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天祚皇帝耶律延禧》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遼天祚皇帝耶律延禧》人物故事小傳
遼天祚皇帝耶律延禧,字延寧,小字阿果,遼王朝的末代君主。道宗之長孫,父耶律浚為道宗長子,母貞順皇后蕭氏。遼大康元年(公元1075年)生,金天會六年(公元1128年)卒,終年54歲。
耶律延禧6歲封梁王,3年后進封燕王,大安七年(公元1091年)總北南院樞密使事,加尚書令,為天下兵馬大元帥。道宗卒,耶律延禧即位,時年27歲。
史載,天祚帝身長6尺有余,善騎射,拒諫飾非,窮奢極侈。他即位時,遼朝的內外矛盾已顯露,上京(今內蒙巴林左旗)、中京(今內蒙寧城縣)、西京(今山西大同)先后被金軍占領。保大二年(公元1122年),天祚帝敗走夾山,軍潰如決堤,連失云內、東勝、寧邊等州,逃至武州(今山西神池)。保大五年(公元1125年)天祚帝率殘兵經沙漠西逃,在應州(今山西應縣)為金兵所俘,遼亡。次年,金朝降封其為海濱王,后病死,葬乾陵旁,謚曰天祚帝。
〔正史〕
天祚皇帝,諱延禧,字延寧,小字阿果。道宗之孫,父順宗大孝順圣皇帝,母貞順皇后蕭氏。大康元年生。六歲封梁王,加守太尉,兼中書令。后三年,進封燕國王。大安七年,總北南院樞密使事,加尚書令,為天下兵馬大元帥。
壽隆七年正月甲戌,道宗崩,奉遺詔即皇帝位于柩前。君臣上尊號曰天祚皇帝。
二月壬辰朔,改元乾統,大赦。詔為耶律乙辛所誣陷者,復其官爵,籍沒者出之,流放者還之。乙未,遣使告哀于宋及西夏、高麗。乙巳,以北府宰相蕭兀納為遼興軍節度使,加守太傅。
三月丁卯,詔有司以張孝杰家屬分賜群臣。甲戌,召僧法頤放戒于內庭。夏四月,旱。
六月庚寅朔,如慶州。甲午,宋遣王潛等來吊祭。丙申,高麗、夏國各遣使慰奠。戊戌,以南府宰相斡特剌兼南院樞密使。庚子,追謚懿德皇后為宣懿皇后。壬寅,以宋魏國王和魯斡為天下兵馬大元帥。乙巳,以北平郡王淳進封鄭王。丁未,北院樞密使耶律阿思加于越。辛亥,葬仁圣大孝文皇帝、宣懿皇后于慶陵。
秋七月癸亥,阻卜、鐵驪來貢。
八月甲寅,謁慶陵。
九月壬申,謁懷陵。乙亥,駐蹕藕絲淀。
冬十月壬辰,謁乾陵。甲辰,上皇考昭懷太子謚曰大孝順圣皇帝,廟號順宗,皇妣曰貞順皇后。
十二月戊子,以樞密副使張琳知樞密院事,翰林學士張奉珪參知政事兼同知樞密院事。癸巳,宋遣黃實來賀即位。丁酉,高麗、夏國并遣使來賀。乙巳,詔先朝已行事,不得陳告。
初,以楊割為生女真部節度使,其俗呼為太師。是歲楊割死,傳于兄之子烏雅束,束死,其弟阿骨打襲。
二年春正月,如鴨子河。
二月辛卯,如春州。
三月,大寒,冰復合。
夏四月辛亥,詔誅乙辛黨,徙其子孫于邊;發乙辛、得里特之墓,剖棺,戮尸;以其家屬分賜被殺之家。
五月乙丑,斡特剌獻耶睹刮等部捷。
六月壬辰,以雨罷獵,駐蹕散水原。丙午,夏國李乾順復遣使請尚公主。丁未,南院大王陳家奴致仕。壬子,李乾順為宋所攻,遣李造福、田若水求援。
閏月庚申,策賢良。壬申,降惠妃為庶人。
秋七月,獵黑嶺,以霖雨,給獵人馬。阻卜來侵,斡特剌等戰敗之。
冬十月乙卯,蕭海里叛,劫乾州武庫器甲。命北面林牙郝家奴捕之,蕭海里亡入陪術水阿典部。丙寅,以南府宰相耶律斡特剌為北院樞密使,參知政事牛溫舒知南院樞密使事。
十一月乙未,郝家奴以不獲蕭海里,免官。壬寅,以上京留守耶律慎思為北院樞密副使。有司請以帝生日為天興節。
三年春正月辛已朔,如混同江。女直函蕭海里首,遣使來獻。戊申,如春州。
二月庚午,以武清縣大水,弛其陂澤之禁。
夏五月戊子,以獵人多亡,嚴立科禁。乙巳,清暑赤勒嶺。丙午,謁慶陵。
六月辛酉,夏國王李乾順復遣使請尚公主。
秋七月,中京雨雹,傷稼。
冬十月甲辰,如中京。
己未,吐番遣使來貢。
庚申,夏國復遣使求援。己巳,有事于觀德殿。
十一月丙申,文武百官加上尊號曰惠文智武圣孝天祚皇帝,大赦,以宋魏國王和魯斡為皇太叔,梁王撻魯進封燕國王,鄭王淳為東京留守,進封越國王,百官各進一階。丁酉,以惕隱耶律何魯掃古為南院大王。戊戌,以受尊號,告廟。乙巳,謁太祖廟,追尊太祖之高祖曰昭烈皇帝,廟號肅祖,妣曰昭烈皇后;曾祖曰莊敬皇帝,廟號懿祖,妣曰莊敬皇后。召監修國史耶律儼纂太祖諸帝《實錄》。
十二月戊申,如藕絲淀。
是年,放進士馬恭回等百三人。
四年春正月戊子,幸魚兒濼。壬寅,獵木嶺。癸卯,燕國王撻魯薨。
二月丁丑,鼻骨德遣使來貢。
夏六月甲辰,駐蹕旺國崖。甲寅,夏國遣李造福、田若水求援。癸亥,吐蕃遣使來貢。
秋七月,南京蝗。庚辰,獵南山。癸未,以西北路招討使蕭得里底、北院樞密副使耶律慎思并知北院樞密使事。辛卯,以同知南院樞密使事蕭敵里為西北路詔討使。
冬十月己酉,鳳凰見于漷陰。己未,幸南京。
十一月乙亥,御迎月樓,賜貧民錢。
十二月辛丑,以張琳為南府宰相。
五年春正月乙亥,夏國遣李造福等來求援,且乞伐宋。庚寅,以遼興軍節度使蕭常哥為北府宰相。丁酉,遣樞密直學士高端禮等諷宋罷伐夏兵。
二月癸卯,微行,視民疾苦。丙午,幸鴛鴦濼。
三月壬申,以族女南仙封成安公主,下嫁夏國王李乾順。
