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允肅
歸允肅是清代第16位狀元,字孝儀,號惺崖,江蘇常熟人,明朝崇禎十五年(1642)生于封建官宦之家。其父歸起先,字裔興,號律庵,晚年又號易民,崇禎朝進士,官至刑部主事。后因父疾而乞告歸鄉,適逢清兵入關,從此避跡鄉里,杜門不出,著書為樂。受其父教誨,歸允肅自幼處事穩重,為人謹厚。經多年苦讀,歸允肅于康熙十八年(1679)參加乙未科殿試,榜發,狀元歸允肅,榜眼江南宣城人孫卓,探花浙江長興人茆存馨。朝廷授官歸允肅修撰,留京為官。
兩年后,歸允肅被委任為康熙二十年(1681)辛酉科順天鄉試主考官。自康熙初年以來,狀元及第后,就被任命為下一科鄉試主考官,幾乎成為定制。所以,歸允肅出任主考前,欲參加順天鄉試者即紛紛拜謁他,投上行卷,希冀得到關照。清代科場條例細密嚴厲,主考通關節舞弊,一朝揭露,必遭酷刑殺戮。順治時期嚴厲處治的數次科場案,已是前車之鑒。歸允肅接受君命后,糾集眾同考官撰文立誓: “允肅等素著清貧,謬叨榮遇,期為朝廷遴選真材,不為身家營謀私窟。期諸同事各矢此心,倘或為己營私,徇情欺主,明正國法,幽伏冥誅,甘受妻孥戮辱之慘,必膺子孫滅絕之報。”又言: “毋奪于威,毋誘于利,毋牽前恩,毋邀后報。”對神起誓,意在昭明清白純正之心。主考期間,歸允肅言必信,行必果,未與考生通關節,公正無私。榜發后,落第者誤以為中式者與主考有關節,非議鵲噪,欲朝廷興獄懲治。經著名的直臣大司寇魏象樞嚴查,證明歸允肅無貪贓受賄之事。為了平息謠議,享有品學碩望的魏象樞帶一仆人,攜紅褐墊,步行到允肅居宅門外,行四拜禮,頌揚允肅說: “我為國家得人而慶賀!”事后又為此賦詩紀事,遍示朝廷內外,歸允肅持正不阿的本色方顯揚朝野。后人評價他“辛酉主順天鄉試,所拔皆真才,一革從前諸弊”。鑒于一甲一名充任順天主考生出的科場是非,自歸允肅后,基本廢除新科狀元任順天主考的慣例。
歸允肅凝重謹厚,秉公辦事,朝野延譽,受到康熙皇帝注意。康熙皇帝重視學習漢民族傳統文化,其時設有經筵講官和日講官,為皇帝講解漢文經典,回答圣上咨詢。據載,康熙時曾有一段時間日講官缺,翰林院掌院學士多次列名舉薦,皇帝均未批允。一日,康熙帝突然從袖中抽出片紙,書寫歸允肅名。由此,歸允肅以修撰兼日講官。日講官一般是翰林院舉薦,經皇帝慎重選擇,皆是德才兼備、學識超群之士。歸允肅勝任其職,進講《周易》、《毛詩》,舉止端正,敷奏明暢。時人贊曰: “講筵得正人,天下有賴矣。”講解漢文典籍,向皇帝傳播漢民族文化頗有功效,官遷少詹事,參與朝政。
為官理政之余,歸允肅勤于屬文,后人稱其詩文皆有法度。其著作有《歸宮詹集》4卷, 《筆詮》2卷。《江蘇詩征》和《清詩紀事初編》收有其作品。他的《蠶箔詞》最有鄉村韻味,耐人研讀。“二月桑條青,三月桑陰綠。風定日初長,吳蠶生簇簇。麥壟雉爭飛,樓頭蠶欲齊。辛勤護簾箔,早起摘芳菲。蠶眠時正暖,陌上行人緩。門巷寂無聲,日午炊煙散。桑柘已稀蠶作繭,寒暄更測陰晴轉。少婦持筐日苦饑,手中軋軋繅新絲。”用字平凡,意蘊清新,洋溢著種桑養蠶的農家生活情趣,流露了作者對桑女辛勤勞動而生活艱辛的同情。后來,歸允肅因疾告歸鄉里。康熙二十八年(1689),死于故鄉。
上一篇:康海
下一篇:戴蘭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