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學·文學理論精華·文學的鑒賞和批評
劉勰關于文學鑒賞和批評的理論,主要見《知音》篇。首先,他反對三種文學批評態度:“貴古賤今”、“崇己抑人”、“信偽迷真”。他認為正確的鑒賞和批評態度應該做到:“圓照之象,務先博觀”,“平理若衡,照辭如鏡。”他指出:“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批評者只有通過“博觀”來克服自己的 “一隅之解”,才有可能避免片面性。
在鑒賞和批評的基本原則方面,劉勰提出“將閱文情,先標六觀”。這個“六觀”,實為作品的審美標準。“一觀位體”,就是觀察作品中心思想的確立。“二觀置辭”,就是觀察文句辭藻的運用。“三觀通變”,就是觀察繼承和創新上的表現。“四觀奇正”,就是觀察風格氣派的變化。“五觀事義”,就是觀察事例材料的提煉。“六觀宮商”,就是觀察音韻節奏上的安排。以上“位體”、“事義”是指作品內容方面,“置辭”、“宮商”是指作品形式方面,“通變”、“奇正”則兼指內容和形式。
作者對文學鑒賞和批評的方法,也很有卓見。他認為鑒賞和批評者要作到:“披文以入情”,即通過分析作品文辭而深入體會作家思想感情,通過解剖藝術形式而細致研究作品內容。如果文學評論文章回避作品的藝術性,只是空談思想性,把文學評論寫成政治說教,那就難以對作品進行確切的評價。劉勰還指出: “見異,唯知音耳。”此處 “異”,指作品的“異采”,奇特的光采,即獨創性。他認為,能夠發現作品獨創性的,只有知音人。文學鑒賞家、文學批評家都應當善于“見異”,善于發現作品奇特的光采和獨創性。
上一篇:劉學·文學理論精華·文學的繼承和創新
下一篇:劉學·文學理論精華·文學的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