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至卷二
高帝本紀
蕭道成輟學從戎,穩定了劉宋王朝的政權,一步步成長為“救國”的英雄,漸漸收取人心。終于在劉宋皇室的自相殘殺中,摘取了帝國的權柄,滅掉多個權臣悍將后,順利代宋建齊,成就一代帝王偉業。
輟學從戎
太祖高皇帝名道成,字紹伯,姓蕭,小名斗將,是西漢丞相蕭何之二十四世孫。祖居本沛縣,后遷居東海蘭陵(今山東蒼山)。太祖父親名承之,字嗣伯。官居右軍將軍、南泰山太守,晉興縣五等男,食邑三百四十戶。太祖生于元嘉四年(427),姿容英偉,額似龍頭,聲若洪鐘,龍鱗紋遍布全身。儒士雷次宗在雞籠山開館授學,太祖十三歲時前往讀書,學習《禮記》和《春秋》。元嘉十七年(440),彭城王劉義康被貶黜出京,回豫章鎮守,太祖父親領兵防守他,太祖放棄學業,隨軍南行。元嘉十九年,竟陵蠻夷作亂,宋文帝派太祖率軍討伐。元嘉二十一年(444),率軍討伐北魏,到達丘檻山(今祁連山一帶),兩次擊敗敵軍。元嘉二十三年,雍州刺史蕭思話鎮守襄陽(今湖北襄樊),請求朝廷準許讓太祖跟隨他,太祖領軍戍守沔北(今湖北武漢市以下的長江北面),討伐樊、鄧等處山地蠻族,攻破了他們的部落。之后擔任左軍中兵參軍。
元嘉二十九年(452),太祖領軍征討仇池(今甘肅成縣西北洛谷鎮)。梁州西部邊境過去有個武興戍,晉隆安年中被氐族占領;武興戍西北有個蘭皋戍,距離仇池有兩百里。太祖率領軍隊攻破了這兩個地方。遂從谷口入關,大軍距長安還有八十里時,梁州刺史劉秀之遣司馬馬注助太祖攻下了談堤城,北魏河間公敗逃。不久北魏救兵趕來,太祖兵少馬乏,又聽聞宋文帝駕崩,便燒掉城池,趕回南鄭(今陜西南鄭縣)。承襲父親的爵位為晉興縣五等男。孝建初年,升任江夏王大司馬參軍,隨官署轉任太宰,遷升為員外郎、直中書舍人、西陽王撫軍參軍、建康令。新安王劉子鸞很受皇上寵愛,皇上為他選任部屬,任命太祖為北中郎中兵參軍。太祖為母親陳太后服喪期滿后,被任命為武烈將軍,建康令,中兵參軍之職如故。景和年間,升任后軍將軍。宋明帝劉彧即位后,太祖遷升為右軍將軍。
奔走救國
當時四處都有反叛的人,會稽太守潯陽王劉子房和東面各郡都起兵造反。明帝加封太祖為輔國將軍,率軍東征。大軍到晉陵(今江蘇常州)時,和叛軍前鋒遭遇,一天攻破叛軍十二座營寨。太祖分兵平定各縣,晉陵太守袁摽棄城逃走,東部各城叛軍相繼潰散。
徐州刺史薛安都在彭城(今江蘇徐州)謀反,他的侄子薛索兒領兵進犯淮陰(今江蘇淮安市),山陽太守程天祚也據城謀反,徐州刺史申令孫又投降了叛軍。明帝命太祖前往征討。當時太祖剛平定了東部叛亂回朝,現又到南部平叛,軍隊出城后駐扎在新亭,派前鋒軍隊先行。薛索兒打敗官軍將領高道慶后準備西歸。王寬與官軍將領任農夫先一步占據了白鵠澗,張永派太祖到王寬部督軍。薛索兒領軍阻擊太祖,使太祖無法行進。太祖擊鼓結成戰陣,徑直進入了王寬部營壘,薛索兒望見后不敢再發兵。過了幾天,薛索兒率軍停留在石梁,太祖追擊到葛冢,出去偵察的騎兵說敵軍將要到了,于是太祖停軍在引管,分派兩支騎兵布防在營地兩側,等候敵軍。過了會兒,敵人馬步軍趕到,推著火戰車攻殺過來,雙方鏖戰很久,太祖命輕裝部隊攻擊敵軍西側,又命馬步軍合力在敵軍后方進攻,終于大敗敵軍,追獲軍器輜重無數。