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僑
鄭僑,字惠叔,莆田(今屬福建)人。他出身于一個書香門第的士大夫家庭,叔父鄭厚、鄭樵,都是小有名氣的理學家,人稱“溪東先生”、“溪西先生”。鄭僑頗受叔父的影響,熱衷理學。他是汪應辰的女婿。汪應辰,字圣錫,玉山(今屬江西)人,紹興五年(1135)進士第一,是南宋第3位狀元。汪應辰是著名的理學家,人稱“玉山先生”。清人全祖望補修黃宗羲的《宋元學案》,撰了一篇《玉山學案》,列入《宋元學案》卷46。鄭僑不僅是汪應辰的女婿,也是他的門徒,全祖望《玉山學案》收錄汪應辰的高足弟子,其中有鄭僑。
宋孝宗趙君臨天下的第8年,即乾道五年(1169),鄭僑殿試奪魁,成為南宋第14位狀元。
中狀元后,鄭僑被授予簽書鎮南軍節度判官,步入仕途。淳熙十四年(1187),在德壽宮做太上皇的高宗壽終正寢。孝宗在位多年,已感到厭煩,有意借服喪之機退位。鄭僑上疏諫言: “服喪不離君位,這是禮。”孝宗為之泣下。
鄭僑奉命出使北方的金國,金人以國君有病為由,讓鄭僑到門投遞國書,鄭僑力爭,終于按禮投遞國書。
淳熙十六年二月,孝宗禪位太子趙惇,是為光宗。鄭僑出任代理吏部尚書。
紹熙五年(1194)六月,大臣趙汝愚、韓侂胄等發動政變,擁立嘉王趙擴為帝,是為寧宗。
鄭僑是政變的擁護者、參與者。寧宗登基,鄭僑出任參知政事,即副相。后進官為知樞密院事,成為最高軍事長官。
韓侂胄弄權,大儒朱熹憤恨,上疏諫言,寧宗置之不理。韓侂胄聞訊大怒,讒言朱熹迂闊不能重用。于是,寧宗罷免了朱熹侍講一職。鄭僑不滿韓侂胄專權跋扈,接連4次上疏諫爭,勸寧宗留任朱熹。寧宗一概不理。韓侂胄對鄭僑恨之入骨。
韓侂胄為了鏟除異己,把朱熹的理學指斥為“偽學”,開列了59個人的名單,任官的即刻罷黜,未任官的不能錄用,和這些人有瓜葛的也不許再任官職。
鄭僑因為朱熹說話而受牽連。韓侂胄的爪牙高似孫作《右道學圖》,以鄭僑為首領,說他庇護“偽學”。鄭僑被貶出京師,去福州(州治侯官、閩縣,今福建福州)做知州。陛辭時,他勸寧宗博采眾議,不要偏聽; 加強邊防,不要輕信。但寧宗無動于衷。
后來,鄭僑以觀文殿學士的身份退休,死于家。朝廷追贈太師,謚曰“忠惠”。
鄭僑擅長行書、草書,著有《書衡》三編。他的詩也極佳,如《題夾漈草堂》:
杪秋尋遠山,幽懷郁沖沖。
草堂跨層崖,夕陽山影空。
高人辭天祿,結交杖藜翁。
游氛暗九土,歲晚余曷從。
冷冷夾水,謖謖長松風。
思之不可見,淚落秋云中。
上一篇:鄒忠倚
下一篇:鄭子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