茫茫高原雪·拉薩之旅·布達拉宮·紅宮供靈塔白宮行大典
紅宮的主體是歷世達賴的靈塔殿和各類佛堂。達賴死后,用鹽涂抹其尸使之脫水,再涂香料,干枯后,把尸體放進塔內,就是“靈塔”。現宮內共有靈塔殿八座。五世達賴的靈塔殿為第一座,也是最大的一座。其塔高14.85米,金皮包裹,珠寶鑲嵌,被稱為“贍部洲唯一莊嚴”,僅包金就耗費黃金十一萬余兩。兩旁襯以八座銀質佛塔。
司西平措與五世達賴
靈塔殿之東的大殿,藏語稱“司西平措”,為五世達賴享堂,面積約680多平方米,是紅宮最大的宮殿。四壁為五世達賴一生的傳記壁畫,東壁突出地繪有1652年他赴京覲見清順治皇帝的情景。
五世達賴喇嘛羅桑嘉措,生于1617年,六歲時被僧眾迎至哲蚌寺供養,拜四世班禪為師,曾任哲蚌寺、色拉寺寺主。1642年,五世達賴和四世班禪密招西蒙古和碩特部固始汗進藏,推翻了白教(藏傳佛教噶舉派)的噶瑪地方政權,建立了黃教的噶丹頗章政權。1652年,五世達賴應邀赴北京覲見順治皇帝。順治皇帝極為重視,專門在北京德勝門外為他建了一座西黃寺。平日,順治皇帝在太和殿登座時,五世達賴也隨之登座,位于群臣之上。五世達賴離京返藏途中,順治皇帝又專門派人前去冊封五世達賴,并授予滿、漢、蒙、藏四種文字的金冊和金印。五世達賴晚年專心著作,1682年圓寂于布達拉宮。
1695年,清康熙皇帝為紀念五世達賴,特令建造一座織造廠,用金線編織一對巨大的分別繡有黃教創始人宗喀巴和五世達賴肖像的錦緞繡幔。這對繡幔費工一年,耗銀一萬六千余兩。1696年,康熙皇帝特派扎薩喇嘛登巴色吉將錦幔送到拉薩,作為紅宮落成贈品。現置于司西平措大殿內。此繡幔精美無比,是布達拉宮的稀世之寶。
此外,十三世達賴喇嘛土登嘉措的靈塔也十分華美,以珠玉寶石遍綴塔身,前面還有座由二十萬顆珍珠串成的珍珠塔。
六世達賴無靈塔
宮里的八座靈塔中,無六世達賴的靈塔。而歷史上曾被擁為六世達賴的卻有三人。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1682年(藏歷水狗年),五世達賴在布達拉宮病逝。當時,班禪年少不諳政事,而蒙古各部汗王正劍拔弩張與拉薩對峙。“第司”(攝政王)桑結嘉措為穩定局勢,秘不發喪達十五年,而利用五世達賴的威望處理和決定西藏政教事務。后在康熙皇帝的責問下才被迫于1696年公布五世達賴逝世的消息,并宣布五世達賴的靈童倉央嘉措年已十五。倉央嘉措,1683年生于山南門隅拉沃宇松,拜五世班禪羅桑益西為師剃發受戒,名為羅桑仁青倉央嘉措。1697年,被迎至布達拉宮舉行坐床典禮,成為六世達賴。倉央嘉措家中信奉寧瑪派喇嘛教,此派教規允許僧徒娶妻生子,而達賴所屬的格魯派喇嘛教則嚴禁僧徒結婚成家和接近婦女。倉央嘉措反對這種清規戒律,追求世間的愛情生活,曾寫下不少情真意切的詩歌,如:“若隨美麗姑娘心,今生便無學佛份;若到深山去修行,又負姑娘一片情。”