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君臣的生死較量
趙氏孤兒的故事只是晉國內部權力傾軋的開始。
在晉國的權力結構中,卿家的勢力極熾。晉文公以來,先氏、趙氏、欒氏、士氏(又稱“范氏”,因士會采邑在范,故以范為氏)和郤氏等幾大家族輪流坐莊。這種貴族集團專權的制度,包含有某種積極競爭的因素。為了保持家族的地位,各家在對子女的教育上都是極其嚴格的。由于晉國主要將領都是出自貴族,因而每個人從少年時代開始,就要經常上戰場沖鋒陷陣,培養勇敢精神與領導才能,因而晉國這些大家族一直是人才輩出。
人才多對國家是一大好處,可是同時又使得家族與家族之間的權力之爭非常的激烈。不僅是卿家間在較量,卿與君也在較量。君臣之間的猜忌與防范成為晉國內政極不穩定的因素,這些不穩定的因素總有一天會如火山般爆發的。
對于這一切,有一個人洞若觀火。
這個人就是中軍副帥士燮。
士燮是個極為深謀遠慮之人,在鄢陵之戰前他強烈反對與楚國開戰。他意識到,晉國之所以內部暫時團結,是因為周邊有強大的敵人存在。一旦敵人一個個被消滅了,天下無敵的晉國,內部諸多的紛爭和矛盾都會激化。
晉國政壇的狂風暴雨就要到來了,對于極富責任感的士燮而言,是無法忍受的痛苦。
鄢陵之戰后一年(公元前574年),士燮去世。
士燮之死是個謎,后世的杜預推測他是死于自殺。從《左傳》的記錄來看,士燮似乎是得病之后,拒絕就醫。還讓祝宗為自己祈死,他說:“愛我就快詛咒我,讓我早點死。唯有死才可以避免禍難,這對我們范家來說是福。”士燮以選擇死亡的方式,逃避即將到來的腥風血雨,以保全自己的家族。這場還未到來的風暴,雖然還只是在醞釀中,但對于智慧過人的士燮已經是清晰可見了。
晉國的核心權力掌控在幾大家族手中,不甘寂寞的晉厲公要把權力從卿家手中奪回。他是個很有作為的國君,在當政的七年之中,先后取得對秦麻遂之戰和對楚鄢陵之戰的勝利。這是繼晉文公之后又一個輝煌的時代,有作為的君主決不愿意成為諸臣手中的傀儡,于是一場君臣之間的權力較量開始了。
要剪除大夫卿家的勢力,從何處下刀呢?
趙氏家族只剩下趙武一個孤兒,已經是沒有實力了;范氏的士燮則剛剛去世,威脅也不大。數來數去,對晉厲公威脅最大的莫過于欒氏和郤氏了。當時郤氏家族氣焰最為囂張,其勢力也最為強大,晉厲公如果想掃滅卿家的勢力首先必須拿郤氏開刀。
郤氏家族的實力之強,從其家族史可略窺一斑。郤氏家族曾有三個人出任晉軍總司令兼首相,即郤縠、郤缺和郤克。在晉厲公時代,郤氏家族在軍隊高層中占據多個席位,如上軍司令員郤锜、新軍司令員郤犨和新軍副司令郤至。因為三人都出自郤氏家族,所以又被稱為“三郤”。
郤氏家族當權太久,氣焰過于囂張,有點目空一切。在朝廷內外結怨甚多,這為其覆滅埋下了禍根。
首先是郤至與晉軍總司令欒書有過節。
郤至作為晉國四大集團軍中的新軍副司令,在八卿排名中排在最后一位。但是在鄢陵之戰時,中軍元帥欒書力主避敵鋒芒,待楚軍有可乘之機時再侍機決戰;郤至卻公然挑戰欒書的權威,主張對楚軍實施速決戰,并最終被晉厲公所采納。鄢陵之戰勝利后,郤至到處吹噓其戰功,不把其他將領放在眼里??偹玖顧钑鴮λ謵琅瑒恿四铑^,打算撤掉他新軍副司令的職務。
再者,郤氏因為勢力龐大,所以常憑借其權勢與其他大臣爭奪田產土地。比如上軍司令郤锜搶奪夷陽五的土地,新軍司令郤犨搶奪長魚矯的土地。使得夷陽五與長魚矯對郤氏恨之入骨,這兩人后來都為晉厲公掃滅三郤立下汗馬功勞。
另外,郤氏由于執政時間長,所以得罪了不少其他大家族。在郤缺擔任中軍元帥兼第一執政官時,曾罷免了胥克下軍副司令的職務。胥克的兒子胥童懷恨在心,后來也成為誅殺三郤的急先鋒。
三郤勢力雄厚,又不得人心,自然成了晉厲公鏟除的首要對象。
元帥欒書與晉厲公心照不宣。
為了撤掉郤至的軍職,心懷鬼胎的欒書使了個花招。他指使楚國戰俘公子筏(鄢陵之戰被晉軍俘虜)向晉厲公告密:“鄢陵之戰,楚軍其實是被郤至暗地里召來的,因為他認為晉軍一定會戰敗。只要晉國戰敗了,他便打算擁立孫周為國君,取代您的位置?!?/p>
孫周是晉襄公的曾孫,當時居住在周都洛邑。
晉厲公問欒書說:“你看這事可不可靠?”