夏四月甲申,射虎炭山。
王月癸卯,清暑南崖。壬子,宋遣曾孝廣、王戩報聘。
六月甲戌,夏國遣使來謝,及貢方物。己丑,幸候里吉。
秋七月,謁慶陵。
九月辛亥,駐蹕藕絲淀。乙卯,謁乾陵。
冬十一月戊戌,禁商賈之家應進士舉。丙辰,高麗三韓國公王顒薨,子俁遣使來告。十二月己巳,夏國復遣李造福、田若水求援。癸酉,宋遣林洙來議與夏約和。
六年春正月辛丑,遣知北院樞密使事蕭得里底。知南院樞密使事牛溫舒使宋,諷歸所侵夏地。
夏五月,清暑散水原。
六月辛巳,夏國遣李造福等來謝。
秋七月癸巳,阻卜來貢。甲午,如黑嶺。庚子,獵鹿角山。
冬十月乙亥,宋與夏通好,遣劉正符、曹穆來告。庚辰,以皇太叔、南京留守和魯斡兼惕隱,東京留守、越國王淳為南府宰相。
十一月乙未,以謝家奴為南院大王,馬奴為奚六部大王。丙申,行柴冊禮。戊戌,大赦。以和魯斡為義和仁圣皇太叔,越國王淳進封魏國王,封皇子敖盧斡為晉王,習泥烈為鐃樂郡王。己亥,謁太祖廟。甲辰,祠木葉山。
十二月己巳,封耶律儼為漆水郡王,余官進爵有差。
七年春正月,鉤魚于鴨子河。
二月,駐蹕大魚濼。
夏六月,次散水原。
秋七月,如黑嶺。
冬十月,謁乾陵,獵醫巫閭山。
是年,放進士李石等百人。
八年春正月,如春州。
夏四月丙申,封高麗王俁為三韓國公,贈其父颙為高麗國王。
五月,清暑散水原。
六月壬辰,西北路招討使蕭敵里率諸蕃來朝。丙申,射柳祈雨。壬寅,夏國王李乾順以成安公主生子,遣使來告。丁未,如黑嶺。
秋七月戊辰,以雨罷獵。
冬十二月己卯,高麗遣使來謝。
九年春正月丙午朔,如鴨子河。
二月,如春州。
三月戊午,夏國以宋不歸地,遣使來告。
夏四月壬午,五國部來貢。
六月乙亥,清暑特禮嶺。
秋七月,隕霜,傷稼,甲寅,獵于候里吉。
八月丁酉,雪,罷獵。
冬十月癸酉,望祠木葉山。丁丑,詔免今年租稅。
十二月甲申,高麗遣使來貢。
是年,放進士劉楨等九十人。
十年春正月辛丑,預行立春禮。如鴨子河。
二月庚午朔,駐蹕大魚濼。
夏四月丙子,五國部長來貢。丙戌,預行再生禮。癸巳,獵于北山。
六月甲戌,清暑玉丘。癸未,夏國遣李造福等來貢。甲午,阻卜來貢。
秋七月辛丑,謁慶陵。
閏月辛亥,謁懷陵。己未,謁祖陵。壬戌,皇太叔和魯斡薨。
九月甲戌,免重九節禮。
冬十月,駐蹕藕絲淀。
十二月己酉,改明年元。
是歲,大饑。
天慶元年春正月,鉤魚于鴨子河。
二月,如春州。
三月乙亥,五國部長來貢。
夏五月,清暑散水原。
秋七月,獵。
冬十月,駐蹕藕絲淀。
二年春正月己未朔,如鴨子河。丁丑,五國部長來貢。
二月丁酉,如春州,幸混同江鉤魚,界外生女真酋長在千里內者,以故事皆來朝。適遇“頭魚宴”,酒半酣,上臨軒,命諸酋次第起舞;獨阿骨打辭以不能。諭之再三,終不從。他日,上密謂樞密使蕭奉先曰:“前日之燕,阿骨打意氣雄豪,顧視不常,可托以邊事誅之。否則,必貽后患。奉先曰:“粗人不知禮儀,無大過而殺之,恐傷向化之心。假有異志,又何能為?”其弟吳乞買、粘罕、胡舍等嘗從獵,能呼鹿,刺虎,搏熊。上喜,輒加官爵。
夏六月庚寅,清暑南崖。甲午,和州回鶻來貢。戊戌,成安公主耒朝。甲辰,阻卜來貢。
秋七月乙丑,獵南山。
九月己未,射獲熊,燕群臣,上親御琵琶。初,阿骨打混同江宴歸,疑上知其異志①,遂稱兵,先并旁近部族。女真趙三、阿鶻產拒之,阿骨打虜其家屬。二人走訴咸州,詳穩司送北樞密院。樞密使蕭奉先作常事以聞上,仍送咸州詰責,欲使自新。后數召,阿骨打竟稱疾不至。
冬十月辛亥,高麗三韓國公王俁之母死,來告,即遣使致祭,起復。是月,駐蹕奉圣州。
十一月乙卯,幸南京。丁卯謁太祖廟。
是年,放進士韓昉等七十七人。
三年春正月丙寅,賜南京貧民錢。丁卯,如大魚濼。甲戌,禁僧尼破戒。丙子,獵狗牙山,大寒,獵人多死。
三月,籍諸道戶,徙大牢古山圍場地居民于別土。阿骨打一日率五百騎突至咸州,吏民大驚。翌日,赴詳穩司,與趙三等面折②庭下。阿骨打不屈,送所司問狀。一夕遁去。遣人訴于上,謂詳穩司欲見殺,故不敢留。自是召不復至。
夏閏四月,李弘以左道聚眾為亂,支解,分示五京。
六月乙卯,斡朗改國遣使來貢良犬。丙辰,夏國遣使來貢。
秋七月,幸秋山。
九月,駐蹕藕絲淀。
十一月甲午,以三司使虞融知南院樞密使事,西南面招討使蕭樂古為南府宰相。
十二月庚戌,高麗遣使來謝致祭。癸丑,回鶻遣使來貢。甲寅,以樞密真學士馬人望參知政事。丙辰,知樞密院事耶律儼薨。癸亥,高麗遣使來謝起復。
四年春正月,如春州。初女真起兵,以紇石烈部人阿疏不從,遣其部撒改討之。阿疏弟狄故保來告,詔諭使勿討,不德,阿疏來奔。至是女真遣使來索,不發。
夏五月,清暑散水原。
秋七月,女真復遣使取阿疏,不發,乃遣侍御阿息保問境上多建城堡之故。女真以慢語③答曰:“若還阿疏,朝貢如故;不然,城未能已。”遂發渾河北諸軍,益東北路統軍司。阿骨打乃與弟粘罕、胡舍等謀,以銀術割、移烈、婁室、阇母等為帥,集女真諸部兵,擒遼障鷹官。及攻寧江州,東北路統軍司以聞。時上在慶州射鹿,聞之略不介意,遣海州刺史高仙壽統渤海軍應援。蕭撻不也遇女真,戰于寧江東,敗績。
