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政治文化·明分使群
戰國末期思想家荀子關于社會起源和解決社會財富分配方法的思想。荀子認為,人之所以異于禽獸,并役使禽獸,在于人能“群”,即組成社會;“群”在于“分”,即人可劃分為不同的等級,有不同的社會分工;“分”依賴“禮儀”,即以封建倫理道德原則為標準;“人離居不相待則窮,群而無分則爭,窮者患也,爭者禍也。救患解禍,則莫若明分使群矣”(《荀子·富國》)。主張依據封建道德原則確定上下職分和等級差別,組成社會,以統一整體力量,戰勝自然和其它動物,解決“欲多物寡”的社會矛盾。這一思想區別了人和其它動物的本質差異,肯定了封建等級制度的產生是歷史的進步。但受階級和時代的局限,荀子最后把合“群”的力量歸為了“君主”,認為“人君者,所以管分之樞要也”。(《荀子·富國》)。
上一篇:中華傳統文化·戲劇文化·明代四大聲腔
下一篇:中華傳統文化·中國文學·昭明文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