“我修習的喇嘛的臉面,卻不能在心中顯現;我沒修的情人的容顏,卻在心中明朗地映見。”他還更裝易名,夜入拉薩城中,做出不少違反教規的“風流韻事”。六世達賴的“越軌行動”,被桑結嘉措的政敵、和碩特人拉藏汗所利用,拉藏汗不斷向康熙皇帝上報六世達賴的行為,攻擊他是假達賴。1706年,康熙終于決定廢黜倉央嘉措,并將他解送京城。關于他的結局,說法不一。一說被蒙軍押至青海湖時,患病死去。一說他帶著手銬腳鐐隨欽使走到青海扎西期地方時,即以神通脫身,往五臺山中修法。十三世達賴到五臺山朝佛時,還曾前往倉央嘉措閉關靜修的寺廟參觀。而蒙古喇嘛阿旺多吉所著的《倉央嘉措秘史》則說,倉央嘉措被欽使解至青海的堆如錯納時,皇帝圣旨到,欽使辦事不周,說:“爾等將大師迎至內地,安置何處?如何供養?”欽使乃暗放倉央嘉措只身遁去。后倉央嘉措游歷四川、西藏、尼泊爾、印度、青海、甘肅、蒙古等地,晚年死于蒙古的阿拉善旗。倉央嘉措的死,至今仍是個謎。
倉央嘉措被廢后,拉藏汗另立六世達賴,但這位六世達賴未得黃教寺院集團認可。1717年拉藏汗被入藏的準噶爾兵殺死后,這位六世達賴也被廢黜。拉薩三大寺的上層喇嘛找到新的轉世靈童格桑嘉措為七世達賴。但清廷認為倉央嘉措已被廢,這位轉世靈童應為六世達賴。早就因六世達賴之死而耿耿于懷的黃教寺院集團則堅持格桑嘉措是倉央嘉措的轉世靈童,應為七世達賴,清廷只好默認。因此,布達拉宮紅宮里沒有六世達賴的靈塔。
法王洞古供主佛
從司西平措大殿登上三樓,就到了布達拉宮最古老的建筑——法王洞(藏語稱“曲吉竹普”)。法王洞為初建布達拉宮時所建,傳說松贊干布曾在此住過。殿堂內有松贊干布、文成公主、赤尊公主和祿東贊等人的彩塑。
祿東贊是當年松贊干布派到長安求婚的使者。相傳唐太宗為考察婚使的智力,曾出五道難題,其中一道是讓婚使把一百匹母馬和一百匹小馬駒的母子關系辨別出來。祿東贊先把母馬和小馬駒分別圈開,斷絕小馬駒的水草供應,一天后放出,小馬駒很快地各自跑到母馬身邊,依偎不離。這五個難題都被祿東贊解決。唐太宗很賞識祿東贊的聰明能干,答應他為藏王迎娶文成公主入藏,并封他為右衛大將軍,還欲送瑯邪公主的外孫女段氏與他為妻。祿東贊婉言謝絕:“臣本國有婦,父母所聘,情不忍乖,且贊普未謁公主,陪臣安敢輒娶。”祿東贊請得文成公主入藏的史事在西藏人民中間傳為佳話。布達拉宮的達松格廊東壁,就繪有祿東贊入長安求婚圖。
法王洞上層,是超凡佛殿,藏語稱“帕巴拉康”,為布達拉宮最神圣的殿堂,里面主供帕巴·洛桑夏燃佛,相傳為松贊干布的本尊佛像。據說松贊干布建造布達拉宮時,“心自思維:‘我于此有雪邊地,利益眾生,應當修建一本尊佛像’。”他準備派自己化身前往,“剎那之傾,由王眉間白毫光,化一比丘(和尚)”。化身比丘來到天竺、尼泊爾之境,見到“一大森林,中有哈日旃檀樹干,十方放射光芒”,即以斧伐旃檀,迎出瓦底、烏康、甲馬利、圣喀薩巴里(洛桑夏燃)四尊佛像。洛桑夏燃像稱:“我將往西藏有雪邦內,為藏王松贊干布本尊。”由于這個傳說,這尊佛像深得教徒們的信仰,一直為布達拉宮主要供佛。
