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面趣談·吳湖帆
吳湖帆(1894~1968),初名翼燕,字遹駿,更名萬,字東莊,書畫署湖帆,別署丑簃,后號倩生、倩庵,齋名梅景書屋。江蘇蘇州人,久居上?!,F代著名書畫家、書畫收藏家和鑒定家。吳湖帆是清末著名學者、金石書畫鑒藏家吳大澂之孫,自幼耳濡目染,不僅培養了深厚的詩文詞賦的功底,而且飽覽古代名跡,在書畫創作與鑒定方面博聞強記。13歲學畫,初從 “四王”、董其昌入手,繼而上探五代、兩宋以及元明諸家,形成縝麗豐腴、清俊明潤的獨特風格。青綠與水墨的結合是其繪畫的一大特色。他的畫作色彩變化豐富,渲染層次繁復,對煙云虛無縹緲的表現能力尤強。書法融米蒂與宋徽宗趙佶的 “瘦金體” 于一體,并結合自己的意趣,獨成一格。他勤于探索傳統,勉于追隨時代,在山水、花卉畫和古書畫鑒定方面成就卓著。他與趙叔孺、吳待秋、馮超然被譽為 “海上四大家”,又與吳子深、吳待秋、馮超然合稱 “三吳一馮”,并被評為20世紀六大中國書畫收藏家之一。解放前曾任故宮博物院評審委員,解放后任中國美術家協會上海分會副主席、上海中國畫院畫師。有《聯珠集》《梅景畫笈》《梅景書屋全集》《吳氏書畫集》《吳湖帆山水集錦》及多種《吳湖帆畫集》行世。
吳湖帆像
傾力集藏“狀元扇”
吳湖帆是清代名臣、收藏家吳大澂之孫,又出生在向來有“狀元淵藪”之稱的蘇州,因此,他把搜集清代歷朝各科狀元所書寫的扇面,定為自己的主要收藏目標之一。
清代每一科新中的狀元,按當時文苑中所形成的風氣,照例要寫若干把扇面來饋贈親友。從新科狀元的角度來看,“秀才人情紙半張”,只需略事揮灑,并不糜費什么; 但在“狀元公” 的親朋好友們看來,則一扇在握,頗感榮耀而視同至寶。因此,“狀元公”們所寫的扇面,在當時的社會上留存較多。本來吳大澂就已經給吳湖帆遺留下了若干把“狀元扇”,吳湖帆認為在這基礎上再行擴展,不難收齊有清一代的“狀元扇”而成為“全璧”。他事先編制了 《清代狀元名次表》,準備“按圖索驥”。不料,實際進行起來相當不容易: 一則扇面是為別人寫的,不大可能多寫自留;二則有的狀元之后,雖和吳家有世誼,吳湖帆估計向其后裔商量,一定有把握,殊不知,其后輩對于先人手澤并不重視,或鼠嚙蟲蝕,或寸縑無存。但吳湖帆對自己確定的目標很有信心和毅力,雖遇挫折,仍然千方百計地搜求:有的出高價收買,有的用極其珍貴的藏品與人交換。他歷時20年之久,終于集藏了70多位清代狀元書寫的扇面,其中包括順治年間的孫承恩、康熙年間的汪鐸、雍正年間的彭啟豐、乾隆年間的石韞玉、嘉慶年間的吳漢中、道光年間的吳鐘駿、咸豐年間的翁同龢、同治年間的陸潤癢等。為了求得末代狀元劉春霖的書扇,吳湖帆加倍致送潤資,請他在扇面上作了跋語。
后來,蘇州拙政園的一部分被辟為蘇州博物館,由吳湖帆的好友、作家范煙橋主持其事。范煙橋在征集文物時,想起了吳湖帆的“狀元扇”,特意到吳宅懇請支持。吳湖帆出于“盡瘁桑梓”的一片赤誠,慨然應允,將凝聚了自己多年心血的70多把“狀元扇”,悉數捐贈給蘇州博物館。蘇州博物館特列專室,供世人觀賞。
自創 “吳裝荷花”
《荷花》扇面 吳湖帆
山水畫之外,吳湖帆的荷花扇面也是人們特別喜愛的。1936年,吳湖帆自創荷花新格,被世人稱為“吳裝荷花”。他在創格第一幀上題云: “余素不能寫生,是夏與靜淑相對盆荷,頗發畫興,即縱筆賦色,一氣呵成,覺古人無此格也?!彼聞摰暮苫ó嫹?,實際上是將朱耷的大寫意筆法與惲壽平的沒骨設色相融合,以淡墨加青綠畫荷葉,襯托花瓣重疊。色彩絢麗的千面蓮,艷而不俗,燦爛異常。荷葉的簡與花朵的繁相得益彰。在賦色上,由于很好地控制了水分,使畫面顯得美麗而和諧。雖然此圖上鈐有“待五百年后人論定”的印章,但難以掩飾吳湖帆對自己能在古法之外“標格出新”的歡喜得意之情。他也喜歡把“吳裝荷花”扇面贈送朋友。
值得一提的是,吳夫人潘靜淑是個才貌俱佳的女子,其伯父潘祖蔭亦是一代名士。靜淑亦能畫。吳湖帆曾題靜淑畫荷,自然是地道的“吳裝荷花”。
《書法》扇面 吳湖帆
《山水》扇面 吳湖帆
上一篇:閑章趣談·吳湖帆
下一篇:收藏趣談·吳湖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