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文化·文學奇葩·英雄史詩《格薩爾王傳》
《格薩爾王傳》是一部結構宏偉、卷帙浩繁,世界上罕見的敘事長詩。它的產生年代,眾說紛紜,目前以5、6世紀產生并連續發展說最為有力。它是根據歷史上存在過的英雄人物的事跡,經過藏族勞動人民(包括《格薩爾》藝人)不斷構思、創作、加工、流傳而形成的。
《格薩爾王傳》所反映的生活畫面十分廣闊,有關青藏高原上藏族人民(也包括其他民族)的生產生活、風俗習慣、宗教信仰、文化活動、道德風尚、政治結構、軍事組織、階級關系、民族交往、歷史發展等等都在史詩中得到反映。《格薩爾王傳》的中心人物是藏族地區傳說為“嶺”國的格薩爾王,史詩的中心思想是為民除害,保衛家園,史詩的主要內容是戰爭。
《格薩爾王傳》大約有一百多部。據對三十九部的統計看,就有二十四萬多詩行。目前有公開出版的《天嶺卜筮》《英雄誕生》《賽馬稱王》《降魔》《霍嶺大戰》(上、下部)、《姜嶺大戰》等四十余部。
史詩講述的基本故事是:格薩爾原是天上白梵天王的小兒子,后來,因為天下妖魔作怪,百姓遭殃,便被觀音菩薩派往地界為民除害。為了給神子找人間的生身之母,蓮花生設計將龍王的三女兒尕姆討來,賜給尕部落的首領為妻。后來,尕部與嶺國發生仇殺,嶺國起兵,殺敗尕部落,搶走其妻龍女尕姆、嫁給嶺國首領僧倫,于是,天神之子格薩爾就在嶺國降生。格薩爾長大后娶美麗的珠牡為妻,借神力稱王,并開始了為民除害的征戰。嶺國軍民在格薩爾王的帶領下,與北地魔國、霍爾、姜、門域、大食、察瓦絨等數十個國家發生了戰爭,在這些戰爭中,嶺國取得了勝利,格薩爾王征服了一個又一個的部落王國,消滅了那些邦國的惡魔君主,受到嶺國上下的歡迎。
從史詩的基本故事看,《格薩爾王傳》是一部描寫和反映藏族古代部落分立,互相征戰掠奪,最后走向統一的宏篇巨制。整部史詩既歌頌了格薩爾和嶺國的英雄們保護百姓、為民除害的大義精神和崇高品行;又形象地反映了在戰亂中廣大民眾的痛苦以及他們反抗侵略、保衛家鄉的堅強意志。同時,深刻地揭露了反動統治階級欺壓、掠奪庶民百姓的猙獰面目。史詩還表達了藏族人民不斷開發財源、改善生活,尋求統一,向往安居樂業的美好追求。
《格薩爾王傳》是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創作方法高度結合的生動體現,它以豐富的想象,極其生動地塑造了以格薩爾為首的眾多典型形象。史詩的體裁,采用藏族傳統的說唱體藝術形式,既有唱詞,又有敘述,頌散結合,為廣大藏族人民所喜聞樂唱。說唱詞一般采用多段回環體和自由體民歌的形式,再加上民間諺語、贊詞、神話的運用,使故事變得生動形象,情節曲折,氣勢磅礴,語言活潑、流暢、清新、豐富。
《格薩爾王傳》是在古代神話、傳說、故事、民歌、諺語等民間文學豐富、厚實的基礎上產生的,它汲取古代民間文學的精華,從而進一步滋潤、豐富和發展了這些民間文學,具有極高的思想性和藝術性,成為藏族和祖國文學發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文學瑰寶。
《格薩爾王傳》從西藏流傳到北方大草原,現已在蒙古族、土族、納西族等民族中流傳,甚至還流傳在蒙古人民共和國、前蘇聯布里亞特、不丹、尼泊爾、巴基斯坦等國家和地區。同時,它被譯成法、英、俄等多種文字,并在國內外形成了《格薩爾王傳》研究的專門學科。
上一篇:臺灣文化·臺灣原始社會文化遺址及出土文物·芝山巖文化
下一篇:草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