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至卷二
高祖帝本紀
自從西晉滅亡,中國便陷入長達二百七十多年的分裂局面,國家不能統一,攻伐沒有停止。一直到隋文帝楊堅掌權稱帝,平滅北齊,招撫突厥,南定陳國,完成統一,取得了三百年來最偉大的成就。他治國有方,將大亂后的中國治理得河清海晏,百姓家給人足。無奈立儲失策,致使初期強盛的隋王朝只持續了三十八年,便在各路義軍的討伐中覆滅了。
天賦異稟
隋文帝名叫楊堅,是弘農郡華陰(今陜西華陰)人。父親楊忠跟隨北周太祖在關西起義,賜姓普六茹。母親呂氏于西魏大統七年(541)六月在馮翊(今陜西大荔)般若寺生下楊堅(當時應稱普六茹堅),當時紫氣充滿了整個庭院。有一位來自河東的尼姑對呂氏說:“這個孩子來自奇異的地方,不能讓他生活在俗人的處所。”于是將楊堅抱到其他館舍,親自撫養。一次,呂氏抱著楊堅,忽然看見他的頭上長出犄角,渾身生出鱗片,呂氏嚇得把楊堅扔到了地上。尼姑進來說:“嚇到我的孩子了,會讓他晚得天下。”楊堅有龍一樣的相貌:額頭上有五根柱子一樣的紋路延伸向頭頂,目光炯炯有神,手掌里的紋路呈現出一個“王”字,上長下短,深而端正。他剛進太學時,即便是親近的人也不敢對他態度輕浮。
楊堅十四歲時,京兆尹薛善征召他為功曹,十六歲時升為驃騎大將軍,加官開府。北周太祖見到他就感嘆道:“這個孩子的相貌氣質,不像是世間的凡人。”周明帝即位后,授予他右小宮伯,晉封為大興郡公。皇帝曾經派善于相面的趙昭去觀察楊堅,趙昭欺騙皇帝道:“楊堅不過只能做到柱國罷了。”暗地里卻對楊堅說:“您會成為天下的君主,一定會有大的殺戮然后才能平定,記住我的話吧。”
宇文護掌權后,特別忌憚楊堅,屢屢想加害他,幸虧大將軍侯伏侯壽等人的保護,楊堅才幸免于難,不久繼承了隋國公的爵位。周武帝又娶了楊堅的長女作為皇太子妃,對他更加敬重。齊王宇文憲對武帝說:“楊堅相貌不同于常人,恐怕不會甘居人下,請您早點除掉他。”武帝說:“他只不過當大將罷了。”內史王軌突然對武帝說:“皇太子不是社稷的主人,楊堅有造反之相。”武帝很不高興地說:“這一定是天命如此,又能拿他怎么辦呢!”楊堅知道后非常害怕,更加韜光養晦。古人認為帝王登基之前都有預兆,相貌奇偉是預兆之一,其他方面的征兆也有很多。周武帝建德年間,楊堅與宇文憲在冀州(今河北臨漳西南)大破北齊任城王高湝,被任命為定州總管。之前,定州城西門長期關閉,不能通行。北齊文宣帝時,有人請求打開它,以便行人通行。文宣帝不答應,說道:“會有圣人來開啟的。”等楊堅到了定州(今河北定州),城門就打開了,大家都感到非常驚異。
受禪稱帝
周宣帝即位后,因為楊堅是皇后的父親,拜任他為上柱國、大司馬,大象初年(579)又升為大后丞、右司武,不久轉任大前疑。當時宣帝頒布《刑經圣制》,法令嚴苛,楊堅認為法令太多太苛刻,不能振興教化,懇切進諫,宣帝不聽。楊堅名望越來越高,宣帝很忌憚,每次生氣就對楊皇后說:“我一定要誅滅你全家!”然后招來楊堅,命令左右侍臣:“楊堅如果改變臉色,就立刻殺掉他。”楊堅到來后神色自若,才免于殺身之禍。然而這也提醒楊堅,若不加快奪權步伐,性命可能難保。