冬十月壬寅朔,以守司空蕭嗣先為東北路都統,靜江軍節度使蕭撓不也為副,發契丹奚軍三千人,中京禁兵及土豪二千人,別選諸路武勇二千余人,以虞候崔公義為都押官,控鶴指揮刑穎為副,引軍屯出河店。兩軍對壘,女真軍潛渡混同江,掩擊遼眾。蕭嗣先軍潰,崔公義、邢穎、耶律佛留、蕭葛十等死之,其獲免者十有七人。蕭奉先懼其弟嗣先獲罪,輒奏東征潰軍所至劫掠,若不肆赦,恐聚為患。上從之,嗣先但免官而已。諸軍相謂曰;“戰則有死而無功,退則有生而無罪。”故士無斗志,望風奔潰。
十一月壬辰,都統蕭敵里等營于斡鄰濼東,又為女真所襲,士卒死者甚眾。甲午,蕭敵里亦坐免官。辛丑,以西北路招討使耶律斡里朵為行軍都統,副點檢蕭乙薛、同知南院樞密使事耶律章奴副之。
十二月,咸、賓、祥三州及鐵驪、兀惹皆叛入女真。乙薛往援賓州,南軍諸將實婁、特烈等往援咸州,并為女真所敗。
五年春正月,下詔親征,遣僧家奴持書約和,斥阿骨打名。阿骨打遣賽剌復書,若歸叛入阿疏,遷黃龍府于別地,然后議之。都統耶律斡里朵等與女真兵戰于達魯古城,敗績。
二月,饒州渤海古欲等反,自稱大王。
三月,以蕭謝佛留等討之。遣耶律張家奴等六人齊書使女真,斥其主名,冀以速降。
夏四月癸丑,蕭謝佛留等為渤海古欲所敗,以南面副部署蕭陶蘇斡為都統,赴之。五月,陶蘇斡及古欲戰,敗績。張家奴等以阿骨打書來,復遣之往。
六月己亥朔,清暑特禮嶺。壬子,張家奴等還,阿骨打復書,亦斥名諭之使降。癸丑,以親征諭諸道。丙辰,陶蘇斡招獲古欲等。癸亥,以惕隱耶律末里為北院大王。是月,遣蕭辭剌使女真,以書辭不屈見留④。
秋七月辛未,宋遣使致助軍銀絹。丙子,獵于嶺東。是月,都統斡里朵等與女真戰于白馬濼,敗績。
八月申子,罷獵,趨軍中。以斡里朵等軍敗,免官。丙寅,以圍場使阿不為中軍都統,耶律張家奴為都監,率番、漢兵十萬;蕭奉先充衛營都統,諸行營都部署耶律間奴為副,以精兵二萬為先鋒。余分五部為正軍,貴族子弟千人為硬軍,扈從百司為護衛軍,北出駱駝口;以都點檢蕭胡覩姑為都統,樞密真學士柴誼為副,將漢步騎三萬,南出寧江州。自長春州分道而進,發數月糧,期必滅女真。
九月丁卯朔,女真軍陷黃龍府。己巳,知北院樞密使蕭得里底出為西南面招討使。辭剌還,女真復遣賽剌以書來報:若歸我叛人阿疏等,既當班師。上親征。粘罕、兀術等以書來上,陽為卑哀之辭,實欲求戰。書上,上怒,下詔有“女真作過,大軍剪除”之語。女真主聚眾,嫠面仰天慟哭曰:“始與汝等起兵,蓋苦契丹殘忍,欲自立國。今主上親征,奈何?非人死戰,莫能當也。不若殺我一族,汝等迎降,轉禍為福。”諸軍皆曰:“事已至此,惟命是從。”乙巳,耶律章奴反,奔上京,謀迎立魏國王淳。上遣駙馬蕭昱領兵詣廣平淀護后妃,行宮小底乙信持書馳報魏國王。時章奴先遣王妃親弟蕭諦里以所謀說魏國王。王曰:“此非細事,主上自有諸王當立,北、南面大臣不來,而汝言及此,何也?”密令左右拘之。有頃,乙信等赍御札至,備言章奴等欲廢立事。魏國王立斬蕭諦里等首以獻,單騎間道詣廣平淀待罪。上遇之⑤如初。章奴知魏國王不聽,率麾下掠慶、饒、懷、祖等州,結渤海群盜,眾至數萬,趨廣平淀犯行宮。順國女真阿鶻產以三百騎一戰而勝,擒其貴族二百余人,并斬首以徇。其妻子配役繡院,或散諸近侍為婢,余得脫者皆奔女真。章奴詐為使者,欲奔女真,為邏者所獲,縛送行在,腰斬于市,剖其心以獻祖廟,支解以徇五路。
冬十一月,遣駙馬蕭特末、林牙蕭察剌等將騎兵五萬、步卒四十萬、親軍七十萬至駝門。
十二月乙巳,耶律張家奴叛。戊申,親戰于護步答岡,敗績,盡亡其輜重。己未,錦州刺史耶律術者叛應張家奴。庚申,北面林牙耶律馬哥討張家奴。癸亥,以北院宣徽使蕭韓家奴北院樞密使事,南院宣徽使蕭特末為漢人行宮都部署。
六年春正月丙寅朔,東京夜有惡少年十余人。乘酒執刃,逾垣入守府,問留守蕭保先所在:“今軍變⑥,請為備。”蕭保先出,刺殺之。戶部使大公鼎聞亂,即攝留守事,與副留守高清明集奚、漢兵千人,盡捕其眾,斬之,撫定其民。東京故渤海地,太祖力戰二十余年乃得之。而蕭保先嚴酷,渤海苦之,故有是變。其裨將渤海高永昌潛號,稱隆基元年。遣蕭乙薛、高興順招之,不從。
閏月己亥,遣蕭韓家奴、張琳討之。戊午,貴德州守將耶律余睹以廣州渤海叛附永昌,我師擊敗之。
二月戊辰,待御司徒撻不也等討張家奴,戰于祖州,敗績。乙酉,遣漢人行宮都部署蕭特末率諸將討張家奴。戊子,張家奴誘饒州渤海及中京賊侯概等萬余人,攻陷高州。
三月,東面行軍副統酬斡等擒侯概于川州。
夏四月戊辰,親征張家奴。癸酉,敗之。甲戌,誅叛黨,饒州渤海平。丙子,賞平賊將士有差;而蕭韓家奴、張琳等復為賊所敗。
五月,清暑散水原。女真軍攻下沈州,復陷東京,擒高啟昌。東京州縣族人痕孛、鐸剌、吳十、撻不也、道刺、酬斡等十三人皆降女真。
六月乙丑、籍諸路兵,有雜畜十頭以上者皆從軍。庚辰,魏國王淳進封秦晉國王,為都元帥;上京留守蕭撻不也為契丹行宮都部署兼副元帥。丁亥,知北院樞密使事蕭韓家奴為上京留守。
秋七月,獵秋山。春州渤海二千余戶叛,東北路統軍使勒兵追及,盡俘以還。
八月,烏古部叛,遣中丞耶律撻不也等招之。
九月丙午,謁懷陵。
冬十月丁卯,以張琳軍敗,奪官。庚辰,烏古部來降。
十一月,東面行軍副統馬哥等攻曷蘇館,敗績。
十二月乙亥,封庶人蕭氏為太皇太妃。辛巳,削副統耶律馬哥官。
