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哲學文化·天人合一
古代哲學中關于天人關系的一種觀點。意指自然與人、天道與人道相通、相類和統一。我國古代許多思想家都反對天與人相互敵對的觀點,而講求天與人的統一,力圖追索天與人的相通之處,以求天與人的協調、和諧與一致,成為我國古代哲學的一大特色。《孟子·盡心上》中說:“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認為擴充了人的本心,就可以認識人的本性,也就認識了“天”,從而達到“上下與天地同流”。《春秋繁露·深察名號》中說:“天人之際,合而為一。”董仲舒認為“天”是“百神之大君”,天人相副,可以互相感應。《二程全書·遺書》中說:“天人本無二,不必言合。”程顥、程頤認為,就“天理”而言,天人都是它的體現,本來就是一個東西。
上一篇:中華傳統文化·歷史文化·大澤鄉起義
下一篇:中華傳統文化·科技文化·天元術和四元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