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中國文學·誄碑
古代文體名。悼念性散文。誄是表彰死者德行并致哀悼的文字。僅用于上對下。《禮記·曾子問》:“賤不誄貴,幼不誄長,禮也。”《左傳·哀公十六年》:“孔子卒,公誄之。”劉勰說:“詳夫誄之為制,蓋選言錄行,傳體而頌文,榮始而哀終。論其人也,暖乎若可覿;道其哀也,凄焉如可傷,此其旨也。”(《文心雕龍·誄碑》)陸機《文賦》:“誄纏綿而凄愴。”碑本為立于廟宇陵墓之前以志不朽的標志,其文“資乎史才。其序則傳,其文則銘。標序盛德,必見清風之華;昭紀鴻懿,必見峻偉之烈。此碑之制也。”銘、碑、誄三者的聯系是:“碑實銘器,銘實碑文。因器立名,事光于誄。是以勒石贊勛者,入銘之域;樹碑述已者,同誄之區焉。”(《文心雕龍·誄碑》)。
上一篇:中華傳統文化·中國文學·議論文
下一篇:中華傳統文化·中國文學·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