接著太祖進駐石梁澗之北。薛索兒派了千余人趁夜前來偷襲,軍營陷入驚慌之中,太祖躺著沒有起身,下令身邊的人巡視軍營,禁止軍士騷動,不久,敵軍就散去了。太祖打算在石梁的西南方高地修筑營壘,打通南路,以截斷叛軍退路。薛索兒派兵前來爭奪高地,被高祖大敗,薛索兒率部逃往鐘離,太祖追擊到黯地后返回。朝廷封太祖為驍騎將軍,西陽縣侯,食邑六百戶。不久又升為巴陵王衛軍司馬,隨軍鎮守會稽。
江州刺史晉安王劉子勛派臨川內史張淹進犯三吳地區,明帝派太祖領軍三千討伐。當時朝廷的軍備都供給了南伐的軍隊,太祖軍的裝備很缺乏。于是就編棕皮作為馬具馬衣,砍伐竹子做兵器,夜里打著火把行軍。叛軍望見太祖軍后,心生恐懼,不戰而逃。太祖班師后升任桂陽王征北司馬、南東海太守、行南徐州事。當初,明帝派張永、沈攸之領兵威逼誘勸薛安都投降,問太祖:“我想趁此機會北伐,卿以為如何?”太祖答道:“薛安都才識不足,狡猾有余,如果朝廷放長繩子緩緩地駕馭他,他一定會派兒子進京做人質。如今以大軍相逼,他就會因恐懼而考慮自全之計,恐非于國有利啊。”明帝固執道:“朝廷大軍勇猛無敵,戰無不勝,卿只管策馬前行,不必多言。”薛安都見朝廷大軍逼來,果然為自保和北魏勾結起來,致使張永等人兵敗彭城。淮南的官軍勢孤力弱,朝廷于是任命太祖為假冠軍將軍、持節、都督北討前鋒諸軍事,鎮守淮陰。
泰始三年(467),沈攸之、吳喜兵敗于睢口,眾多城池的大小官員都逃了回來,北魏軍遂推進至淮北,包圍了角城,守城的賈法度軍力寡弱,難以抗敵。眾將領勸太祖立即渡河救援,太祖不允。太祖派高道慶在船上安裝上強勁的大弩,在淮河上發箭攻擊圍城的北魏軍,大弩一次就發射數百枝箭,北魏騎兵競相閃避,太祖便下令軍隊立刻進攻,圍城敵軍敗退。太祖升任督南兗、徐二州諸軍事、南兗州刺史,其他職銜如故。泰始五年,遷升為都督兗、青、冀三州諸軍事。次年,朝廷任命太祖為黃門侍郎,領越騎校尉,太祖沒有接受。又被封為冠軍將軍,保留原來的任命。
明帝常常疑忌太祖相貌不像臣子,而且民間也有“蕭道成當為天子”的流言,明帝便愈加疑忌起來。明帝派冠軍將軍吳喜帶軍隊三千出使北方,命他駐軍在破釜,讓他帶著用銀壺裝的酒賞賜太祖。太祖穿著甲胄出門相迎,當即斟酒飲下。吳喜回京言明后,明帝心中竊喜。泰始七年(471),明帝征召太祖回京,部下都勸他不要回去。太祖說:“諸位看事還不那么深刻。皇上誅殺自己的眾多弟弟,是因為太子幼弱,他要為后事多做安排和考慮,和我們不是皇族的人沒關系。現在只應速速進京,遲緩了一定會被皇上猜疑。如今皇室骨肉相殘,氣運自不長久,禍難就快到了,到那時就是我們一起努力的時候了。”太祖入朝后,被任命為散騎常侍、太子左衛率,增加食邑兩百戶。明帝駕崩,遺詔任命太祖為右衛將軍,領衛尉,增加親兵五百人。與尚書令袁粲、護軍褚淵、領軍劉勔共掌朝政。又主管東北選舉的事。不久解去衛尉職務,任侍中之職,領石頭戍軍事。
誅殺劉休范
