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十一
高颎列傳
高颎出身名門,追隨隋文帝,為隋朝的開疆拓土立下了不朽功勛。隋朝立國后,他能文能武,一方面端正自身,為國家的發展謀劃長遠之計;一方面揮戈疆場,為國家的統一立下汗馬功勞。在個人事業達到巔峰時,他耿直敢言,終于導致被文帝疏遠,又觸怒了煬帝,落得一個身被誅殺、兒子被流放的下場。
平步青云
高颎自幼聰慧,器度宏大,讀了一些史書,尤其擅長于辭令。十七歲時,北周齊王宇文憲召他做記室。北周武帝時,他繼承了武陽縣伯的爵位,因平定齊國有功,拜為開府,不久隨越王宇文盛進攻隰州(今山西平陽)叛亂的胡人,平定了隰州。這可以看做高颎青云之路的開始。楊堅(即隋文帝,當時擔任北周丞相)主持朝政時,知道高颎精明強干,又熟悉兵法,精于謀略,于是請他擔任了丞相府的司祿。當時長史鄭譯、司馬劉昉由于奢侈放縱而被疏遠,楊堅愈發看重高颎,將他視作心腹。尉遲迥起兵時,派自己的兒子尉遲惇率領步兵和騎兵共八萬人,駐扎在武陟(今河南武陟)。楊堅命令韋孝寬率兵去攻擊他,并派高颎前去監軍。高颎接受命令后立即出發,到軍中后,在沁水上架橋,賊軍從上游放下點了火的小船,高颎事先準備好土狗來防御。渡過沁水后,高颎命令燒掉橋與敵軍背水一戰,最終大破敵軍。平定尉遲迥后,軍隊凱旋,皇帝在內宮設宴招待,撤下御帳賞給他。高颎晉位柱國,改封為義寧縣公,升任丞相府司馬,愈發受到信任和倚重。
為帝信任
楊堅受禪讓即位后,高颎被拜為尚書左仆射,兼任納言,晉封為渤海郡公,朝中的大臣沒有誰能與之相比。高颎很注意避讓權勢地位,上表章請求辭職,讓位于蘇威。文帝想成就他的美名,于是解除了他仆射的官職。幾天后,文帝說:“蘇威在前朝不肯做官,高颎能舉薦他。我聽說推薦賢能的人應該受到上等的獎賞,怎么可以讓他離職呢?”于是命令高颎官復原位,不久又拜他為左衛大將軍。
文帝曾詢問高颎攻取陳國的策略,高颎說:“江北氣候寒冷,莊稼收割比較晚;江南氣候溫暖,水田成熟比較早。估計在他們收獲時,稍微征集一些人馬,聲言要進攻。陳國必然要聚集人馬進行防御,會荒廢他們的農時。對方聚集起軍隊以后,我們再解散,如此一而再再而三,敵軍會習以為常。以后再聚兵,他們就不會相信了。在他們猶豫的時候,我們渡江登陸而戰,士兵會勇氣倍增。還有,江南土地貧瘠,房屋多為竹子與茅草所建,糧食儲存都不用地窖。我們暗地里派人順著風向放火,等他們重新修建后再燒掉它。不出幾年,他們的財力就都消耗完了。”文帝采納了他的計策,于是陳國人愈發貧困。
開皇九年(589),晉王楊廣大規模攻打陳國,任命高颎為元帥長史,三軍的進退皆由高颎決斷。平定陳國后,晉王想接納陳后主的寵姬張麗華。高颎說:“武王滅亡殷商,殺了妲己。現在平定陳國,不應該取張麗華。”于是命令殺了張麗華,晉王很不高興。高颎為自己日后的悲劇埋下了伏筆。大軍回朝,高颎因軍功加官上柱國,晉爵齊國公。文帝慰勞他說:“您出征陳國后,有人說您謀反,我已經殺了那個誣告者。君臣之間契合之道,不是小人所能離間的。”高颎又辭讓官爵,詔書說:“高颎知識見解通達廣遠,器度謀略宏遠深厚。出朝參與軍事,肅清淮海一帶;入朝掌管禁軍,確實可以委以心腹。我自從受天命以來,高颎掌管國家機要,竭盡忠誠施展力量,心跡表露無遺。這是上天賜予我的輔佐良臣,前來支持我幫助我的,請不要再浪費辭藻遜讓了。”高颎被文帝如此推重獎掖,事業達到了人生的高峰。文帝還對高颎說:“您就像一面鏡子,每被打磨一次,就顯得更加明亮。”不久,尚書都事姜曄、楚州行參軍李君才都上奏說水旱不調,責任在高颎,請求罷黜他。兩個人都因此獲罪而被罷免,文帝對高颎愈發禮敬親密了。
遭謗失寵
