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文化·史傳典籍的輝煌·《蒙古秘史》
《蒙古秘史》舊譯《元朝秘史》,蒙文原名《忙豁侖·組察·脫卜赤顏》,為古代史傳文學名著。
從書末所記“大聚會,鼠兒年七月,寫畢于客魯漣河的闊迭頓阿刺勒地面的朵羅安孛勒答合和失勒斤扯克之間的行宮”來看,此書大約成書于1240年間。全書共分十二章二百八十二節。作者不詳。
《蒙古秘史》首先敘述了被當做蒙古部族共同祖先的孛兒貼赤那和豁埃馬闌勒夫婦及其子孫的世系,還敘述了被當做成吉思汗的氏族集團始祖的孛端察兒及其子孫世系。這樣就把成吉思汗的“黃金家族”置于蒙古部族全體族祖的系譜上,為成吉思汗英雄形象的樹立做了鋪墊。是時,蒙古草原處于激烈的動蕩中,各部落間矛盾重重,互相掠奪財物和奴隸,形成了尖銳的對立。在浴血搏斗的背景下,帖木真(成吉思汗)幼年時期度過苦難的生活。他的父親也速該把禿兒被塔塔兒人害死。他和他的寡母、幼弟們被泰亦赤兀惕部拋棄。泰亦赤兀惕人前來襲擊,他曾逃亡于深山密林,避難于斡難河水中,在載羊毛的車里藏身。艱難的生活和不幸的遭遇,激起他強烈的反抗意識和統一蒙古諸部落的愿望。
《蒙古秘史》是一部戰史文學。它真實地記載了蒙古統一這個偉大的歷史進程中具有雄厚實力的各個集團之間的角逐、殺戮和流血。這里有所向披靡的激戰場面,有英雄智慧和才力的競爭,有各具性格的草原英雄所顯示的風采。作者敘述的不是一個表象,一個事實,而是凝聚民族魂魄、宏揚人類品格的英雄主義。為了統一蒙古,成吉思汗以“那可兒集團”即伴當集團作為支柱,參加“那可兒集團”的有奴仆、平民、部落首領等各方面的人物。他結識了孛斡爾出、木華黎、者別那樣忠實可靠的助手,他還主張在統治階級內部和黃金家族內部以團結和睦為準則。接著成吉思汗進行了曠日持久的戰爭。
這部戰史文學具有恢宏的主題和雄偉悲壯的生命力。《秘史》先敘述成吉思汗同王罕、札木合等人進行聯盟,消滅了篾兒乞惕部,接著,成吉思汗展開了和札木合及泰亦赤兀惕的斗爭。札木合率札答闌部族三萬人進攻成吉思汗的答闌巴勒主惕,成吉思汗也率領三萬人與之對抗。成吉思汗被札木合所迫,退入斡難河的哲列捏狹地。這就是著名的“十三個古列延戰役”。1201年,合答斤族、撒勒只兀惕族、朵兒邊族、塔塔兒部、乃蠻部、蔑兒乞惕部與泰亦赤兀惕部推舉札只刺歹族人的札木合為合罕。于是以札木合為一方,以成吉思汗與王罕為另一方,雙方戰于闊亦田,札木合失敗了,成吉思汗征服了塔塔兒部,史稱“闊亦田戰役。”札木合不甘心失敗,勾結客列亦惕部的王罕和桑昆進攻成吉思汗,結果札木合逃跑,客列亦惕滅亡,王罕被殺。史稱“卯溫都兒戰役”。這時,西邊的乃蠻部對成吉思汗構成威脅,成吉思汗為粉碎札木合與乃蠻塔陽罕的聯盟,身先士卒,勢如破竹,不可阻擋。成吉思汗包圍了納忽昆山,塔陽罕被殺,乃蠻部滅亡,札木合在儻魯山被擒。成吉思汗用了十七年的時間,統一了漠南漠北,建立了封建的蒙古汗國。接著,《蒙古秘史》記敘了成吉思汗揮鞭西向,遠征西夏,花剌子模等國的情景,還寫到成吉思汗長子術赤和次子察合臺之間對權利的爭執,最后寫到窩闊臺即位。《蒙古秘史》記敘了蒙古社會封建化的偉大歷程。
