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文化·臺灣的文化教育和科技·臺灣的科學技術和新竹科學園區
在臺灣,對科學技術的研究和采用,不過是近幾十年的事。從目前看,臺灣的科技研究大體可分為三大系統:偏重于學術理論方面的研究;從事技術引進等的應用技術;軍事科學方面的研究。
臺灣科學研究基礎比較薄弱,技術方面多依附發達國家,長期從歐美和日本購得技術與關鍵的生產設備,利用島內有利條件,促進經濟發展。近幾十年來歐美和日本把臺灣當作競爭對手,拒絕把科技轉讓臺灣,造成了臺灣產業升級的困難。臺灣只好通過自己發展科技來求出路。
臺灣在科技方面表現出了自己的特點:其一,發展科技的主要途徑在于引進,引進后加以消化和應用;其二,發展科技的方針,以具有實用性為主體,對基礎性、前瞻性的研究比較淡漠;其三,研究體制實行“官、民、學”三位一體,即發揮官、民兩方面的積極性。近年來,臺灣特別注意培養科技人才,大力開展高科技的研究和應用,以發展高科技產業。
臺灣高科技產業主要集中于新竹科學園區,和南部科學園區。素有臺灣硅谷之稱的新竹科學園區,成立于1980年,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已成了臺灣高科技發展的主力。1993年的數字表明,新竹科學園區有廠商近150家,營業額達1300億元新臺幣,從業人員約2.8萬人(其中中專畢業以上人員為1.34萬人)擁有集成電路、電腦及輔助設備、通訊、光電、精密機械、生物技術等六大產業,其中集成電路和電腦兩大產業發展最快,成績最顯著,兩項產值占園區總產值的90%以上,為園區高科技產業的主體。單集成電路一項,1994年臺灣已成為繼美國和日本之后的全球集成電路的第三大生產地區。1994年,臺灣當局推出了《科學園區未來十年發展遠景規劃方案》,除了加速興建峨嵋、香山、湖口三座科技工業區,并將投資1000億元新臺幣在新竹興建多功能的“科學工業城”,使之成為亞洲地區規劃最完善的科技中心。到2005年,園區從業人員將擴充到十萬人(其中中專畢業以上人員將增加到五萬人),以上六大產業總值將達一萬億元新臺幣,占臺灣制造業產值的11.7%,其中集成電路工業產值將達3600億新臺幣,連同南部園區將為7200億新臺幣,占全球產量的百分之二十。那時,臺灣將成為科技島。
上一篇:臺灣文化·臺灣的戲劇和歌謠·臺灣的南管和歌仔戲
下一篇:臺灣文化·臺灣的戲劇和歌謠·臺灣的話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