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國祚
一、從修撰到吏部左侍郎
神宗萬歷十一年(1583)癸未科錄取進士341名,第一甲第一名為朱國祚。此科進士后來出了葉向高、方從哲等一批名人。
朱國祚,字兆隆,秀水(今浙江嘉興)人。他的家世和中狀元前的經歷,于史無征。中狀元后,按照慣例,他被授予翰林院修撰的官位,掌修國史。進官為洗馬,成為東宮官員之一。當時,神宗還未立皇太子。長子朱常洛,生母是個宮女,不為神宗所寵,故朱常洛遲遲撈不到皇太子的地位,僅稱“皇長子”。朱國祚以洗馬的身份擔任皇長子的侍從官。不久,進官為諭德,掌贊諭道德,侍從文章,是東宮地位較高的官員之一。
朱國祚出任諭德不久,從朝鮮方面傳來消息: 日軍15萬從釜山登陸,很快攻陷王京(今漢城)、開城、平壤,朝鮮遣使向明廷告急求援。神宗君臣認為,日本進軍朝鮮,意在中國,遂命宋應昌為經略,李如松為征東提督,統兵4萬跨過鴨綠江,入朝援救。明軍連戰皆勝,日軍敗退釜山。日相豐臣秀吉不甘心失敗,一面假意與中國議和,誘使明軍撤兵,一面加緊準備再度出兵。
兵部尚書石星聽信慈溪(今浙江寧波西北)人沈惟敬的謊言,力主議和撤兵。朱國祚反對,主張用武力徹底把日軍驅逐出朝鮮。他當面詰責石星: “那沈惟敬乃我浙江一個無賴,想從中漁利罷了。石公難道就不想想與日議和是辱國嗎?”石星置之不理。
日軍經過4年準備,于萬歷二十五年再次大舉入侵朝鮮。石星的議和宣告失敗。
神宗皇帝了解朱國祚的遠見卓識,萬歷二十六年,破格提拔他為禮部第二副長官——右侍郎。
當朝天子神宗皇帝荒淫奢侈,致使財政虧空。他派出大批親信宦官,分赴全國各地充當礦監稅使,肆意搜刮民脂民膏。派在湖廣一帶的稅監陳奉暴虐無道,朱國祚致函巡按御史曹楷,命他上疏揭發陳奉的罪狀。疏入,神宗大怒,打算把曹楷投進大牢。無奈曹楷所言句句真實,神宗擔心逮捕他惹起群臣不滿,遂詔令陳奉撤回。
不久,禮部尚書余繼登病死,神宗命朱國祚攝理禮部事務。他做出一個重大舉動: 敦促立儲。
神宗不喜歡長子朱常洛,寵愛鄭貴妃生的朱常洵,欲廢長立少,群臣反對。于是,神宗索性不立皇儲。到萬歷二十八年,朱常洛年已19,因儲位未定,遲遲不能婚娶。朱國祚上疏請定儲君,以便及早讓朱常洛婚娶。鄭貴妃和她的弟弟鄭國泰反對立皇儲,想把此事再拖一陣,或許會對朱常洵有利。但他們又不敢公開反對,便玩了個花招,由鄭國泰上疏,建議先行婚娶,以后再冊立皇儲。
朱國祚聞訊,上疏直言: “本朝規矩,外戚不得干預國政。冊立大典,非國泰所宜言。況且,先婚娶,后冊立,婚禮上的儀仗、冠服和各種儀式,都是因名分而定的,有嚴格的等級區分,一旦失序,名分大亂。國泰之言,違歷朝祖制,背皇上明倫,犯天下清議。”不久,朱國祚又上疏道:“冊立之事,無延緩之理。開始,說奸臣鼓噪,故推遲; 后群臣都不發話了,又說待嫡子出生; 等中宮久無所生,又說皇長子體弱,待他強壯再冊立; 今又說待宮殿建成后再立儲。自從三殿失火,朝政都在文華殿辦理。此殿行禮即可。近來皇上催人采辦珠寶,數額數倍于陛下大婚時所用。群臣都懷疑陛下借口珠寶不夠而遲行典禮。陛下詔令采辦的珠寶,價值2400萬兩白銀; 而天下賦稅收入,一年才白銀400萬兩。若不充國用,不給邊需,相當于6年的賦稅收入。若一定要等到完成這個數額才舉行大禮,恐無時日矣! ”此疏剛入,他又上第三疏,道: “太祖、成祖、仁宗,即位之初,便立皇儲。宣宗、英宗冊為皇太子時,年僅2歲; 憲宗、孝宗年僅6歲,陛下也是6歲成為皇太子的。沒聽說19歲還不冊立的! ”
