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大辯
文登人。祖籍山西扶風,與牟平馬丹陽同宗。金大定二十三年 (1183) 貢進士。其文奇古而有法度。馬丹陽所著《重陽分梨十化集》詩文選300篇,分三集。上集名 《下手遲》 ,中集名 《分梨十化》 ,下集名《好離鄉》 。詩文集重新刊行時,馬大辯為其作序。
附: 馬大辯《重陽分梨十化集》序
丹陽先生,系出扶風,大辯之宗親也。家資巨萬,子孫詵詵[1]。自幼業儒,不為利祿,謹性好恬淡,樂虛無。嘗謂人曰: “我因夢遇異人,笑中得悟。” 大定丁亥秋,果有重陽真人,別終南[2],游海島,欲結知友同赴蓬萊,共禮本師之約,東抵寧海,首往范明叔之遇仙亭,丹陽繼至參謁。真人一見,驟然昔傾[3],蓋目擊而道存,知丹陽夙有仙契,遂叮嚀勤以學道修真。丹陽識其誘誨,敬請真人謁至郡城,居之南庵。命其名曰“全真” 。日夕與之講道于其中,必欲丹陽夫婦速修持,棄家緣,離鄉井,為云水游。其初夫婦易從也。真人誓鑠庵百日,時孟冬初,吉賜渾梨[4],令丹陽食之。每十日,索一梨分送于夫婦。自兩塊至五十塊。每五日,又賜芋栗各六枚。及重重入夢,以天堂地獄十犯大戒罪警勸之。每分送,則作詩詞,或歌頌隱其微旨,丹陽悉皆酬和。達天地陰陽奇偶之數,明性命禍福生死之機。由是屏俗累,改衣冠,焚誓狀,夫婦信響而師焉。逮己丑歲從真人西歸,至梁汴間居。越歲真人蟬蛻仙去,丹陽盡傳,其道乃興。其徒西走終南,訪真人舊隱,筑環堵而居之十稔[5],宗開其教,徒弟云集不可勝數。歲在壬寅,丹陽飛錫東來,復還鄉邦。一日語諸門人曰: “真人乎,昔著述已有全真前后集,又其游吾鄉時,所著類皆玄談妙理。帙集得三百余篇,分為三帙。” 上曰“下手遲” ; 中曰“分梨十化” ; 下曰“好離鄉” 。此集關西雖已刊印,然傳到鄉者何其罕! 諸門人共對曰: “真人向至寧海化師父,其根始,他處尚且刊行,況鄉中乎?當重加校證編次,亦作三帙。命工鏤板,以廣其傳。” 丹陽門人靈真子朱抱一攜是集訪余,謂余曰: “鄉老先生范、趙、劉三公亦作總序,每帙別求為序引。” 余答曰:“仆方且對燈窗,事雕篆,以謀進身,繼箕裘之緒[6],得無愧于忘名利,出塵世者乎! ” 然自謂為兒童時,素識丹陽,有慕道之心。又親睹真人筑庵勸化之事,不能以淺陋辭。因留其分梨十化一帙,故樂出是言,庶使四方向道之士,知全真之教有利于人也大矣! 若夫二先生戒勸之文,神異之跡,其他記序歌詩載之已詳。姑敘其丹陽夫婦出家入道之本末云。
時大定癸卯歲,寧海州東牟鄉貢進士馬大辯謹序
【注釋】
[1] 詵 (shén) 詵: 眾多之意,《詩·周南·螽斯》 : “螽斯習習,詵詵兮。”
[2] 終南: 終南山之略稱,地名,在陜西境內。
[3] 驟然昔傾: 意為突然覺得過去即傾心慕之,夙緣定分,道者曾說: “爾速往東海丘劉譚中,有一駿馬可以擒之。”
[4] 吉賜渾梨: 寓意吉祥賜予。渾梨,含蓄之意義的梨。進行點化丹陽出家。
[5] 筑環堵而居之十稔: 筑庵并建院墻,居住了十年。稔(rěn),一年。
[6] 繼箕裘之緒: 《禮記》 : “良冶之子,必學為裘;良工之子,必學為箕” 。封建社會專指子弟能繼父業的意思。
上一篇:顏德
下一篇:鮑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