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遠若近,經天緯地》三國謀略智慧大全
當時朝廷想廣開良田積蓄糧食,作為消滅敵人的資用,派鄧艾巡視陳縣、項縣以東直至壽春一帶,實行屯墾。
鄧艾認為“田地肥沃而缺少水,不能充分發揮土地的效用,應當開鑿河渠,可以用來引水灌溉,大量生產軍糧,又開通了運糧的水道。”于是他寫了 《濟河論》來表明他的意見。
鄧艾又認為“過去消滅黃巾軍,因為實行屯田,在許都積蓄了大量糧食因而控制四方。現在三方已經安定,軍國之事在淮水以南,每逢大規模的征調軍隊,運輸糧草的士兵超過了總兵力的一半,花費的功夫無數,成為一項巨大的勞役。陳縣、上蔡縣之間,地勢低下田地肥沃,可以減省許昌附近的稻田,匯合水流讓它們向東流下。派兩萬人在淮水以北屯墾,三萬人在淮水以南屯墾,十分之二的人輪休,經常有四萬人,一邊耕作一邊守衛。水量充足的話就一定可以獲得比西邊田地高三倍的收成。除去各種花費,每年可以完成五百萬斛糧食作為軍餉。六七年中,可以在淮河兩岸積蓄三千萬斛糧食,這就是十萬人五年的糧食! 憑這些軍糧征戰吳國,就無往而不勝。”
司馬懿認為這些意見很好,事情都付諸實施。
正始二年(公元241年),開鑿了廣漕渠,每逢東南有戰事,軍隊大規模地出動,乘船而下,到達江、淮之間,物資、糧食都有充分的儲備而沒有水害,這些都是鄧艾的建樹。
諸葛恪率軍包圍了合肥新城,沒有攻克,退回東吳。鄧艾對司馬師說:“孫權已經去世,大臣沒有親附,東吳的名門大族,都有自己的武裝,擁兵仗勢,足以違抗朝廷的命令。諸葛恪新掌國家大權,而對內無視其主,不考慮撫恤上下臣民來樹立根基,卻急于對外用兵,暴虐地役使百姓,動用全國大軍,停留在堅固的城下。死亡的人上萬,帶著災禍回到東吳,這就是諸葛恪獲罪的日子。過去伍子胥、吳起、商鞅、樂毅都被當時的國君信任,國君一死就敗亡了。何況諸葛恪的才能比不上這四位賢人,而不思慮大禍患,他的滅亡不會久了。”諸葛恪回到東吳后,果然被誅殺。
后來鄧艾又升為兗州刺史,加封振威將軍。他上書說:“國家的當務之急,就是發展農業生產和準備戰爭,國家富足軍隊就會強大,軍隊強大才能打勝仗。然而農業,是勝利的根本。孔子說: ‘足食足兵’,糧食是放在軍備之前的。上面沒有設置爵位的鼓勵,下面就不會有人向國家輸納財物而立下功勛。現在把考核官吏政績的獎賞,放在積蓄糧食富裕黎民方面,那么交際游說的路就會斷絕,浮夸不實的根源就會堵塞。”
高貴鄉公曹髦即皇帝位,鄧艾進封為方城亭侯。毌丘儉作亂,派善走的信使送來書信,想迷惑大家,鄧艾殺了這使者,日夜兼程進軍。先直赴樂嘉城,建造浮橋。司馬師率軍到達,于是占據了樂嘉城。
文欽的軍隊因比朝廷大軍后到樂嘉而在城下被打敗,鄧艾率軍追擊文欽直到丘頭,文欽逃亡到東吳。
東吳大將軍孫峻等人統兵號稱十萬之眾,將要渡江,鎮東將軍諸葛誕派鄧艾據守肥陽,鄧艾認為那里與敵軍相距太遠,不是要害地方,就移兵駐扎在附亭,派泰山郡太守諸葛緒等人在黎漿抵御吳軍,于是打退了吳軍。
這一年鄧艾被任命為長水校尉。因為擊破文欽的功勞,進封為方城鄉侯,代理安西將軍。雍州刺史王經在狄道被包圍時他去解了圍,姜維領兵撤退到鐘提駐扎,鄧艾被任命為安西將軍,賜以符節,兼任護東羌校尉。
參議軍事的人多數認為姜維力量已經窮竭,不能再出兵了。
鄧艾說:“洮西我軍的失敗,不是小小的失利;軍隊被擊敗、將領被殺死,倉廩空虛,百姓流離失所,幾乎接近于死亡。現在以兵法論之,他們有乘勝進軍的勢頭,而我們是空虛力弱,這是第一。他們將士之間彼此熟悉,兵器精良,我們將領更換兵是新的,兵器武備沒有補充完備,這是第二。他們乘船,我們步行,勞逸不同,這是第三。狄道、隴西、南安、祁山,各處都應當有人守衛,他們可以專攻一處,我們分散在四處,這是第四。從南安、隴西進軍,他們順道吃羌人供給的糧食,若進軍祁山,成熟的麥子千頃,好像為他們準備的現成食物一樣,這是第五。敵軍有狡猾的伎倆,他們的到來是必然的。”不久,姜維果然進軍祁山,聽說鄧艾已有準備,就回軍從董亭進兵南安,鄧艾據守武城山與蜀軍對抗相持。姜維與鄧艾爭奪險要,沒有成功,當天夜晚渡過渭水東進,順著山路直奔上邽,鄧艾又領兵與蜀軍在段谷交戰,把蜀軍打得大敗。
甘露元年(公元256年),朝廷下詔書說:“逆賊姜維多年以來詭計多端,使得中原黎民和各地少數民族都受騷擾,西方不得安寧。鄧艾籌劃指揮很有方略,忠誠勇武、奮發有為,斬殺敵將十多人,消滅敵人以千計。使魏國的聲威震動了巴蜀,勇武的名聲在長江、岷山一帶傳揚。現在任命鄧艾為鎮西將軍,督理隴西各軍的事務,進封鄧侯。分五百戶食邑封他兒子鄧忠為亭侯。
甘露二年(公元257年),鄧艾在長城抗擊姜維,姜維退回。升為征西將軍,先后增加他的食邑總共達到六千六百戶。
景元三年 (公元262年),又在侯和打敗了姜維,姜維退回保衛沓中。
景元四年(公元263年)秋天,朝廷下詔命令各路大軍征伐蜀國,大將軍司馬文王統一指揮部署調度,派鄧艾去牽制姜維,雍州刺史諸葛緒截擊姜維,使他不能回去。鄧艾派天水郡太守王欣等將直接攻打姜維的營地,隴西太守牽弘等從前頭攔擊蜀軍,金城太守楊欣等進兵甘松山。
姜維聽說鐘會率領的數路軍馬已經進入漢中,于是引兵退還。楊欣等人跟蹤追擊到強川口,兩軍展開大戰,姜維敗走。聽說雍州刺史已經阻斷了通路,駐兵橋頭,便從孔函谷進入北道,想從雍州刺史軍的后面繞過去。諸葛緒聽了,退回三十里。姜維進入北道三十多里,聽說諸葛緒軍退出橋頭,隨即又引軍折回,從橋頭通過,諸葛緒又趕去堵截姜維,遲了一天沒有趕上。姜維于是向東退卻,回蜀把守劍閣。
上一篇:《料敵制勝,守其必趨》三國謀略智慧大全
下一篇:《明于法理,察及幽微》三國謀略智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