此后,朱國祚又上了數十道奏疏,力請立儲。
第二年,即萬歷二十九年十月十五日,神宗下詔立朱常洛為皇太子。
持續15年的立儲之爭終于結束。
事后,朱國祚升為禮部第一副長官——左侍郎。不久,改任吏部左侍郎,負責官吏銓選。
朱國祚好喝酒,有時醉了,不免做出一些有失體面的舉動。御史湯兆京彈劾他縱酒失儀。神宗沒有過問。朱國祚卻深深自責,借口有病,辭官回了故鄉。
二、出為內閣大學士
萬歷四十八年七月二十一日,神宗皇帝駕崩。八月初一,皇太子朱常洛即位,改元“泰昌”,是為光宗。
光宗做皇長子時,朱國祚是他的洗馬、侍班官; 他立為皇太子,朱國祚立過汗馬之功。光宗沒忘這份情誼,即位后便下詔,擢拜朱國祚為禮部尚書兼內閣大學士,入閣參預機要。朱國祚欣然接詔,準備擇日赴任。
朱國祚還未上路,光宗便大病纏身。八月二十日,最后一次臨朝,便臥病不起。九月初一,他坐天下剛好一個月,便一命歸天。
朱國祚對光宗之死,極為悲痛,暫緩入京。
九月初六,光宗長子朱由校即皇帝位,以明年為天啟元年(1621),是為熹宗。
天啟元年六月,朱國祚至京,出任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不久,加官太子太保,由東閣大學士進為文淵閣大學士。當時,內閣中已有葉向高、韓、何宗彥3位大學士。不久,增補史繼偕入閣。
內閣5人中,朱國祚排名第4,但深為同僚器重。他為人清廉,言行謹慎,寬以待人。都御史鄒元標入宮講經,在講堂上跌倒,熹宗遣人去內閣問是何故,朱國祚說: “元標在先朝直言進諫,受了廷杖,故腿腳不好。”熹宗聞言,對鄒元標格外禮敬。刑部尚書王紀遭魏忠賢迫害,朱國祚多方營救。這位王紀曾在禮部做過侍郎,因事與朱國祚鬧過別扭。
熹宗朝黨爭激烈,東林黨與閹黨勢不兩立。熹宗是東林黨人楊漣等擁立的,東林黨勢盛。內閣之中,首輔葉向高和武英殿大學士韓

朱國祚不倒向任何一黨,但夾在兩黨之間,要左右逢源是不可能的。朱國祚感到壓力太大。天啟三年,他進官太子太保、戶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后,便連上13道奏疏,乞求辭官,回家養病。熹宗詔加太子少傅,讓他乘坐驛站的車馬回鄉。
第二年,朱國祚因病不治而亡。熹宗詔贈太子太傅,謚號“文恪”。
三、千古流芳的詩篇
朱國祚有文才,詩寫得很好。清人沈德潛、周準合編《明詩別裁集》,按“始端宗旨,繼審規格,終流神韻”的標準編選明代340個詩人各種題材詩歌1020首,入選朱國祚3首。第一首《經寧庶人廢苑》,詩云:
吳濞何知反,劉安但自尊。
魚鹽時不利,雞犬爾焉存?
俘已儒臣獲,軍猶鎮國屯。
白頭遺老在,尚說獻王孫。
第二首《西山謁景皇帝陵》。“景皇帝”指明代宗朱祁鈺。土木堡之變,英宗被俘,他的堂弟朱祁鈺在群臣擁戴下監國,不久即皇帝位。英宗被放回后,乘朱祁鈺罹病,在石亨等人策劃下復辟,朱祁鈺被廢為成都王,不久死去。成化十一年,荊門(今屬湖北)訓導高瑤上疏,建議追謚朱祁鈺,遂追謚為“景帝”。朱國祚詩云:
戾園凄斷白楊風,黃瓦今看天壽同。
北狩專馳通問使,南還偏賞奪門功。
若教守土盟城下,安得蒙塵返域中?
多少諫臣司耳目,昌言翻賴校官忠。
第三首名《恭謁慶陵作》。慶陵是明光宗朱常洛的陵墓。
朱國祚詩云:
講幄頻趨鶴深,重來就日慘棠陰。
十年始受東朝冊,一月真傾下土心。
視榷盡收中使節,披沙罷采人金。
最愁日歷書難既,龍去烏號涕不禁。
上一篇:朱之蕃
下一篇:朱希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