卷五十一
長孫晟列傳
長孫晟一世盛名,高官厚祿,得以善終。他一生都在與突厥的首領打交道,不管是交戰攻伐,還是懷仁招遠,他都游刃有余,為隋朝創立了安定的邊塞環境,也為帝王樹立了威赫的英名。
長孫晟字季晟,性情通達聰敏,廣泛地閱讀經書典籍,擅長彈弓,精于射箭,敏捷過人。當時北周皇室崇尚武道,貴族子弟都以此相夸耀,每次一起騎馬射箭時,當時的年輕人都比不上他。長孫晟十八歲做司衛上士。當初,他并不出名,只有高祖(即隋文帝)看見他后,深感奇異,拉著他的手對別人說:“長孫晟這孩子武藝超群,剛才與他交談,又頗有謀略。后世的名將,不就是他嗎?”
智勝攝圖
北周時,突厥的大可汗為沙缽略可汗攝圖,而達頭可汗玷厥、阿波可汗大邏便、突利可汗染干等人,作為攝圖的兄弟子侄,各領精兵鎮守一方,均號可汗。北周宣帝時,攝圖請求與北周聯姻,北周把趙王宇文招的女兒嫁給他。然而北周與攝圖各自夸耀,挑選驍勇善戰的人作為使者。于是北周派長孫晟作為汝南公宇文神慶的副手,送公主到突厥的牙帳。北周先后派使者數十人,攝圖不禮待他們,唯獨見了長孫晟后特別喜歡他,經常和他一起游獵,款留他一年的時間。曾有兩只大雕飛在空中爭奪一塊肉,攝圖將兩支箭遞給長孫晟說:“請把它們射下來。”長孫晟彎弓策馬,正遇上兩只雕相互爭奪,于是一箭射下了兩只雕。攝圖很高興,命令子弟及貴族將他當做親友,以求學習彈弓和射箭。攝圖的弟弟處羅侯與長孫晟交好。長孫晟與他出外游獵,趁機查看山川形勢,軍隊強弱,情況全部掌握。當時高祖在北周做丞相,長孫晟把情況匯報給高祖,高祖非常高興,升他為奉車都尉。
開皇元年(581),攝圖說:“我是北周的親戚,現在隋公自立為帝而不能制止他,我有什么面目去見我的妻子呢?”于是與高寶寧攻陷臨渝鎮(今山海關),約各部落謀略共同向南侵略。隋文帝剛剛即位,非常恐懼,修筑長城,征發兵士駐扎在北部邊疆。長孫晟事先知道攝圖、達頭、阿波、突利等叔侄兄弟各自統率自己的精兵強將,分別居住在四個方向,內心各自猜忌,表面上卻顯得團結一致,難以武力征服,容易離間,于是上書分析攝圖兄弟子侄的形勢,陳說遠交近攻、離強合弱的好處,獻上反間計。隋文帝非常高興,將長孫晟招來面談。長孫晟又口述形勢,隨手畫出山川,寫下虛實,了如指掌。文帝深為稱賞訝異,全部采用了他的計謀。于是派太仆元暉取道伊吾(今新疆哈密)出使,見達頭可汗,賜給他狼頭大旗,假裝非常欽敬,禮節非常優厚。達頭的使臣來朝廷,位置居于攝圖的使臣之上。反間計施行后,突厥內部果然互相猜忌。朝廷授長孫晟為車騎將軍,攜帶禮物送給奚人和契丹人等,派他們為向導,得以到達處羅侯的地方,廣為安置心腹,誘使他歸附中原。
開皇二年(582),攝圖率領四十萬騎兵從蘭州(今甘肅蘭州)入侵,打敗了達奚長儒的軍隊,又要南下。達頭可汗不聽從,領兵退去。當時長孫晟又說動突利可汗欺騙攝圖說:“鐵勒要造反,要去偷襲您的牙帳呢。”攝圖才害怕了,領兵出塞。開皇四年(584),朝廷派長孫晟作為虞慶則的副手出使攝圖處,賜公主姓楊,改封為大義公主。攝圖接受詔書,卻不肯跪拜,長孫晟上前說道:“突厥與隋都是大國天子,可汗不愿下拜,又怎敢違拗?不過您的妻子是皇帝的義女,可汗就是大隋的女婿,怎么能無禮,不敬重岳父呢?”攝圖于是笑著對他的大首領們說:“要拜岳父,我聽他的話。”于是才對詔書下拜。
離間阿波
突厥大舉進攻,朝廷派出八路元帥分別抵抗敵人。阿波可汗到了涼州(今甘肅省西北部一帶),和竇榮定作戰,接連敗北。當時長孫晟為偏將,派人對阿波說:“攝圖每次來進攻都大勝,阿波才來就失敗了,這是突厥的恥辱,難道不內心有愧嗎?況且攝圖和阿波兵力原本勢均力敵,現在攝圖總是勝利,為大家推崇;阿波總是失利,為國家招來恥辱。攝圖一定要把罪名安在阿波頭上,成就他一直以來的圖謀,滅掉你的牙帳。希望你好好考慮,能夠抵擋嗎?”阿波的使臣到來,長孫晟又對他說:“現在達頭可汗和隋聯合,攝圖不能制止。可汗為什么不依附天子,聯合達頭,形成強勢呢,這是萬全之計。怎么能戰敗負罪,歸附攝圖,受他的侮辱呢?”阿波曾經與攝圖爭奪汗位,兩人本來就互相猜忌,于是采納長孫晟的建議,留在塞上,派人跟隨長孫晟入朝。