金瓶掣簽認靈童
紅宮第八層南側中間,是座十分重要的殿堂——殊勝三界殿,藏語稱“薩松朗杰”。據說,自九世達賴后,幾乎歷輩達賴都在這里通過“金瓶掣簽”的儀式被最后法定。金瓶掣簽的制定者為清乾隆皇帝。由于黃教禁止僧人娶妻生子,因此采用活佛轉世制解決達賴的繼承問題,即在上輩達賴死時出世的男孩中找出“轉世靈童”作為下輩達賴。以前,達賴由專事降神作法預卜未來的僧人“拉穆吹忠”來指定,這樣難免會出現拉穆吹忠受囑以致達賴、班禪親族傳襲等現象。而這種姻親、血緣關系會使某個家族隱然執有西藏政治、宗教權力,這是清廷所忌諱的。為杜絕弊端,乾隆想出金瓶掣簽的制度。金瓶即“金缽巴瓶”,為乾隆所欽賜,披五彩織錦瓶衣,外壁雕以精美花紋,中空,內置五柄如意狀象牙簽。達賴圓寂后,藏政府便派專人打卦問卜,然后按卜定方向去巡訪“轉世靈童”。如果訪得兩個以上“靈童”,就要經過“金瓶掣簽”來確認“真靈童”。這種儀式首先要得到皇帝旨準。然后選擇吉日,由班禪率領三大寺(甘丹寺、哲蚌寺、色拉寺)僧侶到布達拉宮的殊勝三界殿。在乾隆帝畫像前,朝廷駐藏大臣主持將“靈童”名字、生辰年月分別寫在簽上用紙包嚴,由副駐藏大臣貯于金瓶內,駐藏大臣用金箸在瓶中攪動后,夾出一簽與眾同觀,簽上所寫者便為新一世達賴。金瓶掣定的“靈童”要到舉行坐床(喇嘛教活佛轉世繼承儀式)的升座儀式、啟用金印時才稱達賴喇嘛。現在,殿內還供有乾隆皇帝畫像和漢、藏、滿、蒙四種文字的皇帝“萬歲”牌位。自七世達賴起,各世達賴每年藏歷正月初三凌晨要到此向皇帝牌位朝拜。
白宮壁畫耐尋味
白宮緊鄰紅宮之東,最大的宮殿是東大殿,藏語稱“措欽夏”。自1653年清順治皇帝以金冊金印封五世達賴后,歷世達賴都必須得到中央的正式冊封,并由駐藏大臣為其主持坐床、親政等儀式。這里就是達賴舉行坐床、親政大典等重大宗教、政治活動的地方。大殿四壁有壁畫,其中兩組畫幅最引人注目。一組表現獼猴與石妖女結為夫婦生下六個猴兒,后繁衍發展為藏族祖先的故事。另一組表現唐時金城公主“照鏡子”的故事。藏史載,藏王赤德祖贊有太子,名覺察拉義,“容顏妙好,恍如天人”。藏王“效王祖松贊干布故事,遣使納聘于唐,欲娶中宗之女金城公主”。唐皇問公主是否愿前往,公主有一能示休咎之寶鏡,“因誠虔叩請,拂拭鏡面而察之,知此生姻緣固在西藏,并見其王容顏妙好,極稱愿望,遂允得適藏土”!后王子忽薨,公主在漢藏交界處“拂拭寶鏡觀之,見昔容顏俊美之太子,忽失所在”,遂擲鏡碎地,心極悲傷,但決心“無論苦樂,仍當來藏也”。壁畫即根據這段故事繪制。
上一篇:悠悠吳越曲·南京之旅·秦淮河·秦淮佳麗
下一篇:煌煌荊楚吟·荊州之旅·楚都遺址·紀南覓勝訪楚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