莽莽關外山·遼西之旅·醫巫閭山·望海書堂契丹情
醫巫閭山,從命名之初就與契丹民族結下不解之緣。在它的眾多古跡中,有一處特別使游人感懷,便是遼東丹王的“望海書堂”。
東丹王為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的長子,名耶律倍??h志云:“耶律倍好讀書不喜射獵,購書數萬置之絕頂,筑堂曰望海。”史載耶律倍聰敏好學,外寬內摯,神冊元年已被立為皇太子,皇后舒錄氏意欲立次子耶律德光,東丹王迫于無奈只得讓位,耶律德光仍不罷休,脅遷東丹王于東平,即今遼陽,并置衛士監視其行動,又在醫巫閭山建造一座讀書堂,將其軟禁。東丹王作詩云:“小山壓大山,大山全無力,羞見故鄉人,從此投外國?!彼鞌y其妃高美人浮海至后唐,受到唐明宗的隆重招待,賜名李贊華,又妻以莊宗后夏氏,先后拜為懷化軍節度使、虔州節度使等等。他三十八歲時被唐明宗養子李從珂遣刺客害死。耶律倍一生政治上終不得志,但才學豐贍,他通陰陽知音律,精于醫藥針砭之術,工遼漢兩種語言的文章,曾經翻譯了《陰符經》。他還善畫,《雪騎》、《千鹿》等圖均收入宋秘府。
然而史事紛爭,當地傳說又把這里作為元朝宰相耶律楚材的讀書堂。耶律楚材乃東丹王的九世孫,就出生在閭山腳下的一個村子里,據說其父見金國政治蕪敗氣數已盡,自己的兒子必為別國所用,便選了《左傳》上的一句話“楚雖有才,為晉所用”,來給他起名。耶律楚材果然不負乃父所望,他博通經史,足智多謀,有匡扶天下之才。為了推翻金朝給先遼國報仇,他來到斡難河,拜見鐵木真的三兒子窩闊臺,后又拜見太祖,獻了聯宋滅金、西征歐亞、再進窺中原的計策,被拜為軍師,太祖逝后,又先后輔佐太宗、世祖,成為元朝開國三朝元老。
閭山有耶律家族的兩個書堂,還有幾座陵墓。遼太祖死于夫余城,就在現在距閭山不遠的農安縣,當時曾名黃龍府。遼太祖葬在木葉山中,但有意思的是這位開國皇帝的陵墓后來卻找不著了。清朝王室每逢喜慶大典,只好在城東三十里中安堡鎮設石象山來祭奠,改稱望告。今天北鎮有望告石。太祖之子東丹王死后亦葬在閭山,太宗德光謚之為讓國皇帝,陵曰顯陵,后來其長子世宗及皇后蕭氏、甄氏也葬在此地。明《一統志》說:“中作影殿,制度宏麗?!彪S后遼景宗葬此名乾陵,遼主天祚降金封作豫王的也葬在乾陵之旁。
閭山涓流飛瀑,奇松異石,仙人出沒,王跡頻仍。清圣祖、清高宗均為之賦詩。清高宗乾隆更是兩游閭山。乾隆十九年(1754)年,他東巡登山游覽,作御制五言三十韻,并欽點閭山八景,各賦一絕。閭山八景分別是:圣水盆,上接飛瀑之水;道隱谷,又稱古佛龕;蝌蚪碑(今已無存);桃花洞,必須攀藤附葛而上才別有天地,如入武陵源;云巢松,翠如朵云;翠云屏,俗呼窟窿山;呂公巖,乾隆有“寧知進士第,轉遜岳陽杯”之句,詠呂洞賓三過岳陽人不識的舊事;曠觀亭,形成六角,遺址尚在,可綜覽全山之勝。佳景處處,今猶有乾隆詩刻石。
上一篇:離離原上草·呼和浩特之旅·烏素圖召·有水之地的寺廟群
下一篇:煌煌荊楚吟·黃山之旅·黃山·朱元璋黃山歷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