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tǒng)文化·地理文化·中原
①平原,原野。《詩·小雅·吉曰》:“瞻彼中原,其祁孔有。”《左傳·僖公二十三年》:“晉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皆此義。②地區(qū)名。即與中土、中州同義,以別于邊疆地區(qū)而言。狹義的中原指今河南省一帶。先秦時代已有雒邑(今河南洛陽市)和陶(今山東定陶)是天下之中的說法,其后華夏族活動范圍擴(kuò)大,古豫州仍被視為九州之中,故稱此地為中原。《明實(shí)錄·永樂十四年》:“伏維北京,南俯中原。”廣義的中原或指黃河中、下游地區(qū)。《宋史·李綱傳》:“自古中興之主,起于西北則是以據(jù)中原而有東南。”或指整個黃河流域而言。三國蜀諸葛亮《出師表》:“當(dāng)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在南北分裂時期,常以此和江東、江左等詞相對稱。南宋愛國詩人陸游《示兒》詩:“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即此義。
上一篇:中華傳統(tǒng)文化·教育文化·兩種教育制度
下一篇:中華傳統(tǒng)文化·宗教文化·中國佛教文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