七年春正月甲寅,減廄馬粟,分給諸局。是月,女真軍攻春州,東北面諸軍不戰自潰,女古、皮室四部及渤海人皆隆,復下泰州。
二月淶水縣賊董龐兒聚眾萬余,西京留守蕭乙薛、南京統軍都監查剌與戰于易水,破之。
三月,龐兒黨復聚,乙薛復擊破之于奉圣州。
夏五月庚寅,東北面行軍諸將涅里、合魯、涅哥、虛古等棄市。乙巳,諸圍場隙地,縱百姓樵采。
六月辛巳,以同知樞密院事余里也為北院大王。
秋七月癸卯,獵秋山。
八月丙寅,獵狨斯那里山,命都元帥秦晉王赴沿邊,會四路兵馬防秋。
九月,上自燕至陰涼河,置怨軍八營:募自宜州者曰前宜、后宜,自錦州者曰前錦、后錦,自乾自顯者曰乾曰顯,又有乾顯大營、巖州營,凡二萬八千余人,屯衛州蒺藜山。丁酉,獵輞子山。
冬十月乙卯朔,至中京。
十二月丙寅,都元帥秦晉國王淳遇女真軍,戰于蒺藜山,敗績。女真復拔顯州旁近州郡。庚午,下詔自責。癸酉,遣夷離畢查剌與大公鼎諸路募兵。丁丑,以西京留守蕭乙薛為北府宰相,東北路行軍都統奚霞末知奚六部大王事。
是歲,女真阿骨打用鐵州楊樸策,即皇帝位,建元天輔,國號金。楊樸又言,自古英雄開國或受禪,必先求大國封冊,遂遣使議和,以求封冊。
八年春正月,幸鴛鴦濼。丁亥,遣耶律奴哥等使金議和。庚寅,保安軍節度使張崇以雙州二百戶降金。東路諸州盜賊蜂起,掠民自隨以充食。
二月,耶律奴哥還自金,金主復書曰:“能以兄事朕,歲貢方物,歸我上、中京、興中府三路州縣;以親王、公主、駙馬、大臣子孫為質;還我行人及元給信符,并宋、夏、高麗往復書詔、表牒,則可以如約。”
三月甲午,復遣奴哥使金。
夏四月辛酉,以西南面招討使蕭得里底為北院樞密使。
五月壬午朔,奴哥以書來,約不逾此月見報。戊戌,復遣奴哥使金,要以酌中之議。是月,至納葛濼。賊安生兒、張高兒聚眾二十萬,耶律馬哥等斬生兒于龍化州,高兒亡入懿州,與霍六哥相合。金主遣胡突袞與奴哥持書,報如前約。
六月丁卯遣奴哥等賚宋、夏、高麗書詔、表牒至金。霍六哥陷海北州,趣義州,軍帥回離保等擊敗之。通、祺、雙、遼四州之民八百余戶降于金。
秋七月,獵秋山。金復遣胡突袞來,免取質子及上京、興中府所屬州郡,裁減歲幣之數,“如能以兄事聯,冊用漢儀,可以如約。”
八月庚午,遣奴哥、突迭使金,議冊禮。
九月,突迭見留,遣奴哥還,謂之曰:“言如不從,勿復遣使”。
閏月丙寅,遣奴哥復使金,而蕭寶、訛里等十五人各率戶降于金。
冬十月,奴哥、突迭持金書來。龍化州張應古等四人率眾降金。
十一月,副元帥蕭撻不也薨。
十二月甲申,議定冊禮,遣奴哥使金。寧昌軍節度使劉宏以懿州戶三千降金。時山前諸路大饑,乾、顯、宜、錦、興中等路,斗粟直數縑,民削榆皮食之,既而人相食。
是年,放進士王翚等百三人。
九年春正月,金遣烏林答贊謨持書來迎冊。
二月,至鴛鴦濼。賊張撒八誘中京射糧軍,潛號,南面軍帥余睹擒撒八。
三月丁未朔,遣知右夷離畢事蕭習泥烈等冊金主為東懷國皇帝。己酉,烏林答贊謨、奴哥等先以書報。
夏五月,阻卜補疏只等叛,執招討使耶律斡里朵、都監蕭斜里得死之。
秋七月,獵南山。金復遣烏林答贊謨來,責冊文無“兄事”之語,不言“大金”而云“東懷”,乃小邦懷其德之義;及冊文有“渠材”二字,語涉輕侮;若“遙芬多戩”等語,皆非善意,殊乖體式。如依前書所定,然后可從,楊詢卿、羅子韋率眾降金。
八月,以趙王習泥烈為西京留守。
九月,至西京。復遣習泥烈、楊立忠先持冊藁使金。
冬十月甲戊朔,耶律陳圖奴等二十余人謀反,伏誅。是月,遣使送烏林答贊謨持書以還。
十年春二月,幸鴛鴦濼。金復遣烏林答贊謨持書及冊文副本以來,仍責乞兵于高麗。
三月己酉,民有群馬者,十取其一,給東路軍。庚申,以金人所定“大圣”二字,與先世稱號同,復遣習泥烈往議。金主怒,遂絕之。
夏四月,獵胡土白山,聞金師再舉,耶律白斯不等選精兵三千以濟遼師。
五月,金主親攻上京,克外郛,留守撻不也率眾也降。
六月乙酉,以北府宰相蕭乙薛為上京留守、知鹽鐵內省兩司、東北統軍司事。
秋,獵沙嶺。
冬,復至西京。
保大元年春正月丁酉朔,改元,肆赦。初,金人興兵,郡縣所失幾半。上有四子:長趙王,母趙昭容;次晉王,母文妃;次秦王、許王,皆元妃生。國人知晉王之賢,深所屬望。元妃之兄樞密使蕭奉先恐秦王不得立,潛圖之。文妃姊妹三人:長適耶律撻曷里,次文妃,次適余睹。一日,其姊苦妹俱會軍前,奉先諷人誣駙馬蕭昱及余睹等謀立晉王,事覺,昱、撻曷里等伏誅,文妃亦賜死;獨晉王未忍加罪。余睹在軍中,聞之大懼,即率千余騎叛入金。上遣知奚王府事蕭遐買、北府宰相蕭德恭、大常袞耶律諦里姑、歸州觀察使蕭和尚奴、四軍太師蕭干將所部兵追之,及諸閭山縣。諸將議曰:“主上信蕭奉先言,奉先視吾輩蔑如⑦也。余睹乃宗室豪俊,常不肯為奉先下。若擒余睹,他日吾黨皆余睹也!不若縱之。”還,即紿日:“追襲不及。”奉先既見余睹之亡,恐后日諸校亦叛,遂勸驟加爵賞,以結眾心。以蕭遐買為奚王,蕭德恭試中書門下平章事兼判上京留守事,耶律諦里姑為龍虎衛上將軍,蕭和尚奴金吾衛上將軍,蕭干鎮國大將軍。
二月,幸鴛鴦濼。
夏五月,至曷里狨。
秋七月,獵炭山。
九月,至南京。
冬十月癸亥,以西京留守趙王習泥烈為惕隱。
