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賢任能的人才思想
1.領導人才的高素質是國家興盛、社會進步、人民安危的根本
孔子的人才思想,主要體現在舉賢任能方面,他十分強調領導者的思想道德素質,在德與才的關系,更重于德。領導者在道德修養方面,應當是人民楷模。他認為只有德才兼備的領導者,才能實現領導目標,德高才能服眾,才能樹立領導權威,才能得到人民的衷心擁護,也就是“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論語·為政》)??鬃舆M一步指出,只有“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論語·顏淵》)。這點也很重要,只有將大批德才兼備的人才選拔到領導崗位上,才能純潔干部隊伍,端正思想政治路線,樹立良好的政治風氣,才可使少數不正派的人轉變為正派的人。干部人才路線是實現政治路線的組織保證,孔子舉例說:“舜有天下,選于眾,舉皋陶,不仁者遠矣。湯有天下,選于眾,舉伊伊,不仁者遠矣。”(《論語·顏淵》)總之,政治路線與體制制度、人才干部路線,是實現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勤政廉政、轉變作風、提高效率、樹立良好政治社會風尚的重要前提。
2.人才蘊藏在民眾之中,必須重視從人民群眾中選拔人才
孔子認為人才在群眾之中,他說:“十室之邑,必有如丘者也?!保ā墩撜Z·公冶長》)孟子發揮了孔子的思想并以歷史事實證明人才在下層人民群眾之中,“舜發于畎畝之中,付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漁鹽,管夷吾舉于士,孫叔傲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孟子·告子下》)。每個時代都有大量的人才,但是,要發現識別人才不容易,舉才用人就更困難??鬃诱f“才難”(《論語·泰伯》),孟子也說“為天下得人難”, “為天下得人者謂之仁”(《孟子·滕文公上》)??酌隙颊J為選拔優秀人才很不容易,為國家選拔人才是對人民最大的愛,也是對事業對人民最大的忠誠與奉獻。因此,諸葛亮說:“忠莫大于進人?!泵献影选暗锰煜掠⒉哦逃弊鳛榫尤龢分弧?/p>
由于現代社會對人才需要的廣泛性、多樣性、專業性、綜合性與層級性,必須從各領域、各行業、各層次,從社會各階層人民群眾,特別是從工、農、知識分子、士兵中選拔人才,傳統的領導者推薦,或??拷M織人事部門顯得不夠了,必須用民主、科學的制度和方法選拔培訓使用人才。
3.選拔人才的兩種基本方法
孔子在《論語》中多次強調,了解人要聽其言觀其行,要“視其所以,觀其所由”(《論語·為政》), “始吾于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論語·公冶長》)。認識一個人,不是聽他說些什么,而是看他做些什么,也不以某人偶爾失言,就否定一個人,“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言廢人”(《論語·衛靈公》)。馬克思也不止一次地說過:對一個人不能根據他對自己的看法去評價他,主要是根據他在實踐中做了些什么??此麚碜o什么,反對什么,追求什么。現實中要特別善于識破那些夸夸其談卻口是心非的兩面派人物。一般說來:“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必有德”(《論語·憲問》)。有言必有信,有信者必有行,總之,要“先行其言,而后從之”(《論語·為政》)。
對人的認識,必須實事求是,堅持走群眾路線?!氨姁褐?,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保ā墩撜Z·衛靈公》)大家都說壞或都說好的人,都必須去實地考察。孟子也說:“國人皆曰賢,然后察之,見賢焉,然后用之。”(《孟子·梁惠王下》)子貢問孔子曰:“鄉人皆好之,何如?”曰:“未可也?!弊迂曈謫枺骸班l人皆惡之,何如?”子曰:“不如鄉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惡之。”(《論語·子路》)孔子似乎已經覺察到,由于人們的階級地位和政治立場不同,對人的評價也會各異,因此,對一些有爭議的人,必須慎重對待。
4.不求備于一人,赦小過,舉賢才
在選才用人問題上,人們往往求全責備,要求全才,所謂一葉遮目,不識泰山,只見人之短,不察人之長,缺乏辯證思維??鬃犹岢觯骸盁o求備于一人。”(《論語·微子》)對于人之缺點,只要無關大局,只要不是政治原則品德問題,只要此人基本德才具備,就應當“赦小過,舉賢才”(《論語·子路》)。在用人問題上,要堅持從大局和事業出發,大公無私,“不念舊惡”??鬃釉谌瞬艈栴}上是向前看的,重視對年輕人的選拔培養,認為年輕人會勝過前輩。他說:“后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無聞焉,斯不足畏也已?!保ā墩撜Z·子罕》)他認為應當重視對中青年人才的選拔培養,大膽使用,孔子把事業的發展寄托于年輕人是可取的??鬃舆€指出,古代最高決策層中也有女干部,女性參政,自古有之,女性中也有不少干才。
上一篇:嚴格法制,善賞善罰
下一篇:人才是治國理政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