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中國文學·雜言詩
雜以不同字數為詩句的古詩。漢樂府中的雜言詩多接近口語。如《古歌》:“秋風蕭蕭愁殺人,出亦愁,入亦愁。座中何人,誰不懷憂?令我白頭!”《東門行》:“今非。咄!行!吾去為遲。白發時下難久居!”文人雜言詩以三五七言雜用者最為常見。三言、七言雜用者多見于歌行體。也有三、五、七言二句為組依次排列者,如李白《秋風清》:“秋風清,秋月明。落月聚還散,寒鴉棲復驚。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這種有規律的長短句已十分接近小詞,可以看成詩向詞的過渡。
中華傳統文化·中國文學·雜言詩
雜以不同字數為詩句的古詩。漢樂府中的雜言詩多接近口語。如《古歌》:“秋風蕭蕭愁殺人,出亦愁,入亦愁。座中何人,誰不懷憂?令我白頭!”《東門行》:“今非。咄!行!吾去為遲。白發時下難久居!”文人雜言詩以三五七言雜用者最為常見。三言、七言雜用者多見于歌行體。也有三、五、七言二句為組依次排列者,如李白《秋風清》:“秋風清,秋月明。落月聚還散,寒鴉棲復驚。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這種有規律的長短句已十分接近小詞,可以看成詩向詞的過渡。
上一篇:中華傳統文化·政治文化·術治
下一篇:中華傳統文化·經濟文化·李悝變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