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英以詩平爭端
清朝康熙年間,安徽桐城有個才子名叫張英。他中了進士之后,步步高升,直至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相當于宰相的職位。
張英在京中做了高官,桐城老家的人便一個個神氣起來。這一年,張家打算擴大府第,便在鄰居身上打主意,要鄰居讓出3尺寬的地面,以便張家修砌院墻。
此鄰居乃是桐城的另一大戶葉府。葉府的主人是與張英同朝供職的葉侍郎,葉府對張府侵占府宅的要求,根本不同意。
張家的人見葉府寸土不讓,便攛掇張老夫人修書一封,派專人送往京中。家里人以為,張英在京中稱“張宰相”,聲勢赫赫,官比葉侍郎大得多,俗話說“官大一級壓煞人”,只要張英和葉侍郎一說,何愁葉府不乖乖讓步。
張英見信后,對家里人依官仗勢,欺凌鄉里的不端作為十分不滿,深感憂慮。于是,張英便寫了一首回復老夫人的詩:
千里家書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
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張老夫人讀罷此詩,自愧胸襟太狹窄,同時,也為張英的寬厚行為所贊嘆。立即命家丁把自己家的院墻主動拆了,然后退后3尺筑墻。
葉府的人聽說張府派人進京,正焦慮不安,忽見張府讓地3尺,大為困惑。派人一打聽,才知道是張英在京中定的主意。
葉府中的人把這事情稟告葉侍郎,葉侍郎聽罷,很受感動,也告誡家里人要寬容待人,不要擴大爭端。
葉侍郎的家里人深感慚愧,也把自家的院墻后移,讓出3尺。這樣一來,張、葉兩府院墻之間就空出了6尺寬的地段,形成了一條巷道。張、葉兩家也清除隔閡,成為通家之誼。
這事在桐城和京中傳開來,人人稱贊不已,都夸張英待人寬厚,在與人交往中有“雅量”。
上一篇:張良陳平安韓信
下一篇:張衡發明地動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