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道多助: 鮮于輔大破公孫瓚》三國謀略智慧大全
公孫瓚殺死劉虞后,占有全部幽州,更加趾高氣揚,倚仗自己的才干和武力,不體恤百姓,只記住別人的過失,卻不記得別人的好處,連瞪他一眼的小事,也必定要報復。對士大夫名望在他之上的,一定假法律來加以陷害;對有才能的人,一定要想法壓抑,把對方置于窮困之地。有人問公孫瓚這樣做的原因,公孫瓚說:“士大夫們都自認為他們應該富貴,給他們富貴,他們也不會感謝?!彼怨珜O瓚所寵信的都是商販一類的庸人,與這些人結為兄弟,或者互通婚姻。這些人到處仗勢欺人,百姓十分怨恨。
已故幽州牧劉虞的從事,漁陽人鮮于輔等人,齊心合力,打算率領州中的軍隊為劉虞報仇。燕國人閻柔因平素威信較高,被推舉為烏丸司馬。閻柔召引胡人、漢人,有數萬之多,與公孫瓚委任的漁陽郡太守鄒丹在潞縣以北大戰。閻柔獲勝,斬殺鄒丹及其部下四千余人。烏丸峭王也率領烏丸人及鮮卑人,共七千余騎兵,隨鮮于輔南下迎接劉虞的兒子劉和,與袁紹部將麹義聯合,共計十萬兵馬進攻公孫瓚,在鮑丘打敗公孫瓚,斬殺兩萬余人。于是,代郡、廣陽郡、上谷郡與右北平郡,紛紛起兵,殺死公孫瓚所委任的官員,又與鮮于輔、劉和的隊伍會師,公孫瓚軍隊屢戰屢敗。
在此之前,有童謠說:“燕國南疆,趙國北界,中央不合,大如礪石,只有此中,可以避世?!惫珜O瓚自認為童謠所說的地方是指易縣,就把自己的大本營遷到那里,在周圍挖掘了十道塹壕,在塹壕內修筑許多土丘,每座土丘都有五六丈高,在上面建起高樓。在中央修有一個最高的土山,達到十丈,供公孫瓚自己居住。以鐵為門,左右侍衛被隔在門外,七歲以上的男子不許入內,只與姬妾同住。文書、報告等都用繩子吊上城。他又命令婦女練習放大嗓門,使聲音能傳到數百步,以便向其他城樓傳達命令。從此,公孫瓚疏遠賓客,沒有親信,部下的謀士與猛將,也逐漸離散。而且從此以后,公孫瓚也很少再率軍出外作戰。有人問起原因,公孫瓚說:“我從前在塞外驅逐胡人部落,在孟津掃蕩黃巾叛軍,那時自認為可以憑借自己的能力,平定天下叛亂。但到了今天,戰亂才不過剛剛開始??磥?,大局并非能夠由我決定。因此,不如讓士兵們養精蓄銳,努力耕作,以渡荒年。兵法上講: 百樓不攻。如今,我的軍隊分駐各樓,有深塹高樓數十重,存糧食三百萬斛,吃盡這些糧食,足以可看到天下局勢的變化了?!?/p>
南匈奴單于於扶羅去世,他弟弟呼廚泉繼位,率部駐在平陽。
公孫瓚不恤百姓,坑害士兵,無韜略可言。
上一篇:《得天人之助者得天下》三國謀略智慧大全
下一篇:《必勝而戰:晉大舉攻吳》三國謀略智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