大象二年(580),宣帝去世。當時周靜帝年幼,不能親自處理政事。內史上大夫鄭譯、御正大夫劉昉認為楊堅是皇后的父親,眾望所歸,于是假傳圣旨讓楊堅入朝總理朝政,都督內外軍事。楊堅唯恐在領地的北周藩王發生變故,于是聲稱趙王宇文招要把女兒嫁去突厥,叫藩王們都到京城來。發喪后,周靜帝拜楊堅為左大丞相,百官都要聽從他的調遣。正陽宮成為丞相府,鄭譯為長史,劉昉為司馬。周宣帝時刑罰嚴苛,官員百姓離心離德。楊堅掌權后實行寬松的政策,崇尚節儉,天下人都很高興。楊堅掌權后,發生了很多處阻止他擅政的叛亂。不過他此前拉攏收羅了一批謀臣和武將,關鍵時刻能夠為他出謀劃策,揮戈疆場。他先后平定了相州總管尉遲迥、雍州牧畢王宇文賢、益州總管王謙、趙王宇文招、越王宇文盛等人的叛亂,在軍事上取得了安定。
《隋文帝祈雨圖》
從這幅隋文帝祈雨圖描繪的隆盛景象,似能體悟到“開皇之治”的氣氛。
大定元年(581),楊堅下令以前獲得過賜姓的功臣,必須恢復以前的漢姓。普六茹堅這個名字從此不再出現在歷史上。周靜帝逐漸封楊堅為隋王、相國,加授九錫,最終禪讓帝位,進獻玉璽。開皇元年(581),楊堅像往常一樣,穿著普通的衣服進入皇宮,依照禮儀即皇帝位,然后設壇祭天,祭告宗廟,大赦天下,改元開皇,分封官吏。當天,京城上空現出了五色云彩。
體恤百姓
隋文帝剛即位時,就將官府的五千頭牛分賜給百姓。他喜歡乘車出宮巡察民情,如果路上遇到上表的人,一定要勒馬親自詢問。有時,他會暗中派使者去打聽地方風俗和對地方官的評價,民間疾苦沒有不留心的。關中曾經發生饑荒,隋文帝派人去看百姓吃什么,有人拿回摻著豆渣和雜糠的干糧,隋文帝流著眼淚給群臣看,深深自責,還為之撤去膳食,將近一年沒吃酒肉。他去祭拜泰山時,見道路上全是從關中去洛陽謀生的饑民,他命令官員們不得驅趕百姓,男女老少就摻雜在儀仗隊里。如果遇到扶老攜幼的人,隋文帝立刻引馬避開,還要加以慰勉。到了艱難險阻之處,如果看見挑擔的人,隋文帝就命令侍衛前去協助。
開皇七年(587)十月,隋文帝巡游蒲州(今山西永濟),設宴招待當地的長者。看到當地的情況,隋文帝非常高興地說:“這兒的人衣服鮮艷華麗,舉止閑適優雅,確實是產生官員的地方,熏陶浸染而成風俗啊。”隋文帝雖然對錢財比較節約,到了賞賜有功人員時,一點都不吝嗇。如果有將士戰死,隋文帝一定要賜給優厚的撫恤,還要派使者去慰問家屬。在當時,皇帝兢兢業業,自強不息;百姓家給人足,殷富豐實,雖然不算是天下大治,他也稱得上是古代優秀的君主了。
戒奢以簡
