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文化·臺灣土著民族及其民情風俗·排灣人的五年祭和喪葬習俗
排灣人古稱“邦尉”,發祥于中央山脈的大武山峰。排灣人有自己獨特的各種節日,其中五年一次的迎祖靈、祈福祥活動,是所謂節慶活動中最為古老也最隆重的祭典,一般持續一星期至十天以上。五年祭的祭典活動,在“祖靈屋”前面進行,祖靈屋是他們專門用于祭祖的圣地,是為遠祖靈魂返鄉的暫居所。屋內擺供著各種祭品,有山鹿角骨、山豬牙、米酒和武器等。祭典活動開始時,先由女巫師和男祭司率眾拜天地和各種神靈,然后穿著原始的傳統彩衣的排灣人踏著古老的舞步,隨著民族歌聲的節拍,繞成一長隊,一圈一圈地回轉著,為祖先祝愿。祈?;顒又筮M行槍刺善靈球活動。善靈球用山藤編扎而成,其中有五個球代表幸運、豐收、健康、婚姻和英雄,誰刺到表示有好運。槍刺善靈球活動在用竹竿和木板搭成的臺上進行,參加者自備竹竿,竿前插有尖刺,雙手持竿坐在祭塔周圍。當女巫師用燃著的小米梗迎神并念完咒語后,人們高唱圣歌,男祭司把準備好的善靈球拋向空中,這時刺手把竹竿刺向球落的地方,看誰先刺到。刺到者,依一定禮數接受長老及族人、親友的祝賀。然后人們載歌載舞,祈求平安幸福。
排灣人的喪葬習俗很奇特,不用棺材,也不火化,而是將死者尸體埋于室外地洞里。那是一間石頭房子,房子里挖幾個長寬各一米,深四米左右的大石坑,四周砌石塊,死者埋于坑里。死者親屬為其穿彩衣,著新帽,并扶起,如坐勢,雙手交叉膝蓋上,然后用毯子或麻布包裹起來,送去安葬,其生前用品如刀槍、箭、弓等均隨身陪葬(煙袋、煙筒除外)。妻和十八歲以下兒女不能參加,以免觸景生情,過于悲傷。安葬時先將尸體放在石坑內,然后一層土一塊石地掩埋。安葬后,以酒飯答謝送葬者。送走親友后,死者家屬要在石屋里守靈一個月,吃宿在石屋內,把灶火保護好,不讓息滅。如遇灶火熄滅,家屬要立即離開,以免招災。一個月后,家屬請巫師來念經祈禱。此后一年內,家屬不能開玩笑,以示哀痛,長者死了,后輩要戴孝(穿孝服)以示孝道。
上一篇:齊魯文化·經濟與科技·扁鵲的醫術
下一篇:天山文化·別具一格的節日娛樂活動·摔跤與射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