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社會倫理文化·性無善惡論
中國古代關于人性的一種倫理思想。最初由戰國時期的告子提出。他認為:人性是無所謂善惡的,好象水,往哪邊引導,它就往哪邊流去。人性的善惡之分,是后天修養的結果。他說:“人性之無分于善不善也,猶水之無分于東西也”。(《孟子·告子上》)后來,北宋的王安石、清代的龔自珍等也都主張性無善惡論。
中華傳統文化·社會倫理文化·性無善惡論
中國古代關于人性的一種倫理思想。最初由戰國時期的告子提出。他認為:人性是無所謂善惡的,好象水,往哪邊引導,它就往哪邊流去。人性的善惡之分,是后天修養的結果。他說:“人性之無分于善不善也,猶水之無分于東西也”。(《孟子·告子上》)后來,北宋的王安石、清代的龔自珍等也都主張性無善惡論。
上一篇:中華傳統文化·社會倫理文化·志功合一
下一篇:中華傳統文化·社會倫理文化·性日生日成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