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文化·經濟與科技·能工巧匠墨子和魯班
由于魯地文化淵源深厚,農業文明程度較高,因而伴生的手工業同樣水平很高。《考工記》說“一器而百工聚焉”,即每一件器物的制造都不是單一知識、單一工藝所能完成的,而需要多種知識、多種技藝。如制造一輛車就需要機械學、幾何學、力學等多方面的知識和相關工藝。有人認為鄒魯之地頗與希臘、雅典相類似,因為這里的人不僅喜學術,“為儒術最盛之邦,又為墨學淵源之地”,而且好技藝,所以“輸之攻,墨之守,乃同出于魯人”(方授楚《墨子源流》)。墨子和魯班這樣的能工巧匠產生在魯國是十分自然的。
墨子不僅是一位思想家,而且還是一位能工巧匠。史載,墨子善于守城的防御戰術,當強敵攻擊宋國時,他曾幫助宋國實施九拒之術而勝。墨子說:“凡天下百工,輪車(車工)、鞼匏(制革工)、陶冶(制陶冶金)、梓匠(木工),使各從事其所能”(《墨子·節用中》)。墨者集團本身是一個能工巧匠集團,墨子就十分看重各種手工業生產。他認為手工技藝者應該強力“從事”,努力工作,“修舟車,為器皿”,以供社會之需。
墨子是一位巧匠,還可以從他提出的一些自然科學概念中看出來。有人統計:“《墨子》現存的自然科學的發現有四五十條之多,即:一些數學概念和理論十九條,空間和時間五條,運動和靜止兩條,五行一條,找不同類物理量不能相比一條,物質不滅一條,力學和幾種簡單機械八條,光和影、針孔成像和球面反射鏡成像理論八條,測臬影定南北方位問題兩條”(顏道岸《談墨子在科學上的杰出貢獻》,載《墨子研究論叢(一)》)。具體如《墨子·經上》篇的“力,形之所以奮也”,即指力是物體運動變化的原因,“這就是牛頓第二定律,只不過沒有明確提出加速度這個物理量。……墨子早于牛頓兩千年,當時能有這樣卓越的力學理論,的確是了不起的。墨子和他的弟子們對加速度概念一定會是知道的,只不過沒有寫出來,所謂呼之欲出罷了”(同上)。墨子的不少成就都已達到了當時世界上的最高水平。所以,著名歷史學家楊向奎說:“墨子在自然科學上的成就,決不低于古希臘的科學家和哲學家,甚至高于他們。他一個人的成就,就等于整個希臘。”這個估價毫不過分。
魯班(約前507—前444)復姓公輸,故被尊稱為公輸子。名般。后代人因他是魯國人,“般”、“班”同音,便稱他為魯班。
魯班出生于工匠家庭。《禮記·檀弓下》記:“季康子之母死,公輸若方小。斂,般請以機封。”注:“公輸若,匠師。方小,言年尚幼。般,若之族。”可知公輸氏乃是代代服務于魯國統治者的工匠家族。傳說,魯班的妻子云氏也是一位能夠發明創造的女工匠。她見魯班長期為人建造房屋,但遇上陰雨和烈日卻無法移動房屋為自己遮日蔽雨,因而發明了雨傘。魯班年輕時已是著名的能工巧匠,聲名傳遍中原各國。一次他到楚國,正逢楚國在做進攻宋國的準備,楚惠王便請魯班給他們設計制造攻城的兵器。魯班先設計了“云梯”,又制造了適于楚軍水戰的“鉤強”。楚惠王非常高興,正待下令攻宋,但被聞訊趕來的墨子阻止。墨子反對戰爭,更反對魯班制造殺人武器。經過論辯,墨子說服了魯班,從此魯班就再也沒有發明過其他武器,而是以自己的聰明才智創制出了對人民生活、生產有益的器具,以至被后人奉為木工、石工、泥瓦工等行業的祖師。
魯班一生的創造發明很多,是孟子所稱贊的“巧人”代表。但后人所說魯班的創造發明多出于歷代土木工匠的傳說,見于史書的可靠記載并不多。如生產工具方面,據傳他發明了刨、鉆、硙、鏟等等,《魯班經》還說他發明了曲尺,而正史卻無記載。
在建筑方面有魯班造橋的傳說,例如雞鳴山西北渾河上有魯班造橋留下的遺跡。相傳,魯班獨自造橋并預計于雞鳴之前完工,累得大汗淋漓,他的姐姐見魯班太辛苦,便提前仿學雞鳴,魯班聽得雞叫便轉身而去,以致橋未建成。在雕刻方面,據說魯班所刻鳳凰能以假亂真。另外,《述異記》里說:“魯班以石為禹九州圖”。這應是我國目前所知最早見于記載的石刻地圖。
魯班還善造精巧器具。《墨子·魯問記》:“公輸子削竹木以為鵲,成而飛之,三日不下。”魯班之前,人們為了看守門戶,便用金屬仿照魚的樣子,做成鎖掛在門上,表示由其把守房門。但實際上起不到作用。魯班在鎖里裝上機關,鎖上后只有專門的鑰匙才能打開,這時鎖才真正起到了代人守門的作用。
關于魯班這位能工巧匠的傳說還有很多在民間廣為流傳。據說,他能建造“宮室臺榭”,還創造了“機關備具”的“木車馬”,被后人稱為“機械之圣”。
上一篇:天山文化·源遠流長的古今音樂舞蹈·維吾爾古典音樂《十二木卡姆》
下一篇:東北文化·色彩繽紛的藝術世界·自辟蹊徑的指頭畫家高其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