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沉帝王夢·京城之旅·故宮·六宮深鎖萬嬌嬈
古者皇帝有三宮六院七十二嬪妃。清代康熙朝曾規(guī)定:“皇后居中宮,皇貴妃一、貴妃二、妃四、嬪六、貴人、常在、答應(yīng)無定額,分居?xùn)|西十二宮”(《清史稿》),即每個皇帝可有十四個有地位的后妃,而實際上各個皇帝的妃嬪數(shù)并不一致。據(jù)記載,康熙大約有五十五個,乾隆四十一個。在偌大的紫禁城內(nèi),除宮女、太監(jiān)等供驅(qū)使的奴才外,生活在這里的主要就是這些后妃們。她們這些人的結(jié)局無非兩種:要么得到君王的寵幸,榮寵有加,風(fēng)華流溢;要么如一首明宮詞所說:“六宮深鎖萬嬌嬈,多半韶華怨里消。”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有一首記這些后妃的詩,描述了她們的悲苦:“由來雨露一點恩,爭能遍布及千門,三千宮女胭脂面,幾個春來無淚痕。”六宮粉黛只能向皇帝一人邀寵,爭風(fēng)吃醋、勾心斗角的現(xiàn)象也就時有發(fā)生,在所難免。結(jié)果被寵之妃要么用狠毒殘忍的手段維護自己的地位,要么為人構(gòu)陷,落得一個悲慘的結(jié)局。
紀淑妃與明孝宗
明孝宗朱祐樘是憲宗朱見深之子,雖然他貴為皇子,但卻經(jīng)歷了一個十分苦難的童年。
孝宗的生母紀淑妃本是廣西一個紀姓土司的女兒,既美麗又聰慧。明成化年間,各地流民起義,明朝遂出兵廣西鎮(zhèn)壓那里的土司叛亂,淑妃的父親就是在這次鎮(zhèn)壓中被朝廷的軍隊所殺,淑妃也被俘至北京,送入宮內(nèi)。淑妃秀美出眾且頗具文才,但因是亂酋之后,只能被派在宮中整理書籍。一次,憲宗偶游書庫,為風(fēng)姿綽約的紀氏迷住,便占有了她。后來紀氏發(fā)現(xiàn)自己懷了孕。
當時的憲宗被一位大自己十九歲,成熟、老練的萬妃所控制。萬妃曾生有一子,但不幸早夭,這位兇狠、殘忍的萬妃在想方設(shè)法籠絡(luò)控制憲宗的同時,對其它后妃則大肆迫害,吳皇后就因她在憲宗面前進讒言而被廢黜并打入冷宮。妃嬪中有懷孕的,萬氏就以治病為名,迫使其墮胎。因此,憲宗皇帝一直也沒有子嗣。
紀氏懷孕后十分緊張,深恐為萬妃所知,但結(jié)果還是被發(fā)現(xiàn)了。萬妃便令人設(shè)法“鉤治之”。幸虧被派去的人同情紀氏,向萬妃謊稱是“病痞”而搪塞過去。紀氏也隨之被打入冷宮。
皇子終于生下來了,但卻處于危機四伏的境地。紀氏想到她們母子倆不堪設(shè)想的未來,心中就萬分驚懼,思來想去,最后含淚令太監(jiān)張敏將皇子溺死。張敏不敢遵命,紀氏也只好放棄了這個打算。在住在附近的吳皇后的幫助下,皇子艱難地長到六歲。
成化十一年,趁為憲宗梳頭的機會,張敏報告了小皇子的情況,憲宗大喜,立刻派人迎回了皇子和紀氏,并封皇子為皇太子,紀氏為淑妃。萬妃得知此事,恨得咬牙切齒。終于好景不長,這一年的六月,淑妃就莫名其妙地死去。紀氏死后,萬妃時刻尋隙要害死皇子。后來憲宗的母親孝肅皇太后主動承擔(dān)了撫養(yǎng)皇子的責(zé)任,將其接到仁壽宮,這才使其得以長大成人。
順治帝與董鄂妃
順治帝福臨是清代入主中原后的第一位皇帝,也是一位風(fēng)流多情的少年天子,他與寵妃董鄂氏生死相依的戀情,歷來為人艷羨、嘆惜。
順治是皇太極的第九位皇子,本來不可能繼承帝位。但由于他擁有重兵的兩位兄長多爾袞和豪格都覬覦皇位,又實在勢均力敵,難解難分,結(jié)果,當時不滿六歲的福臨反倒作為雙方妥協(xié)退讓的結(jié)果而輕取皇位。福臨繼位后,由多爾袞攝政,實際主持朝政,并暗中準備取而代之。在危急的情勢下,順治的母親孝莊皇太后博爾濟吉特氏為保全兒子的皇帝位,不惜下嫁多爾袞,阻礙了多爾袞奪取皇位的計劃。孝莊皇太后是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但卻不是一位慈祥的母親,這給敏感的少年福臨心靈投下一些陰影。成年后,孝莊太后為了政治的需要,又兩次干預(yù)了順治的婚姻,這使得順治的心靈始終處在一種缺少愛的干渴之中。直到他遇到董鄂氏,兩顆缺少愛的心迅速燃起熾熱的愛情烈火。