明帝誅殺宗室皇親,桂陽王劉休范因為資質平庸而幸免于難。后廢帝劉昱即皇帝位后,劉休范便有了覬覦皇位的野心。元徽二年(474)五月,劉休范在潯陽起兵謀反,數日間就募集了兩萬軍隊,戰馬五百匹。朝廷震恐。太祖邀集朝中文武重臣商討對策,眾人皆緘口不言。太祖說:“從前在江上游謀反的,皆因行軍遲緩,招致失敗。劉休范必定會引以為戒,趁朝廷還沒做好準備,他就輕兵速進。目前應變之策,不宜考慮太遠。如部分軍隊行軍失去軍紀,就會大大挫傷百姓之心。我們應把軍隊屯駐在新亭和白下,堅守皇宮、東府和石頭,以等待有利時機。逆賊孤軍千里冒進,后援無繼,而又求戰不得,到時自然瓦解。我請求屯駐新亭,以抵御賊軍鋒芒,征北將軍張永可駐守白下,領軍劉勔守衛宣陽門,作為諸路兵馬的節制、調度。諸位公卿大可安坐殿中,右軍將軍等武將也不必競相出戰,我率軍自為先鋒,必能克敵凱旋。”于是取筆寫下軍隊部署意見,眾人都簽字同意。因中書舍人孫千齡與劉休范暗中有勾結,他提出異議道:“應按照原先的部屬,派兵占據梁山、魯顯之間,右衛將軍蕭道成如果不進駐白下的話,則應駐守南州。”太祖肅容道:“賊軍今已逼近,軍隊怎趕得及到梁州,新亭才是軍事要地,我當在此以死報國。平日我可以委意屈從,今日萬萬不能!”眾人站起,太祖回頭對劉勔說:“將軍既已同意我的意見,不可以再改變主意。”于是太祖駕單車披白袍出守新亭。皇帝封太祖為使持節、都督征討諸軍、平南將軍。
太祖修整新亭的營壘還沒完畢,賊軍先鋒已行至。太祖當時正解衣高臥,以安軍心。于是取出白虎旗,登上西墻,命寧朔將軍高道慶、羽林監陳顯達、員外郎王敬則率軍與賊軍在江上展開大戰,從新林一直打到赤岸,大敗賊軍,火燒賊軍戰船,賊軍死傷無數。賊軍由新林上岸,太祖派人快馬飛報劉勔,急忙打開大小桁,調撥秦淮河中的船只,全軍渡往北岸。劉休范乘肩輿率軍來到新亭壘南,皇上派寧朔將軍黃回、馬軍主周盤龍率領馬步軍出營和敵軍對陣,劉休范分兵攻打壘東,兩軍短兵接戰,自巳時戰至午時,官軍眾將皆大驚失色,太祖道:“賊軍雖眾,卻很雜亂,不久就會擊敗它。”楊運長率領弓弩手七百人御敵,箭箭命中,故而敵軍不敢靠近城前。未時,張敬兒斬掉了劉休范首級。太祖派手下隊長陳靈寶送劉休范首級回朝廷,陳靈寶半路上遇到賊軍,便把劉休范首級埋到了路邊。官軍不見劉休范首級,更加疑慮驚恐。賊軍也不知劉休范已死,杜黑蠡率領另一路叛軍急攻壘東,司空主簿蕭惠朗率數百人攻入東門,叫喊著來到堂下,城上守軍紛紛后退。太祖挺身上馬,率數百人出戰,賊兵都拿著盾牌前進。相距數丈時,太祖分兵兩隊用箭射向敵軍。太祖引弓發箭,部下舉著盾牌掩護他,敵軍莫不應弦而倒,殺傷敵軍數百人。賊軍死戰而不能進,只好撤退。
賊軍將領丁文豪設伏,在皂莢橋大敗了一路官軍,直逼朱雀桁。劉勔想斷開浮橋,王道隆不從,二人遂都戰死。賊軍推進到杜姥宅,車騎典簽茅恬打開東府放入賊軍。冠軍將軍沈懷明軍隊在石頭潰散,張永兵敗于白下,宮內傳言新亭也已失守,太后抓著皇帝的手哭道:“天下完了!”太祖派陳顯達、任農夫、張敬兒、周盤龍等將軍從石頭渡過秦淮河,抄小路從承明門進入皇宮守衛。劉休范已死,典簽許公與卻詐稱劉休范在新亭,士族和百姓都惶恐不安,來新亭投遞名帖效忠的有數千人。太祖得到這些名帖后隨即燒毀,于是列兵登上城北對那些人說:“劉休范父子日前已被斬殺,尸首在南岡下,我是平南將軍蕭道成,諸位請看清楚,你們投進來的名帖我都已燒掉,都不必害怕。”朝廷分派軍隊平定了杜姥宅和宣陽門的賊軍。太祖班師凱旋,百姓都夾道圍觀,贊嘆著:“保全國家者,便是此公!”