欒書故意煽風點火地說:“我看恐怕是有這回事。郤至在戰場上的表現大家都看到的。三次經過楚王的戰車,都下車免胄快行,楚王還派使者送了他一張弓。主公想想,要不是他勾結楚軍,怎么會在戰場上與敵人的使者往來而不顧及生死呢?我看啊,不如派他去趟洛邑。我們派人跟蹤,看看他有沒有跟孫周聯系?!?/p>
晉厲公點點頭,派郤至作為代表前往洛邑,向周王室進獻楚國的戰俘。
欒書暗地里派人通知孫周接見郤至,郤至不知是陰謀,便前往孫周府中。結果被晉厲公派去的盯梢人員發現了,便回國向晉厲公稟報說:“郤至果然與孫周暗地里有往來。”
這下子晉厲公確信不疑了,郤至果然有反骨!
接著又發生了一件事情。
在一次狩獵后,晉厲公在草地上休息,與心愛的女人們喝酒。這時郤至獵殺了一頭野豬,想拿來進獻給晉厲公?;鹿倜蠌埐蛔屶S至進見晉厲公,還把他的野豬給奪了下來。
郤至大怒,一個區區的宦官,居然也敢仗著靠山來羞辱一個堂堂的司令。他是個武士觀念很強的人,恪守著當時武士的行為準則。這點在鄢陵會戰中就體現得很明顯,是戰場上極有風度的一位騎士。
作為一名武士,名譽是比生命還重要的事。忽然被一個宦官羞辱,這怎么受得了。郤至當場拿起射殺獵物的弓,搭上一箭,就送這個宦官孟張上西天去了。
晉厲公恨恨地說:“郤至也欺我太甚了?!?/p>
一念之下,殺心頓起。
郤家的仇人胥童、長魚矯和夷陽五等人,早被晉厲公收羅帳下,就只等著國君的一聲令下了。胥童與夷陽五秘密召集了八百甲士,作為血洗郤家的基本武裝力量。
但是這么大的行動,參與者不少,還是走漏了風聲。
郤家聽到了一些傳聞,上軍司令郤锜與新軍司令郤犨都擁有重兵,晉國的四支集團軍有兩支控制在郤家手中。郤锜心中惱怒地說:“與其坐以待斃,不如先發制人,我把軍隊拉過來向他們發起進攻。即便我們戰死了,國君也一定沒好日子過,必定岌岌可危?!?/p>
但是郤至的想法是不同的。
郤至是標準的武士,恪守武士的基本道德觀念。他與郤锜和郤犨不同,既不以勢壓人,也不會與人有經濟利益上的糾紛。他只有一個缺點,就是喜歡自夸,也喜歡別人夸他。因為他很看重聲譽,要讓自己的武士形象可以永載史冊。
郤至拒絕先發制人,他說:“作為一名武士,信用、智慧與勇敢是必不可少的。背叛君主并發動禍變,這不能稱為信、智和勇。就算到時戰死,還會被人怨恨。國君如果想殺掉我們,那也無可奈何。如果我們是有罪的,現在死也算是晚了;如果我們是無罪的,卻要強行加罪于我等,那么我想君主將會失去民眾的擁護,他那個寶座還坐得穩嗎?”