在《蒙古秘史》中,成吉思汗作為一個具有遠見卓識的封建階級的政治家,才華橫溢的軍事家,蒙古民族利益的代表和蒙古民族團結的旗幟,出現在歷史的和文學的舞臺上。作品描繪了他出色的組織才能,成吉思汗敢于蔑視和打破舊的親族關系和階級關系,組成了“那可兒集團”即伴當集團,不分尊卑貴賤、不分氏族、組織和利用了各種社會勢力。與成吉思汗結成伴當的既有他的親族,也有來自其他部落的人,還有投降過來的敵人,札木合被俘時,成吉思汗還邀之為伴,足見這位封建階級政治家的襟懷和風度。
《蒙古秘史》描繪了成吉思汗的雄才大略和縱橫捭闔的指揮能力。他早已看透了克烈部王罕的昏庸與其子桑昆的驕縱愚蠢,但還是與之結成聯盟,先消滅其世仇蔑兒乞惕部、泰亦赤兀惕部、塔塔兒部,然后再消滅王罕的勢力。消滅乃蠻乃是一場硬仗,他制定了行之有效的作戰方案。當他得知乃蠻部落的馬比自己的馬強壯時,就按兵不動,精心喂馬并虛張聲勢,在夜晚讓人點火五處,滅了乃蠻的威風。《蒙古秘史》還描繪了成吉思汗軍隊嚴明軍紀、賞罰分明、執法如山。在與塔塔兒部落作戰時,有三人因貪財而貽誤軍務,成吉思汗派者別、忽必來二人前去把他們所獲的馬群及其他物資一概沒收。別勒古臺是成吉思汗的親弟弟,屢有戰功,但因對外泄漏了黃金家族所議之事,因而下令他今后不能參加重要會議,只可理外事。當然,《蒙古秘史》也沒有掩蓋這位封建階級的政治家狡黠善變、強露虛飾的一面,這歷史的與民族的、民族的與鄉土的特征集于一身,真實地反映了這個歷史人物性格的多面性與復雜性。
這部蒙古族的第一部歷史文學巨著在語言上采用了散韻結合的形式,在敘事時采用散文,在對話時采用韻文,散文與韻文互相配合,和諧統一,天衣無縫。《蒙古秘史》集蒙古族的口頭傳說、詩歌、諺語、格言、贊詞之大成,為蒙古民族語言藝術之寶庫。例如作品這樣描繪了社會的動亂:“星天旋轉,諸國征戰,連上床鋪睡覺的工夫也沒有,互相搶奪、掠奪……沒有思考,余暇只有盡力行事。沒有逃避的地方,只有沖鋒打仗,沒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殺伐。”率直坦誠的傾訴,表明了人民在連綿的戰火中對和平安定生活的響往。令人驚嘆的是,這樣的語言俯拾即是,例如“在駿馬的尾巴上,飄散著云和霧。在乘馬的鬃上,揚起太陽的紅光。”這樣的語言雄健渾厚,含蓄雋永。
《蒙古秘史》敘述的是草原的變革,描繪和謳歌的是草原的英雄。其文化環境具有草原特色。《秘史》一開始就寫朵奔篾兒干的末子孛端察兒被他的哥哥拋棄后,住在斡難河邊的草柵中馴養獵鷹,過著狩獵生活。作品寫道:到了春天,野鴨飛來的時候,就把黃鷹空餓了放出去,捕捉的野鴨很多,吃不完,而且:“每一個干樹枝上,都掛著野獸的后腿,每一個枯樹枝上,都掛著兩三個野鳥,有的都腐臭了。”這是一幅蒙古民族古代游牧社會的風俗畫。
《蒙古秘史》具有歷史學的、文學的、民族學的多種價值。它系統全面地反映了13世紀蒙古的社會制度、生活習俗、文化遺產、宗教信仰以及蒙古軍隊的組織機構、戰略戰術等,可以說是蒙古族13世紀的百科全書。
上一篇:草原文化·史傳典籍的輝煌·《蒙古源流》
下一篇:齊魯文化·文學與書畫·《金瓶梅》《聊齋志異》《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