二年春正月乙亥,金克中京,進下澤州。上出居庸關,至鴛鴦濼。聞余睹引金人婁室孛堇奄至,蕭奉先曰:“余睹乃王子班之苗裔,此來欲立甥晉王耳。若為社稷計,不惜一子,明其罪誅之,可不戰而余睹自回矣。”上遂賜晉王死,素服三日,耶律撒入等皆伏誅。王素有人望,諸軍聞其死,無不流涕,由是人心解體。余睹引金人逼行宮,上率衛兵五千余騎幸云中,遺傳國璽于桑乾河。
二月庚寅朔,日有食之,既。甲午,知北院大王事耶律馬哥、漢人行宮都部署蕭特末并為都統,太和宮使耶律補得副之,將兵屯鴛鴦濼。己亥,金師敗奚王霞末于北安州,遂降其城。
三月辛酉,上聞金師將出嶺西,遂趨白水濼。乙丑,群牧使謨魯斡降金。丙寅,上至女古底倉。聞金兵將近,計不知所出,乘輕騎入夾山,方悟奉先之不忠。怒曰:“汝父子誤我至此,今欲誅汝,何益于事!恐軍心忿怨,爾曹避敵茍安,禍必及我,其勿從行。”奉先下馬,哭拜而去。行未數里,左右執其父子,縛送金兵。金人斬其長子昂,以奉先及其次子昱械送金主。道遇遼軍,奪以歸國,遂并賜死。逐樞密使蕭得里底。召撻不也典禁衛。丁卯,以北院樞密副使蕭僧孝奴知北院樞密使事,同知北院樞密使事蕭查剌為左夷離畢。戊辰,同知殿前點檢事耶律高八率衛士降金。己巳,偵人蕭和尚、牌印郎君耶律哂斯為金師所獲。癸酉,以諸局百工多亡,凡扈從不限吏民,皆官之。初,詔留宰相張琳、李處溫與秦晉國王淳守燕,處溫聞上入夾山,數日不通,即與弟處能、子奭,處假怨軍,內結都統蕭干,謀立淳。遂與諸大臣耶律大石、左企弓、虞仲文、曹勇義、康公弼集番漢百官、諸軍及父老數萬人詣淳府。處溫邀張琳至,白其事。琳曰:“攝政則可。”處溫曰:“天意人心已定,請立班⑧耳。”處溫等請淳受禮,淳方出,李奭持赭袍被之,令百官拜舞山呼。淳驚駭,再三辭,不獲已而從之。以處溫守太尉,左企弓守司徒,曹勇義知樞密院事,虞仲文參知政事,張琳守太師,李處能直樞密院,李奭為少府少監、提舉翰林醫官,李爽、陳秘十余人曾與大計,并賜進士及第,授官有差。蕭干為北樞密使,駙馬都尉蕭旦知樞密院事。改怨軍為常勝軍。於是肆赦,自稱天錫皇帝,改元建福,降封天祚為湘陰王。遂據有燕、云、平及上京、遼西六路。天祚所有,沙漠已北,西南面、西北路兩都招討府、諸番部族而已。
夏四月辛卯,西南招討使耶律佛頂降金,云內、寧邊、東勝等州皆降。阿踈為金兵所擒。金已取西京,沙漠以南部族皆降。上遂遁於訛莎烈。時北部謨葛失贐馬、駝、食羊。
五月甲戌,都統馬哥收集散亡,會于漚里謹。丙子,以馬哥知北院樞密使事,兼都統。
六月,淳寢疾,聞上傳檄天德、云內、朔、武、應、蔚等州,合諸蕃精兵五萬騎,約以八月入燕;并遣人問勞,索衣裘、茗藥。淳甚驚,命南、北面大臣議。而李處溫、蕭干等有迎秦拒湘之說,集蕃漢百官議之。從其議者,東立;惟南面行營都部署耶律寧西立。處溫等問故,寧曰:“天祚果能以諸番兵大舉奪燕,則是天數未盡,豈能拒之?否則,秦、湘,父子也,拒則皆拒。自古安有迎子而拒其父者?”處溫等相顧微笑,以寧煽亂軍心,欲殺之。淳欹枕長嘆曰:“彼忠臣也,焉可殺?天祚果來,吾有死耳,復何面目相見耶!”已而淳死,眾乃議立其妻蕭氏為皇太后,主軍國事。奉遺命,迎立天祚次子秦王定為帝。太后遂稱制⑨,改元德興。處溫父子懼禍,南通童貫,欲挾蕭太后納土于宋,北通于金,欲為內應,外以援立大功自陳。蕭太后罵曰:“誤秦晉國王者,皆汝父子!”悉數其過數十,賜死,臠其子奭而磔之;籍其家,得錢七萬緡,金玉寶器稱是,為宰相數月之間所取也。謨葛失以兵來援,為金人敗于洪灰水,擒其子陀古及其屬阿敵音。夏國援兵至,亦為金所敗。
秋七月丁巳朔,敵烈部皮室叛,烏古部節度使耶律棠古討平之,加太子太保。乙丑,上京毛八十率二千戶降金。辛未,夏國遣曹價來問起居。
八月戊戌,親遇金軍,戰于石輦驛,敗績,都統蕭特末及其侄撒古被執。辛丑,會軍于歡撻新查剌,金兵追之急,棄輜重以遁。
九月,敵烈部叛,都統馬哥克之。
冬十月,金兵攻蔚州,降。
十一月乙丑,聞金兵至奉圣州,遂率衛兵屯于落昆髓。秦晉王淳妻蕭德妃五表于金,求立秦王,不許,以勁兵守居庸。及金兵臨關,山石自崩,戌卒多壓死,不戰而潰。德妃出古北口,趨天德軍。
十二月,知金主撫定南京,上遂由掃里關出居四部族詳穩之家。
三年春正月丁巳,奚王回離保僭號,稱天復元年,命都統馬哥討之。甲子,初,張玨為遼興軍節度副使,民推玨領州事。秦晉王淳既死,蕭德妃遣時立愛知平州。玨知遼必亡,練兵畜馬,籍丁壯為備。立愛至,玨弗納。金帥粘罕入燕,首問平州事於故參知政事康公弼。公弼曰:“玨狂妄寡謀,雖有鄉兵,彼何能為?示之不疑,圖之未晚”。金人招時立愛赴軍前,加玨臨海軍節度使,仍知平州。既而又欲以精兵三千先下平州,擒張玨。公弼曰:“若加兵,是趣之⑩叛也。”公弼請自往覘之(11)。玨謂公弼曰:“遼之八路,七路已降;獨平州未解甲者,防蕭干耳。”厚賂公弼而還。公弼復粘罕曰:“彼無足慮。”金人遂改平州為南京,加玨試中書門下平章事,判留守事。庚辰,宜、錦、乾、顯、成、川、豪、懿等州相繼皆降,上京盧彥倫叛,殺契丹人。
二月乙酉朔,興中府降金。來州歸德軍節度使田顥、權隰州刺史杜師回、權遷州刺史高永昌、權潤州刺史張成,皆籍所管戶降金。丙戌,誅蕭德妃,降淳為庶人,盡釋其黨。癸巳,興中、宜州復城守。
三月,駐蹕于云內州南。