郤至態度非常明顯,寧愿死,也不愿意違背一個武士所必須遵從的準則。從其個人修為來看,郤至確實是個了不起的人物。
在晉厲公一方,已經是磨刀霍霍了。
胥童與夷陽五打算率領八百甲士用武力解決郤氏,長魚矯搖搖頭說:“你們才八百人啊,郤氏三人都手握重兵,搞不好不但殺不了他們,反而逼他們起兵鬧事。這樣一來就出大亂子了,不如智取的好。”
長魚矯想了個鬼點子,他與晉厲公的寵臣清沸魋,故意在郤家門口吵架。各自操起武器搏斗起來,打得衣裳凌亂的樣子,然后去找三郤評理。正好三郤當時都在講武堂,看到這兩個人在拉拉扯扯的,就上前去看看怎么回事。長魚矯與清沸魋趁他們不注意時,操起手中的戈,對著郤锜和郤犨狠狠地戳下去。郤锜和郤犨兩人慘叫一聲,當即斃命。
郤至一看大事不妙,扭頭便跑,邊跑邊說:“與其糊里糊涂地被冤殺,還不如逃跑的好。”郤至為什么要這樣說呢?逃跑對于一個武士來說是不光彩的。但是不明不白死于兩個小人之手,則更加可恥了。郤至跑上一輛車子,正準備駕車奪路而逃,此時追趕上來的長魚矯提起長戈往郤至背后一捅,洞穿身體,郤至也當場斃命。
頃刻之間,晉軍八大將領中的三人死于非命。
當三具尸體被抬到朝廷上時,諸大臣大驚失色。繼趙氏被屠之后,歷史再次重演,而這次災難是落到了郤氏家族。當然對于郤氏這樣的結局,有人是幸災樂禍的,總司令欒書就是其中一人。雖然欒書本身沒有參與晉厲公導演策劃的這場陰謀,但是在離間晉厲公與郤至的關系上,欒書卻是做過手腳的。
欒書對局勢出現了重大的誤判。
晉厲公所要掃除的絕非僅是郤氏一族,他的胃口之大超乎欒書的意料。
三郤的尸體被陳列在朝廷上,眾臣驚魂未定之際,胥童與夷陽五的八百甲士沖進來,當場將手無寸鐵的晉軍總司令欒書與上軍副司令荀偃(中行偃)兩人逮捕。
晉厲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對晉軍最高層的將領進行大清洗。這場君臣之間的權力之爭,似乎將以晉厲公的大獲全勝而告終。
然而一向雷厲風行的晉厲公忽然遲疑了一下。
這個遲疑使他不僅將勝利拱手相讓,而且還賠上了一條性命。
對欒書與荀偃二人,殺還是不殺?
晉厲公遲遲下不了決心。
作為國君,晉厲公當然有權力殺死欒書與荀偃。可是如果他這樣做了,他不得不面對許多難以想象的后果。首先是如何自圓其說,如果說三郤被誅,還可以誣以“陰謀造反”和“企圖顛覆政府”的罪名,那么對欒書與荀偃呢?那只是赤裸裸的權力爭奪,晉厲公又將何以告國人呢?其次,一日之內殺死八卿中的五人,會不會引發其他家族的集體叛亂呢?這些家族手握重兵,非國君所能掌控。一旦兵變發生,晉厲公又將有什么力量來平息呢?