隋文帝在位時崇尚節儉。他剛即位時,就下詔禁止官員進獻犬馬器物珍玩美味之類的東西。開皇、仁壽年間,男子的衣服多用布帛做成,不能用綢緞;衣服裝飾也多為普通金屬和骨角,沒有金玉做的佩飾。太子楊勇曾經在自己的鎧甲上雕刻花紋,文帝看見以后不高興,唯恐引發奢侈之風,于是告誡楊勇道:“歷代帝王從來沒有生活奢侈卻能長久的,你現在是太子,如果不能使蒼天和百姓都稱心如意,怎么承繼宗廟、號令萬民呢?現在給你一把刀子,你應該明白我的意思。”他對兒子的要求就是如此嚴格。
隋文帝的兒子卻很難像他一樣節儉。他寵愛的兒子秦王楊俊大造宮殿,極盡奢侈華麗。楊俊心靈手巧,經常自己親手做木工,還制作精巧的器物,用珍珠和寶玉裝飾。他為妃子制作七寶幕帳,還建造水殿,用胭脂香粉涂墻壁,金玉砌成臺階。柱子之間全部懸掛明鏡,明鏡中間鑲嵌寶珠,特別華美。楊俊經常和賓客、妓女在水殿上彈琴唱歌,盡情享樂。文帝因為他過于奢侈,免去他的官職,僅保留了秦王的封號。大臣們勸諫,認為楊俊只是生活奢侈,沒有其他罪過。文帝就氣憤地說:“我是五個兒子的父親,如果如你們所愿,為什么不為我的兒子專門制定一部法律呢!”雖然大亂初定,國家需要提倡節儉,但隋文帝對節儉的刻意追求也給其他人留下了鉆空子的空間。他的兒子晉王楊廣就是利用這一點,離間他和太子的關系,最后成功廢黜太子,自己當上了皇儲。
平陳統一
經過多年的南征北戰,南北朝時期的政權只剩下了偏安江南的陳國。隋朝的謀臣武將不斷進獻平陳策略,隋文帝采取高颎的計策,每當莊稼快要收獲的時候,就在江北岸集結少量兵馬,揚言進攻。等南陳把軍隊集結起來,隋兵又不進攻了。如此多次,南陳的農業生產受到很大影響,軍隊的士氣也松懈下來。隋兵還經常偷襲南陳糧倉,放火燒糧,使陳國受到很大損失。
開皇八年(588),隋文帝建造大量戰船,派晉王楊廣、秦王楊俊、清河公楊素為行軍元帥,率領五十一萬兵馬,分兵八路,討伐南陳。楊素從水路進軍,他率領大軍到達流頭灘時,遇到了陳國將領戚欣的抵抗。這個地方地勢險峻,將領們很有顧慮。楊素趁著夜色的掩護,親自率領黃龍戰艦數千艘,銜枚而下,派水陸兩支軍隊偷襲戚欣,大獲全勝。楊素率領水軍東下,秋毫無犯。船艦浮滿長江,旗幟鎧甲在陽光下閃閃發光。楊素坐著平時所乘的大船,容貌雄偉,陳國人遠遠望見,害怕地說:“清河公就是江神啊。”大將韓擒虎與賀若弼兵分兩路,也順利到達江邊。賀若弼的兵馬到了京口(今江蘇鎮江),韓擒虎的兵馬到了姑熟(今安徽省當涂縣南)。隋開皇九年(589)正月,趁南陳軍隊歡度春節時,韓擒虎親率五百人夜渡長江,偷襲成功。然后他和行軍總管杜彥合為一軍,打入建康,士兵們在皇宮的枯井中生擒了陳后主。陳國就此滅亡,在分裂了二百七十多年之后,中國重新獲得了統一。
懷仁招遠
隋文帝即位后,少數民族政權中實力最強的,是西北部的突厥。由于隋文帝沒有禮遇突厥的沙缽略可汗,北邊各少數民族非常不滿。沙缽略的妻子是北周宇文氏的千金公主,哀傷自己的國家被滅亡,常懷復仇之志,每天對著沙缽略訴說。于是,沙缽略征發所有的突厥士兵,領兵四十萬,攻打隋朝的邊塞重鎮。隋文帝命令四員大將守衛四座城池,都被打敗。沙缽略統兵從木硤、石門(今寧夏固原)兩路來進攻,將武威(今甘肅民勤東北)、天水(今甘肅甘谷東南)等七座城的牲畜都擄掠盡了。
