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經濟文化·貨幣改制
公元7—14年,王莽連續數次改變幣制。先是歪曲單旗反對周景王造不足值的大錢的說法,推崇“周錢有子母相權”,借機大量發行不足值的“大錢”。繼而又發行“契刀”和“錯刀”,不久又廢除契刀、錯刀和漢五銖錢,荒誕地以金、銀、龜、貝、銅五種材料發行了6種名稱、28個品級的錢幣,給社會經濟生活造成了極大混亂,且每次改幣制,都是以小易大,廢舊錢而不予兌換,任意規定幣值,幣制混亂,偷鑄成風,致使“農商失業,食貨俱廢,民涕泣于市道”(《漢書·食貨志下》),使本來就不穩固的王莽政權更加動蕩不安。
上一篇:中華傳統文化·戲劇文化·豫劇
下一篇:中華傳統文化·法制文化·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