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民族文化·馬頭琴
蒙古族的一種民間拉弦樂器,蒙語稱“綽爾”,因琴桿頂部用雕刻精美的馬頭作為裝飾物而得名。琴身用木制作,長約一米左右,由音箱、琴弦、弦軸、拉弓等構成。音箱木制,一般呈梯形,用馬皮或羊皮蒙面,拉弓和琴弦都用馬尾做成,通常以四度關系定弦,用拉弓置于二弦間演奏。音色渾圓悠揚,低沉宛轉,表現力豐富,但音量較弱。它是蒙古族群眾非常喜愛的一種樂器,可獨奏、伴奏、合奏,相傳是由一個牧民發明制作的,他為了紀念一頭心愛的小白馬,取其腿骨、頭骨、馬尾、皮制成了一個馬頭琴,從此與其朝夕相伴。
上一篇:中華傳統文化·音樂文化·風俗歌
下一篇:中華傳統文化·科技文化·鴻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