夏四月甲申朔,以知北院樞密使事蕭僧孝奴為諸道大都督。丙申,金兵至居庸關,擒耶律大石。戊戌,金兵圍輜重于青塚,硬寨太保特母哥竊梁王雅里以遁,秦王、許王、諸妃、公主、從臣皆陷沒。庚子,梁宋大長公主特里亡歸(12)。壬寅,金遣人來招。癸卯,答言請和。丙午,金兵送族屬輜重東行,乃遣兵邀戰于白水濼,趙王習泥烈、蕭道寧皆被執。上遣牌印郎君謀盧瓦送兔紐金印偽降,遂西遁云內。駙馬都尉乳奴詣金降。己酉,金復以書來招,答其書。壬子,金帥書來,不許請和。是月,特母哥挈雅里至,上怒不能盡救諸子,詰之。
五月乙卯,夏國王李乾順遣使請臨其國。庚申,軍將耶律敵烈等夜劫梁王雅里奔西北部,立以為帝,改元神歷。辛酉,渡河,止于金肅軍北。回離保為眾所殺。
六月,遣使冊李乾順為夏國皇帝。
秋九月,耶律大石自金來歸。
冬十月,復渡河東還,居突呂不部。梁王雅里歿,耶律術烈繼之。
十一月,術烈為眾所殺。
四年春正月,上趨都統馬哥軍。金人來攻,棄營北遁,馬哥被執。謨葛失來迎,贐馬、駝、羊,又率部人防衛。時侍從乏糧數日,以衣易羊。至烏古敵烈部,以都點檢蕭乙薛知北院樞密使事,封謨葛失為神于越王。特母哥降金。
二月,耶律遙設等十人謀叛,伏誅。
夏五月,金人既克燕,驅燕之大家東徙,以燕空城及涿、易、檀、順、景、薊州與宋以塞盟。左企弓、康公弼、曹勇義、虞仲文皆東遷。燕民流離道路,不勝其苦,入平州,言於留守張玨曰:“宰相左企弓不謀守燕,使吾民流離,無所安集。公今臨巨鎮,握強兵,盡忠於遼,必能使我復歸鄉土,人心亦惟公是望。”玨遂召諸將領議。皆曰:“聞天祚兵勢復振,出沒漠南。公若仗義勤王,奉迎天祚,以圖中興,先責左企弓等叛降之罪而誅之,盡歸燕民,使復其業,而以平州歸宋,則宋無不接納,平州遂為蕃鎮矣。即后日金人加兵,內用平山之軍,外得宋為之援,又何懼焉!”玨曰:“此大事也,不可草草。翰林學士李石智而多謀,可召與議。”石至,其言與之合。乃遣張謙率五百余騎,傳留守令,召宰相左企弓、曹勇義、樞密使虞仲文、參知政事康公弼至灤河西岸,遣議事官趙秘校往數十罪,曰:“天祚播遷夾山,不即奉迎,一也;勸皇叔秦晉王僭號,二也;詆訐(13)君父,降封湘陰,三也;天祚遣知閤王有慶來議事而殺之,四也;檄書始至,有迎秦拒湘之議,五也;不謀守燕而降,六也;不顧大義,臣事于金,七也;根括燕財,取悅于金,八也;使燕人遷徙失業,九也;教金人發兵先下平州,十也。爾有十罪,所不容誅。”左企弓等無以對,皆縊殺之。仍稱保大三年,畫天祚象,朝夕謁,事必告而后行,稱遼官秩。
六月,榜諭燕人復業,恒產為常勝軍所占者,悉還之。燕民既得歸,大悅。翰林學士李石更名安弼,偕故三司使高黨往燕山,說宋王安中曰:“平州帶甲萬余,玨有文武材,可用為屏翰(14);不然,將為肘腑之患。”安中深然之,令安弼與黨詣宋。宋主詔帥臣王安中、詹度厚加安撫,與免三年常賦。玨聞之,自謂得計。
秋七月,金人屯來州,阇母聞平州附宋,以二千騎問罪,先入營州。玨以精兵萬騎擊敗了之。宋建平州為泰寧軍,以玨為節度使,以安弼、黨為徽猷閤待制,令宣撫司出銀絹數萬犒賞。玨喜,遠迎。金人諜知,舉兵來襲,玨不得歸,奔燕。金人克三州,始來索玨,王安中諱之。索急,斬一人貌類者去。金人曰:“非玨也,以兵來取。安中不得已,殺玨,函其首送金。天祚既得林牙耶律大石兵歸,又得陰山室夷謨葛失兵,自謂得無助,再謀出兵,復收燕、云。大石林牙諫曰:“自金人初陷長春、遼陽,則車駕不幸廣平淀,而都中京;及陷上京,則都燕山;及陷中京,則幸云中;自云中而播遷夾山。向以全師不謀戰備,使舉國漢地皆為金有。國勢至此,而方求戰,非計也。當養兵待時而動,不可輕舉”。不從。大石遂殺乙薛及坡里括,置北、南面官屬,自立為王,率所部西去。上遂率諸軍出夾山,下漁陽嶺,取天德、東勝、寧邊、去內等州。南下武州,遇金人,戰于奄遏下水,復潰,直趨山陰。
八月,國舅詳穩蕭撻不也、筆硯祗候察剌降金。是月,金主阿骨打死。
九月,建州降金。
冬十月,納突呂不部人訛哥之妻諳葛,以訛哥為本部節度使。昭古牙率眾降金。金攻興中府,降之。
十一月,從引者舉兵亂,北護衛太保術者、舍利譯穩牙不里等擊敗之。
十二月,置二總管府。
五年春正月辛巳,黨項小斛祿遣人請臨其地。戊子,趨天德,過沙漠,金兵忽至。上徒步出走,近侍進珠帽,卻之,乘張仁貴馬得脫,至天德。己丑,遇雪,無御寒具,術者以貂裘帽進;途次絕糧,術者進麹與棗;欲憩,術者即跪坐,倚之假寐。術者輩惟齒冰雪以濟饑。過天德。至夜,將宿民家,紿曰偵騎,其家知之,乃叩馬首,跪而大慟,潛宿其家。居數日,嘉其忠,遙授以節度使,遂趨黨項。以小斛祿為西南面招討使,總知軍事,仍賜其子及諸校爵賞有差。
二月,至應州新城東六十里,為金人完顏婁室等所獲。
八月癸卯,至金。丙午,降封海濱王。以疾終,年五十有四,在位二十四年。金皇統元年二月,改封豫王。五年,葬于廣寧府閭陽縣乾陵傍。
耶律淳者,世號為北遼。淳小字涅里,興宗第四孫,南京留守、宋魏王和魯斡之子。清寧初,太后鞠育之。既長,篤好文學。昭懷太子得罪,上欲以淳為嗣。上怒耶律白斯不,知與淳善,出淳為彰圣等軍節度使。
天祚即位,進王鄭。乾統二年,加越王。六年,拜南府宰相,首議制兩府禮儀。上喜,徙王魏。其父和魯斡薨,即以淳襲父守南京。冬夏入朝,寵冠諸王。
