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母杜氏》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宋太祖母杜氏》人物故事小傳
杜氏(公元901—961年),定州安喜(今山西安喜)人,是宋太祖趙匡胤和太宗趙光義的生母。趙匡胤兵變陳橋驛代周立宋,杜氏被尊為皇太后。
杜氏具有一定的政治見識,其“為君難”之說有其可取之處。為了趙氏王朝的長治久安,她于臨終前決定長君主宋的方針,命趙匡胤之后由趙光義即位,以防止幼主臨朝權臣代宋局面的出現。
〔正 史〕
太祖母昭憲杜太后,定州安喜①人也。父爽,贈太師。母范氏,生五子三女,太后居長。既笄,歸于宣祖。治家嚴毅有禮法。生邕王光濟、太祖、太宗、秦王適美、夔王光贊、燕國、陳國二長公主。
周顯德②中,太祖為定國軍節度使,封南陽郡太夫人。及太祖自陳橋③還京師,人走報太后曰:“點檢已作天子。”太后曰:“吾兒素有大志,今果然。”太祖即位,尊為皇太后。太祖拜太后于堂上,眾皆賀。太后愀然不樂,左右進曰:“臣聞母以子貴,今子為天子,胡為不樂?”太后曰:“吾聞為君難,天子置身兆庶之上。若治得其道,則此位可尊;茍或失馭,求為匹夫不可得,是吾所以憂也。”太祖再拜曰:“謹受教。”
建隆二年④,太后不豫,太祖侍藥餌不離左右。疾亟,召趙普入受遺命。太后因問太祖曰:“汝知所以得天下乎?”太祖嗚噎不能對。太后因問之,太祖曰:“臣所以得天下者,皆祖考及太后之積慶也。”太后曰:“不然,正由周世宗使幼兒主天下耳。使周氏有長君,天下豈為汝有乎?汝百歲后當傳位于汝弟。四海至廣,萬幾至眾,能立長君,社稷之福也。”太祖頓首泣曰:“敢不如教。”太后顧謂趙普⑤曰:“爾同記吾言,不可違也。”命普于榻前為約誓書,普于紙尾書“臣普書”。藏之金匱,命謹密宮人掌之。
太后崩于滋德殿,年六十,謚曰明憲。葬安陵,神主祔享太廟。乾德二年⑥,更謚昭憲,合祔安陵。
《宋史》卷二四二
〔注 釋〕
①定州安喜:定州:在今山西省境內。安喜,定州首縣,治所在今山西安喜縣。②顯德(公元954年):后周太祖郭威年號。③陳橋:故址在今河南開封附近的陳橋鎮,設有驛所。宋太祖趙匡胤發動兵變代周立宋于此。④建隆二年:公元961年。建隆是宋太祖采用的第一個年號。⑤趙普:字則平。歷相宋太祖,太宗兩朝。他曾對宋太宗說:臣以半部《論語》佐太祖定天下,以半部《論語》佐陛下得太平。《宋史》有傳。⑥乾德二年:公元964年。乾德是宋太祖采用的第二個年號。
〔相關史料〕
六月甲午皇太后崩。后聰明有智度,嘗與上參決大政,猶呼趙普為書記,常勞撫之曰:“趙書記且為盡心,吾兒未更事也。”尤愛皇弟光義①,然未嘗假以顏色,光義每出,輒戒之曰:“必與趙書記偕行乃可。”仍刻景以待其歸,光義不敢違。及寢疾,上侍藥餌不離左右。疾革,召普入受遺命。后問上曰:“汝自知所以得天下乎?”上嗚咽不能對。后曰:“吾自老死,哭無益也,吾方語汝以大事,而但哭耶?”問之如初。上曰:“此皆祖考及太后余慶也。”后曰:“不然。政由柴氏②使幼兒主天下,群心不附故耳。若周有長君,汝安得至此?汝與光義皆我所生,汝后當傳位汝弟。四海至廣,能立長君,社稷之福也。”上頓首泣曰:“敢不如太后教。”因謂普曰:“汝同記吾言,不可違也。”普即就榻前為誓書,于紙尾署曰:“臣普記”。上藏其書金匱,命謹密宮人掌之。
宋·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二
〔注 釋〕
①光義:即北宋太宗趙光義,為宋太祖趙匡胤之弟。②柴氏:指五代后周世宗至恭帝兩代柴氏君主。
上一篇:《孫武》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孫武》人物故事小傳
下一篇:《宋徽宗妃韋氏》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宋徽宗妃韋氏》人物故事小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