董鄂氏是大臣鄂碩之女,因部落“董鄂”而得名。董鄂氏十五歲時參加清宮秀女應(yīng)選,被指配給順治皇帝的同父異母弟襄昭親王博穆博果爾為妻,第二年合巹成婚。董鄂氏比丈夫大兩歲,年僅十四歲的親王經(jīng)常要率軍出征,且兩人的性情多有不和,二人之間的夫妻生活并不美滿。
依清制,各宗室及親、郡王命婦須輪番入侍后妃,這樣董鄂氏以襄親王妃的身分得以經(jīng)常出入宮禁。她不僅聰慧過人且頗具大家閨范,漸漸引起順治的注意,并很快發(fā)展到難分難舍的地步。后來董鄂氏的丈夫得知此事,對其申斥了一番。這事被順治知道后,順治竟然動手給了他這位胞弟一個耳光,博穆博果爾怨憤而死。順治讓董鄂氏為其夫守了二十七天喪,就急不可耐地將其迎入宮中,立為賢妃。同年十二月,又正式冊立為皇貴妃。僅四個月,董鄂氏就將皇帝對眾多妃嬪的寵愛集于一身,可謂“后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董鄂妃獲得了順治帝的專寵,但同時也成為眾矢之的,招來許多人的嫉妒。然而董鄂妃對所有的人,上至太后、皇后、其它后妃,下至宮女、太監(jiān),均寬厚以待,化解了許多矛盾。順治帝與董鄂妃在后宮的日常生活中形影不離,相濡以沫,舉案齊眉。她不僅成了順治的精神支柱,而且還是一位頗有政治頭腦的賢內(nèi)助,讓順治嘗到了從未有過的愛的神奇。不幸的是,愛情之火僅僅燃燒了四年,董鄂妃就于順治十七年在承乾宮薨逝,年僅二十二歲。她的死,對順治皇帝是一個致命的打擊。年僅二十三歲的順治無論如何不能接受這一事實,他萬念俱灰,遂于一個半月后在西苑萬善殿剃發(fā)出家。順治的舉動引起朝野上下的震動和恐慌,結(jié)果是順治出家的愿望未遂。順治為此曾作偈語感嘆“吾本西方一衲子,為何落入帝王家?”距董鄂妃去世僅僅四個多月,順治帝也追隨他的寵妃仙逝而去。
紫禁城中的“現(xiàn)代女性”
他他拉氏珍妃,是光緒皇帝的一位妃子,禮部左侍郎長敘的女兒。光緒十三年冬與姐姐一起被選入宮。開始時封號珍嬪,她姐姐封為瑾嬪,五年后晉封為珍妃。光緒二十六年庚子事變慈禧等西逃前,被迫投井而死。如今故宮貞順門內(nèi),還完好地保留著珍妃葬身的那口水井,并被人們稱為珍妃井。
關(guān)于珍妃因何觸怒了慈禧引來殺身之禍,傳說和文學(xué)作品中多有渲染。比較普遍的說法是珍妃因參與支持光緒皇帝戊戌變法而招致慈禧的憤恨,甚至說珍妃為幫助光緒籌建海軍,甚至出主意讓光緒賣官鬻爵。變法失敗后,光緒被囚禁在瀛臺,珍妃也被打入冷宮。庚子事變時,慈禧以珍妃年輕貌美,倘被擄遭污還不如死去為由,命太監(jiān)崔玉桂將其推入井中淹死。
而實際上珍妃自入宮到死的十一年間,多半是在病中。她的封號也幾起幾落。根據(jù)清宮檔案記載推測,珍妃遭慈禧申斥并獲咎的原因?qū)嶋H上是她的衣著、用物沒有按宮中規(guī)定,常穿著宮外流行的服裝,并且喜歡照相機等奇巧之物,引起守舊的慈禧的反感。真實的珍妃是紫禁城中一位喜歡趕潮流、比較有個性的“現(xiàn)代女性”。
垂簾聽政的西太后
西太后慈禧本是咸豐皇帝的一位妃子,1861年,咸豐病死熱河行宮后,因其六歲的兒子載淳(同治皇帝)即了皇帝位,母以子貴,被尊為太后。咸豐臨死時,曾任命載垣、端華、肅順等八人為贊襄政務(wù)王大臣,實際主持朝政,引起野心勃勃的慈禧的不滿。慈禧便暗中勾結(jié)肅順等人的政敵恭親王奕訢,在回鑾的路上發(fā)動了祺祥政變,除掉了顧命八大臣,在紫禁城養(yǎng)心殿內(nèi)垂簾聽政,成了同治、光緒兩朝的實際女皇,統(tǒng)治中國達半個世紀之久。
養(yǎng)心殿至今猶可找到當年慈安、慈禧垂簾聽政時的遺跡。現(xiàn)存前殿東暖閣及梢間以碧紗櫥隔為前室后室,前室暖閣與梢間相通,但中間隔有可卷可垂的黃紗簾,簾前后均放有寶座,即是同、光年間垂簾聽政時設(shè)置的。
上一篇:清清滇黔韻·安順之旅·黃果樹瀑布·全國瀑布之最
下一篇:蒙蒙巴蜀雨·長江三峽之旅·豐都·冥山鬼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