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宗教文化·中國佛教美術
源于古印度而在中國發揚光大的佛教繪畫,雕塑等的總稱。佛教美術起源于印度,隨佛教傳入中國,后來逐漸發展而具有中國民族風格和特色。中國制作佛畫的記載最早見于晉袁宏的《后漢紀》。后代多有發展,沿絲綢之路,東來而至甘肅的,就有敦煌鳴沙山莫高窟、永靖炳靈寺古窟、天水麥積山古窟、安西榆林古窟、山西大同云崗石窟、河南洛陽龍門石窟以及四川廣元石窟、江南攝山石窟等,不可勝數。這些美術作品都是在中國土地上發育成長的,具有中國民族風格。雖曾受到印度佛教美術的影響,但同一題材、內容和表現的方法都已發生了變化。從種類上看中國佛教美術主要有佛畫、壁畫和雕塑三種。佛畫:早在梁代就有張僧繇以善畫佛像名世。他獨出心裁,創立了“張家樣”,為佛像中國化奠定了基礎。北齊時,曹仲達的佛畫亦頗享盛譽。隋唐時,佛畫已完全中國化。壁畫:唐代是我國壁畫藝術的鼎盛時期。現今保存于麥積山石窟和敦煌莫高窟的壁畫舉世聞名。壁畫表現的題材是佛經經變故事、凈土變相以及佛菩薩像等。內容豐富、色彩絢麗、境界廣大,將西方極樂世界裝飾得非常華麗。雕塑:中國的雕塑藝術曾受到外來藝術的影響,但更多的是自身的創造和民族風格。從北魏到隋唐佛教雕塑不計其數。如石窟造像分布廣、數量多、蔚為壯觀。還有大量的金銅造像、石刻造像、木雕、夾纻干漆造像比比皆是。造像妙相莊嚴、生動逼真,表現了中華民族的氣魄與所要求的藝術標準。宋、元以后,寺院泥塑甚多,此亦為中國佛教美術所特有。此外在中國藏族地區,藏傳佛教美術既與漢族地區佛教美術有一定的淵源關系,又受印度、尼泊爾佛教美術的影響,在中國佛教美術中獨樹一幟,并有大量的佛畫,金銅佛像,刺繡與木刻佛像流傳至今。中國的佛教美術曾流傳到朝鮮、日本等地,特別是又回傳到印度,對印度佛教美術的發展產生了影響。
上一篇:中華傳統文化·宗教文化·中國佛教
下一篇:中華傳統文化·宗教文化·中國佛教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