這場戰役觸怒了隋文帝,他派河間王楊弘、上柱國豆盧、竇榮定、左仆射高颎、右仆射虞慶則五個人為元帥,領兵出塞攻打突厥。沙缽略派自己手下的兩名可汗前來應戰,都失敗逃跑了。當時突厥在鬧饑荒,沒有糧食吃,只好把骨頭磨碎了當糧食,又遇上傳染病流行,大批人死去。這個回合的交鋒以隋朝的勝利而告終。這以后,突厥內部發生分裂,沙缽略和自己的伯父達頭可汗反目成仇,雙方不斷交戰。內憂外困之際,沙缽略妻子千金公主上書隋文帝,請求按照慣例將公主的女婿當做兒子。沙缽略也致信表達了與隋朝交好的意愿。于是隋文帝派虞慶則為使臣、長孫晟為副手,出使突厥。見到虞慶則后,沙缽略依然穩坐,說自己病了不能起身,還說:“我不向父親、伯父以下輩分的人下拜。”長孫晟勸道:“突厥與隋都是大國天子,可汗不愿下拜,又怎敢違拗?不過可汗的妻子是皇帝的義女,可汗就是大隋的女婿,怎么能無禮,不敬重岳父呢?”沙缽略才下拜接受詔書。虞慶則又催他稱臣,沙缽略問部下:“什么叫做臣?”部下說:“隋朝叫做臣,就像咱們這里的奴一樣。”沙缽略說:“能做大隋天子的奴仆,都是虞仆射的功勞。”從此之后,突厥對隋稱臣。
當時在軍事上,沙缽略被達頭圍困,于是請求將部落遷徙到大漠以南。隋文帝詔令不但答應了這個請求,還令晉王楊廣派兵援助。沙缽略趁機擊敗附屬于達頭的阿波可汗。而阿拔國部落乘虛而入,擄掠了沙缽略的妻子兒女。隋軍攻打阿拔,取勝后將所得的戰利品都送給了沙缽略。沙缽略非常高興,于是寫下誓約,派他的兒子到長安去做人質。隋文帝厚待沙缽略的兒子,還封千金公主為大義公主。自此突厥年年都去長安朝貢。沙缽略的兒子都藍可汗執政后,聽信讒言,斷絕了和隋朝的來往。此時,沙缽略的另一個兒子突利可汗卻投奔了隋朝,受封為啟民可汗。都藍可汗和達頭可汗正打得不可開交,隋文帝派五路兵馬分別出塞,攻打都藍。大軍尚未到達塞外,都藍可汗就被手下殺害,達頭自立為大可汗,于是隋文帝派太平公史萬歲攻打達頭。史萬歲出兵后,突厥未曾交戰即逃跑,隋軍追擊斬首二千余人,達頭潰敗。自此,突厥已經無力和隋朝直接抗衡,他們便把侵略的矛頭指向了投降隋朝的啟民可汗。仁壽元年(601),突厥向南渡過黃河,擄掠啟民可汗的六千多人口和兩萬多頭牲畜。隋朝丞相楊素指揮軍隊打敗突厥,奪回啟民可汗的部眾,并建立起對啟民的保護。
除了突厥,西部的黨項也曾騷擾邊境,開皇四年、五年(584~585)時,黨項歸降,首領還被授予官職。開皇十六年(596),黨項又開始作亂,隋文帝命駐守隴西的軍隊出兵討伐,大獲全勝。黨項又請求投降,派子弟入朝謝罪。隋文帝說:“回去告訴你們的父親兄長,人生要有定居的地方,你們卻這樣一會兒來一會兒走,難道不覺得羞恥嗎?”從此黨項入朝進貢,沒有間斷過。魏晉南北朝時期,青藏高原上興起了一個游牧部落吐谷渾。吐谷渾一開始在首領呂夸的帶領下,頻頻襲擾隋朝邊境。隋朝派兵出征幾次,都打了勝仗,呂夸開始畏懼。隋朝平定陳國之后,呂夸率眾逃到險要的地方躲起來。開皇十六年(596),隋文帝將光化公主嫁給呂夸的兒子。翌年,吐谷渾開始派遣使臣,入朝進貢。邊疆逐漸安定下來。
