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地理文化·長白山
①遼、吉、黑三省東部和中朝邊境東北部山地的總稱。系古老褶皺山經火山活動與河流切割而成。東北—西南走向。包括完達山、穆稜窩集嶺、老爺嶺、張廣才嶺、吉林哈達嶺,以及老嶺等。海拔高度多在200~2000米左右。有大面積玄武巖復蓋其上,有不少地方保存有熔巖高原景象,蔚為奇觀。其主峰為白頭山,山上有天池,是中、朝兩國界湖,系火口湖,北有缺口和瀑布,是第二松花江的源頭。白頭山天池周圍有許多由火口垣形成的外輪山峰。在我國一側的白云峰海拔2691米,是東北地區最高峰。鴨綠江、圖們江也發源于長白山地。松花江、牡丹江等河流均以長白山為中心,呈放射狀,分別流向黃海、日本海或與黑龍江匯流后流入鄂霍次克海。長白山礦產森林蘊藏豐富。并設有長白山自然保護區,在安圖、撫松、長白三縣內,總面積達20余萬公頃,是我國大自然保護區之一。區內自然環境和生態系統完整,生物種源豐富,地貌、氣候、土壤和野生動植物分布具有典型的山地自然景觀特征。山峰、林海、天地、瀑布、溫泉等風景名勝都有特異之處,東北虎、梅花鹿、紫貂等珍貴動物馳名中外,是我國具有世界意義的典型自然綜合體。可稱我國東北地區旅游勝地之一,它吸引著世界各地人士前來參觀旅游。②在山東鄒平南、章邱和淄博市之間。因山中云氣常白而得名。隋大業七年(611),王薄起義,以此為根據地。
上一篇:中華傳統文化·地理文化·長江
下一篇:中華傳統文化·哲學文化·陰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