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孝儒讀書種子
方孝儒,浙江寧海人,明代大臣、著名學者、文學家、散文家、思想家。
明朝燕王朱棣在北平起兵發難,準備奪取皇權。出師之前,他的謀士對他說,攻下南京之日,有一人必不肯降,請不要殺他,殺了他,天下讀書種子就斷絕了。這個被稱為讀書種子的人就是明初著名思想家、文學家方孝儒。
方孝儒的曾祖和祖父都曾在元朝擔任鄞縣縣學教諭,父親方克勤也是當地的名儒,他出生在這樣一個讀書世家,五歲時就知道讀書,稍長后,讀書成了他的癖好。他為自己作了一條嚴格的規定:每天讀書必須達到一寸厚才能休息,讀不到一寸厚,絕不踏出門外一步。有一天,他在屋里讀書,讀得入了神,窗外風雨交加,雷電大作,他竟一點也不知道。十三歲時,父親被朝廷授為山東濟寧知府,為跟父親學習經史,他一同來到濟寧。斗轉星移,一晃就是五年,在父親的耳提面命下,他的學問有了很大長進。
父親死后,家道中落,他的生活開始貧困,但并沒有因此而改變刻苦治學的初衷。有一次病中斷糧,他仍吟誦不輟,還笑著說:“古代有個人一旬只吃三頓飯,糧袋里一點儲米都沒有。貧窮,難道只我一個人嗎?”遵照父親的遺囑,他身背書箱到京城,求見當時以道義文章飲譽海內外的明朝開國文臣宋濂,拜宋濂為師。方孝儒酣暢的文章,橫溢的才華,深得宋濂贊賞,當即收他為弟子。從此,方孝儒如魚得水,在無涯的學海中盡情遨游,學問“日有所進而月有收獲”,如一塊璞玉渾金,在宋濂的精心雕琢和陶冶下,終于閃現出熠熠光芒,被明太祖稱贊為“異才”。但由于他與明太祖政見不一,沒有被啟用,身懷匡世之才而無用武之地的方孝儒非常遺憾。在此后十年間,他隱居田園,杜門著述,一生寫下了大量著作,成為明朝初年有名的思想家和文學家。
◆要想具有真才實學,需要更多的刻苦與執著。不僅要時時鞭策自己,更要處處和逆境抗爭。在一定意義上,一個人的價值,可以通過他所克服的困難來衡量。
上一篇:承宮拾薪苦學
下一篇:朱買臣苦讀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