天慶五年,東征,都監章奴濟鴨子河,與淳子阿撒等三百余人亡歸,先遣敵里等以廢立之謀報淳,淳斬敵里首以獻,進封秦晉國王,拜都元帥,賜金券,免漢拜禮,不名。許自擇將士,乃募燕、云精兵。東至錦州,隊長武朝彥作亂,劫淳。淳匿而免,收朝彥誅之。會金兵至,聚兵戰于阿里軫斗,敗績,收亡卒數千人拒之。淳入期,釋其罪,詔南京刻石紀功。
保大二年,天祚入夾山,奚王回離保、林牙耶律大石等引唐靈武故事,議欲立淳。淳不從,官屬勸進曰:“主上蒙塵,中原掠攘,若不立王,百姓何歸?宜熟計之。”遂即位。百官上號天錫皇帝,改保大二年為建福元年,大赦。放進士李寶信等一十九人,遙降天祚為湘陰王。以燕、云、平、上京、中京、遼西六路,淳王之;沙漠以北、南北路兩都招討府、諸蕃部族等,仍隸天祚。自此遼國分矣。封其妻普賢女為德妃,以回離保知北院樞密使事,軍旅之事悉委大石。又遣使報宋,免歲幣,結好。宋人發兵問罪,擊敗之。尋遣使奉表于金,乞為附庸。事未決,淳病死,年六十。百官偽謚曰孝章皇帝,廟號宣宗,葬燕西香山永安陵。
遺命遙立秦王定以存社稷,德妃為皇太后,稱制,改建福為德興元年,放進士李球等百八人。時宋兵來攻,戰敗之,由是人心大悅,兵勢日振。宰相李純等潛納宋兵,居民內應,抱關者被殺甚眾。翌日,攻內東門,衛兵力戰,宋軍大潰,逾城而走,死者相藉。五表于金,求立秦王,不從。而金兵大至,德妃奔天德軍,見天祚。天祚怒,誅德妃,降淳庶人,除其屬藉。
耶律雅里者,天祚皇帝第二子也,字撒鸞。七歲,欲立為皇太子,別置禁衛,封梁王。保大三年,金師圍青塚寨,雅里在軍中。太保特母哥挾之出走,間道行至陰山。聞天祚失利趨云內,雅里馳赴。時扈從者千余人,多於天祚。天祚慮特母哥生變,欲誅之。責以不能全救諸王,將訊之。仗劍召雅里問曰:“特母哥教汝何為?”雅里對曰:“無他言。”乃釋之。
天祚渡河奔夏,隊帥耶律敵列等劫雅里北走。至沙嶺,見蛇橫道而過,試者以為不祥。后三日,君僚共立雅里為主。雅里遂即位,改元神歷,命士庶上便宜。
雅里性寬大,惡誅殺。獲亡者,笞之而已。有自歸者,即官之。因謂左右曰:“欲附來歸;不附則去。何順威逼耶?”每取唐《貞觀政要》及林牙資忠所作《治國詩》,令侍從讀之。烏古部節度使糾哲、迭烈部統軍撻不也、都監突里不等各率其眾來附。自是諸部繼至。而雅里日漸荒怠。好擊鞠(15)。特母哥切諫,乃不復出。以耶律敵列為樞密使,特母哥副之。敵列劾西北路招討使蕭糾里熒惑眾心,志有不臣,與其子麻涅并誅之。以遙設為招討使,與諸部戰,數敗,杖免官。
從行有疲困者,輒振給之。直長保德諫曰:“今國家空虛,賜賚若此,將何以相給耶?”雅里怒曰;“昔畋於福山,卿誣獵官,今復有此言。若無諸部。我將何取?”不納。初,令群牧運鹽濼倉粟,而民盜之,議籍以償。雅里乃自為直:每粟一車,償一羊;三車一車;五車一馬;八車一駝。左右曰:“今一羊易粟二斗且不可得,乃償一車!”雅里曰:“民有則我有。若令盡償,民何堪?”
后獵查剌山,一日而射黃羊四十,狼二十一,因致疾,卒,年三十。
耶律大石者,世號為西遼。大石字重德,太祖八代孫也。通遼、漢字,善騎射,登天慶五年進士第,擢翰林應奉,尋升承旨。遼以翰林為林牙,故稱大石林牙。歷泰祥三州刺史遼,興軍節度使。
保大二年。金兵日逼,天祚播越(16),與諸大臣立秦晉王淳為帝。淳死,立其妻蕭德妃為太后,以守燕。及金兵至,蕭德妃歸天祚。天祚怒誅德妃而責大石曰:“我在,汝何敢立淳?”對曰:“陛下以全國之勢,不能一拒敵,棄國遠遁,使黎民涂炭。即立十淳,皆太祖子孫,豈不乞命勝於他人耶?”上無以答,賜酒食,赦其罪。
大石不自安,遂殺蕭乙薛、坡里括,自立為王,率鐵騎二百宵遁。北行三日,過黑水,見白達達詳穩床古兒。床古兒獻馬四百,駝二十,羊若干。西至可敦城,駐北庭都護府,會威武、崇德、會蕃、新、大林、紫河、駝等七州及大黃室韋、敵剌、王紀刺、茶赤剌、也喜、鼻古德、尼剌、達剌乖、達密里、密兒紀、合主、烏古里、阻卜、普速完、唐古、忽母思、奚的、糾而畢十八部王眾,諭曰:“我祖宗艱難創業,歷世九主,歷年二百。金以臣屬,逼我國家,殘我黎庶,屠翦我州邑,使我天祚皇帝蒙塵于外,日夜痛心疾首。我今仗義而西,欲借力諸蕃,翦我仇敵,復我疆宇。惟爾眾亦有軫我國家,憂我社稷,思共救君父,濟生民於難者乎?”遂得精兵萬余,置官吏,立排甲,具器仗。
明年二月甲午,以青牛白馬祭天地、祖宗,整旅而西。先遺書回鶻王畢勒哥曰:“昔我太祖皇帝北征,過卜古罕城,即遣使至甘州,詔爾祖烏母主曰:‘汝思故國耶,聯即為汝復之;汝不能返耶,朕則有之。在朕,猶在也。’爾祖即表謝,以為遷國于此,十有余世,軍民皆安土重遷,不能復返矣。是與爾國非一日之好也。今我將西至大食,假道爾國,其勿致疑。”畢勒哥得書,即迎至邸,大宴三日。臨行,獻馬六百,駝百,羊三千,愿質子孫為附庸,送至境外。所過,敵者勝之,降者安之。兵行萬里,歸者數國,獲駝、馬、牛、羊、財物,不可勝計。軍勢日盛,銳氣日倍。
至尋思干,西域諸國舉兵十萬,號忽兒珊,來拒戰。兩軍相望二里許。諭將十曰:“彼軍雖多而無謀,攻之,則首尾不救,我師必勝。”遣六院司大王蕭斡里剌、招討副使耶律松山等將兵二千五百攻其右;樞密副使蕭剌阿不、招討使耶律術薛等將兵二千五百攻其左;自以眾攻其中。三軍俱進,忽兒珊大敗,僵尸數十里。駐軍尋思干凡九十日,回回國王來降,貢方物。