當時太子楊勇不受文帝喜愛,文帝早就有廢立太子的心思,對高颎說:“晉王妃有神附體,說晉王將得到天下,怎么辦呢?”高颎長跪說:“長幼有順序,怎么能廢立呢?”文帝不說話。獨孤皇后知道高颎的想法不可改變,暗地里想除掉他。
高颎的夫人去世,皇后對文帝說:“高仆射年紀大了,卻失去了夫人,陛下哪里能不為他娶一個妻子呢?”文帝把皇后的話告訴高颎,高颎流著眼淚推辭道:“臣現在已經老了,退朝后只不過在書房里讀佛經罷了。雖然陛下十分可憐我,但再娶妻子,不是我所愿意的。”文帝于是作罷。這時,高颎的愛妾生下一個兒子,文帝聽說了以后很高興,皇后卻很不開心。文帝問起緣故,皇后說:“陛下還能再相信高颎的話嗎?當初陛下要為他娶妻,高颎心里想的是愛妾,當面欺騙陛下。現在他的欺詐已經現形了,陛下怎么還能再相信他!”文帝于是疏遠了高颎。適逢朝廷討論征伐遼東(今遼寧遼陽),高颎堅持說不可以。文帝不聽,任命高颎為元帥長史,跟著漢王征討遼東,遭遇冷雨發生傳染病,沒有取勝就回朝了。皇后對文帝說:“高颎一開始不愿意出征,陛下非要派遣他去,我就知道他會無功而返。”再加上皇后聽信軍中小人的讒言,將之轉述給文帝,文帝越發不高興。
不久上柱國王世積因犯罪被殺,在審問過程中,涉及皇宮中的事情,供說是從高颎那里得知的。文帝聽說此事之后大為震驚,想給高颎定罪。當時,上柱國賀若弼、吳州總管宇文彌、刑部尚書薛胄、民部尚書斛律孝卿、兵部尚書柳述等人證明高颎無罪,文帝愈加憤怒,把他們一起交給執法官吏。從此朝中大臣沒有誰還敢替高颎說話。高颎因罪被免官,以公爵身份放還府第。過了不久,文帝去秦王府,召高颎來陪宴。高颎流淚嘆息,不能抑制自己的悲痛,獨孤皇后也在對面哭泣,左右人等都流淚。文帝對高颎說:“我沒有辜負您,您自己辜負了自己。”便對周圍的大臣說:“我把高颎看得比兒子還要重要,即使有時看不見,也像在眼前一樣。但自從他被解職,我就把他徹底忘掉了,就好像從來沒有過這個人一樣。所以臣子不可以用自己的功績地位來要挾皇帝,自封為天下第一。”
因言被誅
不久,高颎封國的官員上報,說:“高颎的兒子高表仁對高颎說:‘司馬仲達當初稱病不上朝,于是占有了天下。您現在這種遭遇,怎么知道不是好事呢!’”文帝于是大怒,把高颎囚禁在內史省并嚴加拷問。
執法官員又上奏高颎其他事。說:“和尚真覺曾經對高颎說:‘明年國家有大喪事。’尼姑令暉又說:‘開皇十七、十八年(597、598),皇帝有大難。開皇十九年(599)過不去。’”文帝聽了之后更加憤怒,環顧群臣說:“帝王之位是自己爭取來孔子具有大圣人的才能,制定法規傳之后世,他難道不想當皇帝天命不允許罷了。高颎和兒子說話,把自己比作晉朝開國皇帝,什么用心!”有司請求殺掉高颎,文帝說:“去年殺了虞慶則,年殺了王世積,如果再殺掉高颎,天下人會怎么說我呢?”于是高颎革除官職貶為庶民。隋煬帝即位后,拜高颎為太常。當時詔令收集北周、北齊原來的樂人以及天下散佚的音樂,高颎上奏道:“這些音樂已經失傳很久了,現在如果征集,恐怕那些沒有見識的會棄本逐末,爭著傳授學習。”煬帝很不高興。煬帝當時奢侈淫,聲色淫樂充斥宮中,又征發勞役修筑長城。高颎極為反對,他常丞李懿說:“北周就是由于皇帝喜好聲色而滅亡的,殷商的教并不遙遠,怎么能重蹈覆轍呢!”當時,煬帝對待啟民可汗過于厚,高颎對太府卿何稠說:“這個家伙熟知中原的虛實和山川險,恐怕會引起后患。”又對觀王楊雄說:“近來朝廷沒有一點章制度。”有人將此后奏知煬帝,煬帝認為是誹謗朝政,下令殺高颎,他的兒子全部被流放邊疆。
白釉武士俑·隋
俑通體施白釉,直立于覆蓮座上,頭戴盔,上身著甲,下著褲褶,腰系革帶,足蹬靴,右手平握,左手扶腰帶。該俑雙眉倒豎,雙目圓瞪,兩髭上撇,氣勢威武,屬隋代雕塑藝術中的珍品。
上一篇:高祖本紀
下一篇:魯肅 呂蒙列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