當時攝圖敗給了衛王的軍隊,聽說阿波懷有二心,于是圍攻他的牙帳,捕獲了阿波所有的部眾并殺死了他的母親。阿波回去沒有歸處,向西投奔達頭可汗,求得十余萬軍隊,向東襲擊攝圖,收復了原來的土地,收羅散去的士兵幾萬人,和攝圖互相攻伐。阿波頻頻獲勝,聲勢日益強大。攝圖又派遣使臣朝見文帝,公主自己請求改換姓氏,成為皇帝的義女,文帝答應了。開皇七年(587),攝圖去世,弟弟處羅侯繼承汗位。當時,阿波率領五六千騎兵流竄在山谷間,處羅侯主張捉拿他獻給朝廷。隋朝文武百官皆主張處死阿波,唯獨長孫晟認為阿波沒有背負國家,只不過兄弟之間自相殘殺而已,為了招撫遠方,不如保全雙方。文帝同意了他的看法。
招撫染干
開皇十三年(593),流放的犯人楊欽跑到突厥,謊稱彭公劉昶和宇文氏之女密謀背叛隋朝,派他來密告公主。當時處羅侯已經去世,攝圖可汗的兒子雍閭繼承汗位,他相信了楊欽的話,于是不再受職進貢。朝廷派長孫晟出使突厥,暗中觀察。大義公主見到長孫晟,竟然出言不遜,還派和自己私通的胡人安遂迦和楊欽一起商議,煽惑雍閭。長孫晟回到京師后,把這些情況一一上奏。朝廷向雍閭索要楊欽,雍閭不給,說沒有這個人。長孫晟于是賄賂突厥官員,知道楊欽藏身所在,趁著夜色把他抓獲,并告知雍閭。由于揭發了公主的隱私,一國人引以為恥。雍閭抓住安遂迦等人交給了長孫晟。文帝非常高興,依然派長孫晟去突厥,督責殺死大義公主。雍閭又上表請求通婚,眾人計議打算答應他,長孫晟卻認為雍閭反復無信,終究要叛變朝廷。不如扶持突利可汗,令其牽制雍閭的力量。文帝采納了他的建議。
力破強敵
開皇十九年(599),染干和雍閭要攻打大同城(今山西大同)。隋文帝詔令六路總管由漢王統管,分道出塞征討。雍閭非常害怕,又和達頭可汗結盟,合力攻打染干,大戰于長城之下。染干大敗,和長孫晟帶著五個隨從連夜往南逃跑。第二天白天,染干收羅了幾百個騎兵,但認為入朝后以敗將身份,不會得到隋朝天子的禮遇,想投奔達頭可汗。長孫晟知道他有二心,于是秘密派隨從進入伏遠鎮(今山西西北部),令其迅速點燃烽火。染干見四處烽火全部燃起,向長孫晟詢問緣故,長孫晟騙他說:“城高地勢遼闊,一定會遠遠地看見敵人。我國的法律,賊兵如果來得少,就點燃兩處烽火;來得多,點燃三處烽火;大舉進攻,點燃四處烽火,使人知道敵人眾多且又逼近了。”染干非常害怕,帶著部眾投入城中。長孫晟將官員留在當地統領軍隊,自己帶著染干飛馳入京,文帝非常高興。此后,長孫晟通過征討雍閭,使很多部落都來歸附隋朝,突厥自此臣服。長孫晟又奏請文帝,將染干部落安頓于五原地區(今內蒙古包頭西北),以免于其他部落的侵略。幾年后,他又參與了和達頭的戰爭,通過在水中投毒和招降的辦法,逼迫達頭的部落向西投奔了吐谷渾。
出使立功
大業三年(607),隋煬帝去榆林(今內蒙古準格爾旗),想出塞陳布兵陣,炫耀武力,經過突厥的領地,到達涿郡(今北京市)。唯恐染干吃驚恐懼,先派長孫晟去傳達皇帝的旨意。染干召集所統率部落的數十位酋長會集。長孫晟因府中雜草叢生,想讓染干親自除去,明示各部落,以表明威權,于是指著帳前的草說:“這種草很香。”染干連忙湊上去聞了聞,說:“一點都不香。”長孫晟說:“天子巡幸之處,諸侯親自灑掃,清除道路,以表示尊敬。現在府中雜草叢生,我以為是留著香草呢。”染干才明白道:“我的罪過。我的身家性命都是天子賞賜的,能為君效力,豈敢推辭?只因邊民不知禮教,幸虧將軍教導。”于是染干拔出佩刀,親自割草,達官貴人和酋長們爭著仿效他。染干又征發突厥全國的勞力,修了一條從榆林北面到自己的公府、往東到薊(今北京西南部),長三千里、寬一百步的御道。隋煬帝聽說了長孫晟的計策,愈發嘉獎他。
大業五年(609),長孫晟去世,時年五十八歲。隋煬帝深深惋惜哀悼。后來突厥圍攻雁門(今屬山西代縣),煬帝嘆道:“如果長孫晟還在,不至于讓匈奴囂張到這個地步!”
上一篇:郭子儀列傳
下一篇:陳平 周勃列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