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哲學文化·黃老之學
戰國至漢初黃老學派的學說。黃,指黃帝,老,指老子。魏源《老子》本義序說:道家“有黃老之學,有老莊之學”。老莊之學厭煩社會上的爭攘紛擾,主張出世,逃避現實,對儒、墨、法諸家學說一概否定。黃老之學則主張用世、治世、提倡功名成就,因而對諸家學說兼收并蓄,批判吸收。黃老之學的特點是道法結合,提出“道生法”的觀點;突出刑德觀念,主張恩威并施以鞏固政權。在哲學上,黃老之學強調天道自然無為,物極必反,禍福伏依;政治上主張“無為,又曰無不為”,“因時為業”,“因物興舍”。西漢初期,統治者采取“與民生息”、恢復生產的政策,推崇黃老“清靜無為”的統治術,對于社會的安定和生產的恢復起了一定的作用。
上一篇:中華傳統文化·宗教文化·黃帝
下一篇:中華傳統文化·地理文化·鼓浪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