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tǒng)文化·哲學文化·道與器
哲學史上一對基本范疇。較早提出“道”、“器”這對范疇的,當推《周易》。《周易·系辭上》說:“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無形的規(guī)律、原則、道理等為形而上之“道”;天地、動植物、器械等為形而下之“器”。道器關(guān)系即抽象道理與具體事物之間的關(guān)系,是哲學史上爭論的問題之一。程朱理學顛倒道器關(guān)系,認為“道”超越于“器”之上,把“道”和“理”作為維護封建倫理的理論依據(jù)。如朱熹說:“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氣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答黃道夫》),明確以道、理為本。明清之際的王夫之把“道”看作是物質(zhì)性的,主張唯器說。他說:“天下唯器而已矣;道者器之道,器者不可謂道之器也。”(《周易外傳》)“無其器則無其道”(同上)。器是第一性的,道是第二性的。近代譚嗣同繼承王夫之思想,以體用論道器,認為“故道,用也;器,體也。體立而用行,器存而道不亡”,“器”變“道”亦變。這一理論對變法維新的必要性、合理者作了有力的論證。
上一篇:中華傳統(tǒng)文化·宗教文化·道
下一篇:中華傳統(tǒng)文化·宗教文化·道教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