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經濟文化·強力養力
中國古代盡民力思想的主要內涵。在以手工勞動為基礎的自然經濟占主導地位的中國古代社會,勞動人口是國家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因此如何充分利用人力資源問題歷來受到重視。春秋戰國時期,古代思想家提出了強力論和養力論,盡民力思想逐漸形成體系。強力,即強民之力,主要指增強勞動者的技藝能力,通過提高勞動力質量達到提高勞動生產率的目的。墨翟斥責“民力盡于無用”是七患之一(《墨子·七患》)。養力,即愛惜民力。春秋戰國時期,思想界便深深認識到要實現“強力”必須注意“養力”,重視勞動者的切身利益,使用不得超過一定限度,并為其提供必要的物質條件。《管子·收民》篇說道:“量民力,則事無不成”。《版法》篇也說:“用力不可以苦”,“用苦則勞”。荀況也要求“罕興力役,無奪農時”(《荀況·富國》),以減輕生產者負擔。
上一篇:中華傳統文化·教育文化·張載八法
下一篇:中華傳統文化·軍事文化·彝陵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