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式丹
江蘇境內,淮河岸邊,有個寶應縣。寶應有個王家,世代書香門第。康熙年間,王家出了一個狀元,名曰式丹。
王式丹,字方若,號樓村。王式丹好學上進,他的詩作得極好,年少時便以詩聞名海內。詩人宋犖巡撫江蘇,把長洲(今江蘇蘇州)的徐昂發、顧嗣立、吳廷楨,泰州(今屬江蘇)的宮有鹿、繆沅,嘉定(今屬上海)的張大受,武進(今江蘇常州)的楊倫、徐永宣,吳縣(今江蘇蘇州)的吳士玉,高郵(今屬江蘇)的李恒,常熟(今屬江蘇)的蔣廷錫,華亭(今上海松江)的王圖炳、揚州的郭元


高堂素壁云氣生,莽蒼一秋山明。
矗空勢千丈,飛流樹頂如聞聲。
借問此景從何得? 凌臺畔青崢嶸。
大江東去抱姑孰,天門辣立牛渚橫。
崇臺拔地接星絡,湘去巴雪相逢迎。
寄奴賣屨作天子,目營八極憑江城。
燕秦電掃自豪喜,三千歌舞隨霓旌。
至今英雄久灰滅,漠然山高而水清。
鐘山有客癖模仿,坐揮墨瀋升斗傾。
不為永初繪巡幸,臥游自欲酬生平。
橋頭策杖者誰子?幅巾瀟灑攜秋英。
毋乃義熙老處士,獨依松菊歌閑情。
謝宅已荒桓井廢,斷碑苔蝕留空名。
何當野立下幽聽,慈姥夜戛瑯鳴。
我來讀畫三嘆息,萬年之計徒屏營。
涼宵對此且痛飲,西風颯颯燈熒熒。
當時,名士田雯、王士禎都極推許王式丹,而后來大名鼎鼎的查慎行俯首下心以兄長事之。談論詩詞者,謂自王士禎、朱彝尊以后,有所作為的惟查慎行、王式丹而已。
王式丹雖然才華橫溢,在功名方面卻不得志。他28歲考入縣學,成為一名秀才。后來多次參加鄉試,屢試不中。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已58歲的王式丹再次去省城江寧(今江蘇南京)應試。八月初九、十二、十五日3場考試下來,考官們評閱試卷,初把王式丹的卷子定為第一,后來貶為第6名,而以一個叫吳楚琦的為第一。其實,吳楚琦的卷子遠不如王式丹的。故清人沈德潛等編纂《清詩別裁集》,在卷19《王式丹》條下的小傳中,為他叫屈,說那解元的桂冠應是王式丹的。
已屆耳順之年的王式丹成了一名舉人。
第二年二月初九、十二、十五日,王式丹參加了在禮部貢院舉行的會試,一舉奪得第一名。在殿試中,王式丹又大魁天下,成為清朝開國以來的第24位狀元。
這年,王式丹年已五十有九。
按照慣例,王式丹中狀元后入翰林院為修撰,掌修國史。他先后參加了《佩文韻府》、《大清一統志》、《淵鑒類函》等大型官修著作的編纂工作。他為人謙虛正直,不愛炫耀,卻喜歡幫助別人,深得同仁的好評。
康熙五十年,王式丹回故鄉探親,正巧趕上江南發生的一起轟動全國的科場大案。
這一年,與王式丹同榜的探花趙晉和一個名叫左必蕃的人一塊兒典試江南。這左必蕃雖是主考,卻素無文望。而趙晉倚仗自己是鼎甲出身,狂妄自大。趙晉為人貪鄙,道德敗壞。在這次考試中,他背著主考左必蕃,勾結揚州鹽商,貪賄作弊,把許多胸無點墨的鹽商子弟硬塞進舉人的行列。事后,立即引起考生極大的憤慨。數千名憤怒的考生抬著財神塑像沖進貢院,把“貢院”二字改為“賣院”,還在貢院大門口貼上了一幅這樣的對聯: “左丘明兩眼無珠,趙子龍一身是膽。”鋒芒直指趙晉、左必蕃二人,笑罵之聲響徹江南。
這事很快報到北京。康熙皇帝知道后,在呈文上批示:“紛紛議論,京中早已聞知,可羞之極矣!”下令地方官嚴加懲治。經過審判,主犯趙晉和另外3個監考官被定為死罪,同案犯左必蕃和其他幾個作弊的舉人,處以充軍流戍。
趙晉被判刑之后,關在牢里候斬。作為趙晉的同年,王式丹忽然動了惻隱之心。在趙晉處斬的前一天,王式丹準備了些酒菜,帶著一個仆人,到死牢里看望趙晉。這在封建社會本是非常平凡的小事。
不料,趙晉正法之后,蘇州巡撫張伯行突然對王式丹探監這件事提出懷疑和彈劾,他誣告王式丹那天用病仆張大替換了趙晉,硬說被正法的那個人不是趙晉而是王式丹帶去的仆人。于是,地方官將王式丹逮捕入獄,并煞有介事地四處追捕“正犯”,聲稱如果抓不到趙晉,就不釋放王式丹。同時還株連了許多與王式丹有關的親朋。
王式丹雖不斷上疏申辯,但一直得不到澄清,官司打了好幾年。后來,康熙皇帝頒布特旨,才了結這樁冤案。王式丹特作詩4章自慶,詩中有“洞察株連明并目,盡從寬釋靄如春”之句,表示了他感戴康熙皇帝和獲釋后的喜悅之情。
王式丹出獄后,閉門謝客,擁書自娛。康熙五十七年,王式丹病死,享年74歲。著有《樓村集》25卷。
上一篇:王堯臣
下一篇:王懋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