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政治文化·大同
古代儒家所宣揚的理想社會。語出《禮記·禮遠》。在“大同”社會里,呈現出“天下為公”、“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的祥和安康景象。是歷代進步思想家、社會改革家和人民所向往的目標。洪秀全、康有為、譚嗣同和孫中山等都受此思想啟發,并以此為鼓舞改革和革命的口號。
中華傳統文化·政治文化·大同
古代儒家所宣揚的理想社會。語出《禮記·禮遠》。在“大同”社會里,呈現出“天下為公”、“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的祥和安康景象。是歷代進步思想家、社會改革家和人民所向往的目標。洪秀全、康有為、譚嗣同和孫中山等都受此思想啟發,并以此為鼓舞改革和革命的口號。
上一篇:中華傳統文化·歷史文化·夏歷
下一篇:中華傳統文化·語言文化·大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