擅行廢立
太祖與袁粲、褚淵、劉秉請求引咎解職,朝廷不準。皇上封太祖為散騎常侍、中領軍、都督南兗徐兗青冀五州軍事、鎮軍將軍、南兗州刺史,持節之職如故,爵位由侯進封為公,增加食邑兩千戶。太祖想把自己的功勞分給別人,請求朝廷增加袁粲等人的食邑戶數。之后,太祖與袁粲、褚淵、劉秉輪流入宮值守處理朝政,號稱為“四貴”。元徽四年(476),朝廷加封太祖為尚書左仆射,其他職銜如故。
劉休范覆滅后,后廢帝變得越來越殘暴。南徐州刺史建平王劉景素少年時便有令名,朝野歸心。劉景素暗地里謀劃著自全之計,他曾向太祖袒示忠誠,太祖拒不接納。七月,羽林監袁祗投奔劉景素,劉景素舉兵謀反。太祖領軍屯駐玄武湖,命眾軍北討劉景素,平定后,太祖還朝。太祖威名日隆,后廢帝猜忌愈重,差一點就要施加殺戮。后廢帝生母陳太妃罵他道:“蕭道成有功于國,今若加害,以后誰還為你出力?”后廢帝這才停止加害太祖。太祖密謀廢黜后廢帝,另立新君。元徽五年(477)七月戊子,后廢帝在仁壽殿被其親隨斬掉首級。親隨們把首級交給朱敬則,朱敬則又把首級獻給太祖。于是當夜,太祖從承明門騎著平時所騎的赤色馬進入皇宮,宮中人驚恐不已,知道后廢帝死訊后,都山呼萬歲。太祖登上帝位后,便封這匹赤色馬為“龍驤將軍”,世人稱之為“龍驤赤”。
第二天,太祖走出大殿來到庭中槐樹下,召集袁粲、褚淵和劉秉議事。太祖對劉秉說:“你是皇親國戚,今日之事,當由你來決斷。”劉秉辭不敢當。太祖又讓袁粲決斷,袁粲也推辭了。于是太祖決議,備好皇帝儀駕,到東城迎接順帝劉凖繼承皇位。太祖以長刀遮擋袁粲等人,三人心驚膽戰而離去。甲午日,太祖移駐東府,與袁粲、褚淵、劉秉等人各帶衛士五十人入殿。丙申日,太祖升任侍中、司空、錄尚書事、驃騎大將軍,受封竟陵郡公,食邑五千戶。其他職位如故。皇上賜油幢絡車,班劍儀仗三十人。太祖固辭司空,就任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
大權獨攬
十二月,荊州刺史沈攸之舉兵謀反。乙卯日,太祖進入朝堂居住,命令諸將討伐沈攸之,任命平西將軍黃回為都督,做平叛先鋒。司徒袁粲和尚書令劉秉見太祖權勢日盛,心生畏懼,便欲行謀害。太祖得到他們要兵變的消息后,派兵斬殺了他們。黃回與他們暗中有過勾結,黃回領兵準備參與兵變時,太祖已平定了叛亂,黃回便假稱是回來援助太祖。太祖心中明白,但不說破,待黃回更加優厚,派他西上,告別時太祖淚流滿面。
升明二年(478)正月,沈攸之攻打郢城,兵敗自殺。二月癸未日,太祖遷升為太尉,都督南徐、南兗、徐、兗、青、冀、司、豫、荊、雍、湘、郢、梁、益、廣、越十六州諸軍事,增加食邑三千戶。辛卯日,太祖誅殺鎮北將軍黃回。太祖上表皇帝,提出十七條節儉之策在全國通行。九月丙午日,太祖升任假黃鉞、都督中外諸軍事、太傅、領揚州牧,劍履上殿,入朝不趨,贊拜不名。太祖推辭不受,皇上和大臣們都竭力勸請,太祖才接受黃鉞,推辭了那些特殊的禮遇。升明三年(479)三月甲辰日,皇上下詔封太祖為相國,總理朝政,封賞十郡進爵位為齊公,賜加九錫之禮,地位在所有諸侯王之上。太祖多次辭讓,皇上和朝臣們屢次請求,太祖才接受。四月癸酉日,皇上下詔加封太祖為齊王。丙戌日,皇上命太祖建天子儀仗。辛卯日,順帝下詔禪讓皇位于太祖。
建元元年(479)四月甲午日,太祖登基稱帝。下詔大赦天下,頒行獎賜。封宋順帝為汝陰王,送往丹陽縣安置。禁止各地進貢朝賀。下詔整頓商業,鼓勵農業。丁未,下詔廢止在民間強征兵丁制度。丙寅,太祖追封父親為宣皇帝,母親為孝皇后,妃子為昭皇后。乙亥,下詔各地埋葬無主枯骨。甲申,立蕭賾為皇太子。七月,招安交趾(今越南)等南蠻之地。建元二年正月初一,大赦天下。建元三年(481)正月初一,命王公文武臣工直言進諫。建元四年正月,下詔廣設學校。癸亥,下詔善加撫恤開國以來陣亡將士家屬。
上一篇:馬援列傳
下一篇:高祖帝本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