廢長立幼
隋文帝登基后,立長子楊勇為皇太子。楊勇一開始能夠上書言事,體察百姓疾苦,還勸阻文帝停止遷徙百姓充塞邊塞,很受文帝寵愛。但楊勇不善于偽裝自己,也不善于拉攏權臣,逐漸被疏遠了。一年冬至,朝廷百官去朝見楊勇,楊勇命令奏樂接受朝賀。文帝知道了以后很不高興,還下詔說:“禮節有等級之分,君主和臣子的禮節不能混雜。皇太子雖然是儲君,同時也是大臣和兒子,而各地官員冬至來朝賀,帶上土特產作為貢物,又專門去東宮。這種事不合禮制,應該廢止。”從此文帝開始對太子心生猜疑。
楊勇喜好女色,尤其寵幸昭訓云氏。太子妃元氏不受寵,患了心臟病,不久就死了。由于元氏是皇后為楊勇聘娶的,往常又沒有疾病,因此皇后對楊勇非常不滿意。而晉王楊廣善于偽裝,只和王妃蕭氏在一起,其他的姬妾都是湊數而已。為此,皇后愈發寵愛楊廣,而疏遠楊勇。楊廣趁機在皇后面前進讒言,說楊勇要害死自己,更加激怒了皇后。楊廣知道皇后的意愿有所改變,就專門去見越國公楊素,請楊素去宮中探風聲。楊素趁進宮侍宴時,為楊廣說好話,試探皇后的意思。皇后果然大贊楊廣,數落楊勇。楊素馬上應和皇后,說太子楊勇沒有才干,不配做國家的儲君。皇后從此便有了廢黜太子的想法。楊勇知道這些事情,很擔憂卻沒有辦法。他聽從一位占星術士的建議,在后園內建造庶人村,房屋窄小,被褥簡陋。他經常在村中就寢,希望能夠躲避天象的預言。文帝知道太子不安,于是派楊素去看楊勇。楊素到了東宮,故意在門口站了很長時間,以激怒楊勇。楊勇在宮內裝束整齊,等了很長時間不見楊素進門,很憤恨,在言語中表現了出來。楊素回去后就說楊勇有怨恨情緒,恐怕要發動事變,一定要加以防備。幾個月后,文帝召集群臣商議廢立之事,勸文帝不要廢黜天子的大臣都被視作太子黨羽被治罪。再加上權臣楊素為太子羅織罪名,隋文帝終于下詔將楊勇廢為庶人,立晉王楊廣為太子。楊廣成為太子后,喜好奢侈享樂的本性逐漸暴露,隋文帝漸漸后悔。他病重時,聽到太子調戲后妃的消息大怒,又想召回楊勇。詔令還沒下達,他就突然去世了。隋文帝性猜忌,不學無術,所以忠臣們沒有誰愿意進諫忠言。當年和他一同開創隋朝基業的元勛和功臣,大部分被誅殺貶黜,很少有人幸存。他又不喜歡讀書,廢除學校,只聽從婦人的話,廢黜了皇長子。
《歷代帝王圖》隋文帝像
隋文帝晚年性格苛刻嚴酷,喜怒無常,殺人很多。他曾經命令左右侍臣送西域入朝進貢的使者出玉門關,侍臣路上有時會收取一些地方官的小禮物,如鸚鵡、麖皮、馬鞭之類,他聽說之后就會非常憤怒。一次,他去武器庫查看,發現官署中很臟,沒有打掃,于是抓捕武器庫的官員處斬,自己親自監督,有幾十個人被殺。他還暗中派人去賄賂令史府史,接受賄賂的官員一定會被處死,決不寬恕。輿論因此對他有所貶損。
上一篇:高帝本紀
下一篇:高祖本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