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哲學文化·墨家
戰國時期由墨子創立并推崇墨子的重要學派。其思想與儒家相對立,影響極大。《漢書·藝文志》列為“九流之一”。墨家初期以“兼愛”、“非攻”、“尚賢”、“尚同”、“天志”、“明鬼”、“節葬”、“節用”、“非樂”、“非命”等10項主張為中心,與儒家展開了政治與學術上的一系列論爭。墨家強調功利,重視實踐,提出“三表”和“取實予名”的觀點。戰國末期,后期墨家克服了墨子學說中的宗教迷信成分和經驗主義的片面性,對于認識論、邏輯學和幾何、物理等科學作出了重要的貢獻。墨子死后,墨家分為三派,為“相里氏”、“相夫氏”、“鄧陵氏”(《天下篇》)。西漢以后,統治者罷黜百家,獨尊儒學,墨家學派迅速衰微,墨學幾乎成為絕學。清代中葉以后,墨家著作才在學術界引起重視和研究。留傳后世的墨家著作有《墨子》一書,其中的《墨經》反映了后期墨家的思想。
上一篇:中華傳統文化·宗教文化·四方之神
下一篇:中華傳統文化·民族文化·壯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