他遲疑了,對長魚矯說:“一天之內已經殺死了三位朝廷重臣,寡人不忍心再殺死更多的人了?!?/p>
長魚矯這個人,也沒聽過他對國家有多大的貢獻。搞內斗的水平卻是一流的,中國歷史上不缺乏像他這樣的人物。他聽了以后,有大禍臨頭的感覺,力勸晉厲公說:“主公不忍心下手,可是別人未必就不忍心對主公下手啊。如今大夫勢力猖獗,威逼君權。這種國家內部的禍害如果不清除,君上的權威就不能樹立起來,請主公定要誅殺欒書與荀偃?!?/p>
晉厲公沒有答應。
他想點到即止,只是希望欒書和荀偃為代表的大家族以后能有所收斂。待以時日,總會收回君主之權的。
欒書與荀偃被釋放了,并且官復原職。晉厲公企圖彰顯自己的君恩,以寬大的處理來換得大夫們的支持。精于內斗的長魚矯預感到大事不妙了,他連夜外逃到了狄人部落,很明智地退出這場晉國最高層的權力之爭。
開弓沒有回頭箭,妥協的結果經常是巨大的代價。
顯然,晉厲公低估了卿家的實力與膽略。
欒書仍是名義上的晉軍總司令兼第一執政。
此刻的他如履薄冰,小心翼翼。他心里很清楚,晉厲公沒有處置他,只是因為害怕激起手握重兵的卿大夫發動兵變。如果等到晉厲公羽翼豐滿了,將權力盡握手中之后,那么他欒書必定將遭到清算。與其受禍于未來,不如鋌而走險于今日。
不能單獨行動,卿大夫們要聯合在一起,一致對抗君主。
荀偃義不容辭與欒書共同進退,他們又照會了韓厥和士匄兩大望族,當然免不了說些兔死狐悲及伴君如虎的話。但是士匄與韓厥都拒絕卷入弒君政變中,不過他們也沒有制止,更沒有出賣欒書和荀偃兩人,而是采取了隔岸觀火的態度。雖然沒有參與,但韓厥與士匄都默認了欒書及荀偃的政變陰謀,幾大家族心有默契。
從這里可以看出,晉厲公企圖從卿家士族手中奪回大權,的確把豪門望族都給得罪了。
欒書與荀偃一起想方設法來除掉晉厲公。
兩人都是戰將出身,性格果斷且善于捕捉戰機。他們要策劃一次反擊,這次反擊要一擊中的;否則的話,絕不可能有第二次機會。必須要尋找到晉厲公防衛最薄弱的時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速戰速決,置晉厲公于死地。
兩天后,晉厲公自以為天下太平了。大夫士族都服服帖帖了,就放松了警惕。這一天,晉厲公來到了他的寵臣匠麗氏的家中,在其家中小住。由于不是在宮廷中,所以只是帶了少量的隨身衛隊。
緊密監視晉厲公的特務馬上密報欒書,欒書心中極度興奮,立即找來荀偃說這是干掉晉厲公最好的機會了。
行事果斷的欒書沒有遲疑,他馬上帶領軍隊包圍了匠麗氏的家。晉厲公的衛隊人數很少,很快就被叛亂的軍隊殺光了。晉厲公大驚失色,心中暗叫不好。但是匠麗氏的家被圍得水泄不通,晉厲公只能束手就擒。
欒書又派人火速逮捕胥童,此時的胥童已經被晉厲公任命為內閣大臣,他是上次逮捕欒書和荀偃的主要策劃人。欒書對其恨之入骨,下令將他立即處死。
至此,晉厲公一次疏忽大意便葬送了原本已經取得的勝利。
晉厲公成為階下囚后,于次年(公元前573年)被欒書下令殺害。
這是繼趙盾刺殺晉靈公之后,第二位被弒的晉國國君,這兩次殺害國君的主謀都是晉國的總司令、中軍元帥兼第一執政。這是君權暗弱的時代,以君主為首的公族勢力受到了卿家大夫的威逼,君主沒有獨裁的實力。如果國君企圖將權力集于一身,從而取代卿家的勢力,那么必然是自取滅亡。
三郤遭屠與厲公被弒,是晉國內亂的一個高潮。這次事變之后,晉國的大夫士族卿家的實力更加強大。這次內亂是晉國權力核心的一次大洗牌,接替晉厲公的國君,就是當時欒書誣告郤至秘密勾結且寓居周都城的晉襄公之曾孫——孫周,史稱“晉悼公”。
晉悼公是晉國史上偉大的君主之一,他的繼位使得晉國得以暫時擺脫窩里斗的內訌局面,繼續維持著霸主的地位。
在晉國政壇風雨飄搖時,晉悼公究竟如何來力挽狂瀾,使國力復振呢?
上一篇:后來居上的大越國-春秋故事-春秋時代歷史
下一篇:吳楚爭戰-春秋故事-春秋時代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