皓日中天—獨尊地位的確立·兩漢經學
漢初收集起來的經典,多是從民間收集起來的殘篇,另有一些是由老儒生背誦出來,別人用當時通行的文字(隸書)記錄、整理出來。這就是今文經,實即漢代整理出來的“經”。
齊、魯兩地是詩書之邦,鄉音各自不同,語言也較混亂,因此,同一種經書的傳授,往往因齊魯語言不同而產生差異。例如《易經》就有齊地的田氏之學,又有魯地的孟氏之學;就《詩經》來說,有齊人轅固生所傳,也有魯人申公所傳;就《尚書》來講,既有齊人優生的傳,也有魯人孔安國的傳。漢初的傳經,還多出自口傳面授,接受者則將經文寫在竹簡或帛書上,雖都屬于今文經學,但有齊、魯之分。
西漢中期,在孔子住宅壁中發現一批經書,它們都是用先秦時代古籀書(即蝌蚪文)書寫,主要是《逸禮》和《古文尚書》。到了西漢成帝、哀帝期間,經學大師劉向、劉歆父子校理秘書,又發現了一部用古籀文書寫的《春秋左氏傳》,劉歆讀后十分贊賞,認為《左氏春秋》得到了孔子真義。此書再加上由孔壁所得《逸禮》、《古文尚書》,和當時尚未立于官學的《毛詩》,便成了古文經學的研究經典。劉歆認為古文的經書保持了儒家思想真諦,應該大力提倡,并積極上奏朝廷,要求列于學官,但遭到了今文經學博士們的激烈反對,后來借助于王莽的力量才能立為博士,這就是古文經學派。古文經學派雖然在西漢不受朝廷重視,但在東漢卻被立為官學,由于劉秀建國的根本思想出自劉歆,于是古文經學成了學術重心。
今文經學派認為,孔丘是政治家,六經是孔子治世之說。所以他們研究經學偏重于“微言大義”,講究弘揚義理,實際功用,使經學便于直接為封建統治者服務,因而深得西漢政府支持。古文經學認為,經書是古代歷史記錄,因此注重史實的考證,講究名物訓詁。
上一篇:儒學文化的特質·“語絕于無驗”—儒家思維方式
下一篇:儒學與中國傳統法律·中國古代法律的儒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