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文化·牦牛背上的生活·葬俗
生與死是人生的兩件大事。藏民族認為,當一個人誕生后,他便要帶著父母的血肉和原始的智慧——靈識,在世間經歷生老病死。到死去之后,其靈識還能存在嗎?于是,種種形式的葬禮便產生了。在青藏高原上主要有五種葬法。
墓葬 墓葬又稱土葬,是公元9世紀以前藏族的傳統葬俗。藏王等階層土葬時要修建高大的墓,有金銀器皿等陪葬;普通人則以幾塊石片為棺,掘坑埋葬,最多能陪葬幾個土罐。土葬習俗是從古象雄王朝時代流傳下來的,公元10世紀以后,土葬習俗逐漸被其他葬法所代替,至清末,被兇殺、摔死、得傳染病致死者,才行土葬,認為挖坑埋葬才能絕根滅種。至今只有很少藏區行土葬。
水葬 水葬是將尸體葬于流動的江河之中,不能拋于死水池塘。河谷地區因氣候較熱,又無鷲,故水葬較多。水葬的方法各不相同,或用白布包裹尸體后棄于江河;或先置入棺材,到河邊拆棺,連同尸體一起拋入河中;或解肢后葬于河中。而在高寒農區和牧區,只有對乞丐、鰥寡孤獨及貧寒者,才行水葬。也有部分地區先將尸體火化,再將骨灰倒入江河水葬。
塔葬 這種葬法只有大活佛和高僧才能使用。塔葬前,要將尸體火化,或者用鹽等物抹擦尸體,待水份被吸干,尸體成木乃伊之后,涂上香料和藥物,用綢緞包裹置于塔中即可。塔可以建在寺內,也可建在寺外。如歷代達賴喇嘛的肉身塔都存放于布達拉宮。塔有土、石、銅、鍍金塔等多種,高度也不一,小者尺余,大者數十米高。歷代達賴喇嘛的靈塔,均用銅、銀、金和珍珠寶石制成,工藝考究,價值連城。
火葬 用木柴將尸體燒化后,骨灰或撒于江河,或就地埋葬,或置于塔中,或撒山巔,這種葬法稱為火葬?;鸹瘯r,將棺木置于柴堆之上,澆上酥油汁,活佛和大戶人家澆的酥油多一些。在牧區,除個別活佛外很少行此法,火葬主要流行于有森林的農區。
天葬 這是整個藏區普遍實行的葬俗。天葬又稱為鳥葬。葬時將尸體分解成塊,肉切成小塊,骨頭用石砸碎后拌糌粑和碎肉,喂禿鷲,尸體以食干凈為最佳,如有剩余,焚后散于葬場,或就地掘坑埋下。葬臺一般設于遠離村寨的山上,分僧人、男子和婦女三臺。有專門從事天葬的天葬師,其社會地位低下。 僧人天葬,先在背上用刀劃一卐字符,再解肢切肉;是高僧,則留其頭顱,以用來做密修法器。寺院內的頭顱碗,并不是普通人的,均為有成就者的頭顱;普通人則先從脊背割一條,再行肢解。當尸體馱到葬場,燒起濃濃的香,禿鷲就會立即飛來,多者三十余只,少則也會有二十只左右。有的地方則將整尸由禿鷲自食,所剩骨頭用石砸碎,拌上糌粑喂禿鷲,如禿鷲不食,則焚之,或埋地下。得傳染病、猝死、意外傷亡者,均不能行天葬。
吊唁 不管行什么葬,只要有人過世,全村人都要去吊唁。參加者要素裝前往,并送一份禮,禮品一般是現金、酥油、茶葉或哈達。參加者到門口便要脫帽、放下發辮,向親屬問候,將哈達和禮品送給主人。喪家如生活困難,村中老者會主動出面招集前來吊唁的人,商量救濟辦法。這種雪中送炭的行為一直延續至今。此外,死者生前的仇人,也會來吊唁,并在老者的勸說之下,從此了結恩怨。如有地界、金錢等方面的問題,老者又會當眾調解,劃清地界和賠償方法,并從此不提及此事。人死了,不管他是怎么樣一個人,都要讓死者的靈魂得到安息,這是代代相傳的習俗。
超度 行什么樣的葬禮,都要為死者超度。人死后,先用繩將尸捆成蹲狀,如胎兒狀。男者左手在內,右手在外,相交于胸前;女者則反之。牧區習慣用白布抱尸放于帳房外,有的專做一白布小帳房,作為祭壇,有的放祭品,有的則在壇前燒一堆柏枝、糌粑和羊糞混合的香。農區則將尸體置于白布口袋,或置于木棺內,放在屋內一角,并在尸下墊土坯。人死后,部分人去寺院請活佛、僧人前來做法事,部分人準備食品和處理尸體。寺院接到報喪后,會立即派人前往。一般請七至二十一名,也可請二至三名。如果經濟條件好,也可請數十名僧人前來念經。各地都有停尸習俗,停尸天數按氣候、財力而定,但最多為七天。念經的僧人一到,先向主人家表示慰問和哀悼,便在火塘上座位置坐成一排,開始為死者誦經。傳統的宗教教義中認為,人死后其靈魂在七期即四十九天中飄浮于“中陰”。中陰又稱為中有,意思是說從斷氣之日算起的四十九天之內,人的靈魂將離開人體,在陰界和陽界之間來回游動,尋找歸宿,四十九天一過,其靈魂或升天堂,或轉生人間,或墮入地獄。死者在世時,樂施善行,功高德旺,其必然轉生佛事盛行的地方,且是一個好家庭。如果在世時罪孽深重,如無上師導引,必墮地獄,受無限之痛苦。所以,在七期之內要請上師來念經,使有功德的人,轉生于更好的去處;而無功德或有罪孽的亡者,則在導師的導引之下,免于或少受地獄之苦,盡早轉生于人世,再造功德,以求極樂之界。七期中要誦許多佛經,各教派所誦經文也不盡相同,以噶舉派為例:一七誦《光明經》,二七誦《平和經》,三七誦《靜猛經》,四七誦《永斷輪回經》,五七誦《杰瓦嘉措經》,六七誦《貢仁經》,七七誦《解脫經》。此外,還可以加上《藥頌經》《蓮花經》《金剛經》等。經濟寬裕者,可請僧人誦四十九天經,貧寒者可請一兩天,或請僧人在寺院內念經超度亦可。所謂念經超度,就是說以佛的力量,以上師修持的能力,把死者的靈魂引向光明。念完經后,主人家要將死者生前較為貴重的物品,如鼻煙壺、腰刀、手飾等送給誦經者,有的則拿出一筆可觀的錢,捐贈寺院,并請代為造佛像或印刷經書,或作修補寺院之用。
上一篇:天山文化·多種宗教信仰和宗教文化·薩滿教信仰及其文化
下一篇:草原文化·草原及草原民族·蒙古族與草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