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亡為存,以禍致福》三國謀略智慧大全
韜略家面臨著的總是風云變幻的形勢,錯綜復雜的難題。在存亡禍福、大起大落的緊急關頭,韜略家的智慧具有極為重要的價值。荀彧在存亡關頭所表現的識見,也成為衡量其韜略水準的尺度。
建安三年(公元198年),曹操已經攻破張繡,東擒呂布,平定徐州,進而與袁紹相對抗。孔融對荀彧說:“袁紹地廣兵強,田豐、許攸等智謀之士替他謀劃;審配、逢紀等盡忠之臣為他干事;顏良、文丑勇冠三軍。為他統率軍隊,恐怕很難戰勝啊!”荀彧說:“袁紹兵雖多而法令不肅整。田豐剛愎而好犯上,許攸貪婪而不檢束。審配專權而無謀,逢紀果決而剛愎自用,這兩個人留下主持后方事務,如果許攸家犯了法,必定不能寬縱,不能寬縱,許攸必然叛變。至于顏良、文丑,不過匹夫之勇罷了,可以一戰而擒!”建安五年 (公元200年),曹操與袁紹繼續作戰。曹操據守官渡,袁紹圍攻。曹操軍糧將盡,寫信給荀彧,與他商議可否回歸許縣以引開袁紹軍隊。荀彧回信說:“眼下軍糧雖少,還是比不上楚、漢在滎陽、成皋之間那樣的困難。當時劉、項雙方都不肯先退,先退的一方必定處于被動地位。您以僅及敵方十分之一的兵力,劃地而守,扼住敵人咽喉使其不能前進,已經半年了。敵人的情況已經畢現,銳氣已經枯竭,局面必將有所變化,這正是使用奇謀的時機,不可失去。”曹操于是留了下來。進而以奇兵襲擊袁紹的其他軍營,斬殺了他的大將淳于瓊等,袁紹退過。審配因為許攸家有不法行為,收捕其妻兒,許攸一怒之下背叛了袁紹; 顏良、文丑于陣上被斬首; 田豐由于勸諫而被殺,都如荀彧所預想的那樣。
建安六年(公元201年),曹操為籌糧到了東平國的安民亭,糧食少,不足以與河北相持,想要趁袁紹剛剛失敗,利用這個空隙討伐劉表。荀彧說:“現在袁紹失敗,部眾離心,應當趁其困難之時,一舉平定河北,而如果背對兗州、豫州,遠征江、漢,假若袁紹收集其殘余部隊,乘虛攻入我們的背后,您的大事就完了。”曹操于是再次駐軍于黃河岸上。袁紹病死,曹操渡過黃河,攻擊袁紹之子袁譚、袁尚; 而高干、郭援侵略河東郡,關右震動,鐘繇率馬騰等打敗了他們。建安八年(公元203年),曹操記載荀彧前后的功績,上表封荀彧為萬歲亭侯。
曹操對荀彧建立的功勛是予以充分肯定的,認為“天下之定,彧之功也”。《三國志》所引《彧別傳》記載了曹操的心論,曹操感覺到沒有荀彧的指點,一旦在官渡退兵,袁紹必揮師而下,“鼓行而前”,“有傾覆之形,無克捷之勢”。如果曹操趁袁紹失敗而南征,“委棄兗、豫,利既難要,將失本據”。曹操由衷地稱贊荀彧,以為“彧之二策,以亡為存,以禍為福,謀殊功異,臣所不及也。”
上一篇:《功臣》三國謀略智慧大全
下一篇:《以假亂真:徐氏智殺媯覽》三國謀略智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