又西至起兒漫,文武百官冊立大石為帝,以甲辰歲二月五日即位,年三十八,號葛兒罕。復上漢尊號曰天祐皇帝,改元延慶。追謚祖父為嗣元皇帝,祖母為宣義皇后,冊元妃蕭氏為昭德皇后。因謂百官曰;“朕與卿等行三萬里,跋涉沙漠,夙夜艱勤。賴祖宗之福,卿等之力,冒登大位。爾祖爾父宜加䘏典,共享尊榮,”自蕭斡里剌等四十九人祖父,封爵有差。
延慶三年,班師東歸,馬行二十日,得善地,遂建都城,號虎思斡耳朵,改延慶為康國元年。三月,以六院司大王蕭斡里剌為兵馬都元帥,敵部前同知樞密院事蕭查剌阿不副之,茶赤剌部禿魯耶律燕山為都部署,護衛耶律鐵哥為都監,率七萬騎東征。以青牛白馬祭天,樹旗以誓于眾曰:“我大遼自太祖、太宗艱難而成帝業,其后嗣君耽樂無厭,不恤國政,盜賊蜂起,天下土崩。朕率爾眾,達至朔漠,期復大業,以光中興。此非朕與爾世居之地。”申命元帥斡里剌曰:“今汝其往,信賞必罰,與士卒同甘苦,擇善水草以立營,量敵而進,毋自取禍敗也。”行萬余里無所得,牛馬多死,勒兵而還。大石曰:“皇天弗順,數也!”康國十年歿,在位二十年,廟號德宗。
子夷列年幼,遺命皇后權國。后名塔不煙,號感天皇后,稱制,改元咸清,在位七年。子夷列即位,改元紹興。籍民十八歲以上,得八萬四千五百戶。在位十三年歿,廟號仁宗。
子幼,遣詔以妹普速完權國,稱制,改元崇福,號承天太后。后與駙馬蕭朵魯不弟樸古只沙時通,出駙馬為東平王,羅織殺之。駙馬父斡里剌以兵圍其宮,射殺普速完及樸古只沙里。普速完在位十四年。
仁宗次子直魯古即位,改元天禧,在位三十四年。時秋出獵,乃蠻王屈出律以伏兵八千擒之,而據其位。遂襲遼衣冠,尊直魯古為太上皇,皇后為皇太后,朝夕問起居,以侍終焉。直魯古死,遼絕。
耶律淳在天祚之世,歷王大國,受賜金券,贊拜不名。一時恩遇,無與為比。當天祚播越,以都元帥留守南京,獨不可奮大義以激燕民及諸大臣,興勤王之師,東拒金而迎天祚乎?乃自取之,是篡也。況忍王天祚哉?
大石既帝淳而王天祚矣,復歸天祚。天祚責以大義,乃自立為王而去之。幸藉祖宗余威遺智,建號萬里之外。難寡母弱子,更繼迭承,幾九十年,亦可謂難矣。
然淳與雅里、大石之立,皆在天祚之世。有君而復君之,其可乎哉?諸葛武侯為獻帝發喪,而后立先主為帝者,不可同年語矣。故著以為戒云。
〔注釋〕
①異志:反叛之志。②面折:當面爭論。③慢語:傲慢之語。④見留:被挽留。⑤遇之:對待。⑥軍變:軍中嘩變。⑦蔑如:看不起。⑧立班:就任。⑨稱制:臨朝掌權。⑩趣之:促使。(11)覘之:偵察。(12)亡歸:逃回來。(13)詆訐:誣陷。(14)屏翰:屏障。(15)擊鞠:打球。(16)播越:四處奔波。
〔相關史料〕
天祚乾統元年,凡太康三年預乙辛所害者悉復官爵,籍沒者出之,流放者還鄉里。至二年,始發乙辛等墓,剖棺戮尸,誅其子孫,余黨子孫減死,徙邊①,其家屬、奴婢皆分賜被害之家。如耶律撻木也、蕭達魯古等,黨人中之猶兇狡者,皆以賂免②。至于覆軍失城者,第免官而已。行軍將軍耶律涅里三人有禁地射鹿之罪,皆棄市③。其職官諸局人有過者,鐫將決斷之外,悉從軍。賞罰無章,怨構日起;群盜相誕,叛亡接踵。天祚大恐,益務繩以嚴酷,由是投崖、包擲、釘割、臠殺之刑復興焉。或有分尸五京,甚者至有取其心獻祖廟。雖由天祚救患無策,流為殘忍,亦由祖宗有以啟之也。
《遼史·刑法志》
天慶元年秋,宋遣鄭允中、童貫使遼。貫至,遼君臣相聚指笑曰:“南朝人才如此。”然天祚方縱肆,貪得中國玉帛珍玩,而貫所赍皆極珍奇,至運兩浙髤藤之具、火閣書柜床椅等往獻。天祚所以遺貫者,亦稱是。(略)自天祚親征敗績,中外歸罪蕭奉先。于是謫奉先西南面招討,擢用耶律大悲奴為北樞密使,蕭查剌同知樞密院使。聞有軍國大事,天祚與南面宰相、執政吳庸、馬人望、柴誼等參議,數人皆昏謬,不能裁決。當時國人諺曰:“五個翁翁四百歲,南面北面頓瞌睡。自己精神管不得,有甚心情殺女真。”遠近傳為笑端。有人聞于天祚,天祚亦笑而不悟。(略)天慶八年春正月,(略)天祚在中京,聞燕王兵敗,女真入新州,晝夜憂懼,潛令內庫三局官打包珠玉、珍玩五百余囊,駿馬二千匹,夜入飛龍院喂養為備。嘗謂左右曰:“若女真必來,吾有日行三百五十里馬若干,又與宋朝為兄弟,夏國舅甥,皆可以歸,亦不失一生富貴。所憂者軍民受禍耳。”識者聞之,私相謂曰:“遼今亡矣!自古人主豈有棄軍民而自為謀身計者,其能享國乎!”暨聞女真焚劫新州以歸,即以謂威德可加,彼何能為,復自縱肆。
《契丹國志·天祚皇帝》
〔注釋〕
①徙邊:流放邊疆。②賂免:以行賄錢物而免罪。③棄市:當眾處死。
上一篇:《趙高》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趙高》人物故事小傳
下一篇:《郭子儀》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郭子儀》人物故事小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