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吳越曲·杭州之旅·天目山·昭明太子讀書處
天目山,位于浙江省西北部。古稱浮玉山,《山海經》云:“浮玉山,苕水出其陰。”又稱天眼山、天池山。道教稱第三十四洞天。天目山之名始于東漢《大藏洞淵集》:“第三十四洞天,曰天目山。有兩目,左目高三千丈,右目高三千五百丈,周圍一百里,名太微元蓋洞天。”
相傳古時浮玉山上有一泓天池,天池中有一塊寶玉,每逢中秋便閃閃發光,能解毒治病。
在浮玉山之東,住有一對夫婦。丈夫叫天生,妻子叫天姑。一次,天姑上山采寶,雙眼被蜘蛛精粘住,失去了光明。天生為治妻子眼疾,攀山越嶺,趕到天池,撈起金光閃閃的寶玉。但剛一到家,卻不慎將寶玉摔成了兩瓣。天生拾起一瓣,正尋找另一瓣,只見地上汩汩地冒起一根水柱,不一會兒,就變成了一孔半月形的山泉。泉水涼爽宜人。天生掬起泉水為妻子洗眼,天姑的眼睛立刻復明。為給更多的人治療眼疾,天生又把手中的那瓣寶玉送到西峰。從此,浮玉山上便有了兩口洗眼池。它們像兩只仰望藍天的眼睛,被稱為“天目”。此山便改稱“天目山”。
西天目山上有太子庵,相傳為梁昭明太子的讀書處。據臨安縣志載,昭明太子曾在臨安天目山禪修,取漢及六朝文學進行遴選,編集《文選》三十卷,取《金剛經》分為三十二節。因用神過度,雙目俱瞽。禪師導取東天目山池水洗之,一目明。復于西天目山,取池水洗之,雙目皆明。
天目山上的不少古跡都與昭明太子有關,如分經臺、等慈寺、昭明寺等。
西天目山上,“大樹華蓋聞九州”,有“植物王國”之稱。據統計,山上有木本植物一千二百多種,草本植物一千八百多種。其中多有名貴藥材。據載,明代李時珍曾來此采過藥。
在七里亭的七星石旁,有一棵大樹王,高26.5米,胸徑2.33米,據說已有千年歷史。宋時稱“千秋樹”。明代馮夢禎《西天目記略》中就說它已是四圍大杉了。傳說清乾隆皇帝游天目山時,曾以腰帶丈量樹徑,因此樹身上留下了一圈印痕。它被乾隆御封為“大樹王”。后有“此樹樹皮可治百病”一說,于是游人競相剝取。這棵千年大樹終于枯死,但卻兀立不倒。
西天目山頂,叫“仙人頂”,海拔1507米,有“浙西諸山之祖”稱號。峰頂的巨石,原刻“天下奇觀”四字。旁有仙鋸板,傳說是四神仙所鋸。又有一小洼地,便是古天池的遺址。唐代的李白、白居易,宋代的蘇軾,元代的張羽,明代的徐渭、袁宏道,都曾登臨吟詠。
上一篇:浩浩燕趙歌·秦皇島之旅·昌黎·昌黎山海甲冀東
下一篇:清清滇黔韻·滇南之旅·德宏州·景頗族“目腦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