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趣談·周紹良
周紹良(1917~ ),安徽東至人。清末兩江總督、閩浙總督周馥后裔。歷史學家。精考據及文物鑒賞,于歷史、文學、藝術、佛學均有建樹。主要著作有《唐代墓志匯編》《敦煌變文匯錄》《清代名墨談叢》《蓄墨小言》等。
惜墨如金
周紹良喜藏墨,有“惜墨如金”之譽。先生出身世家,他的長輩和兄弟都是中國文壇享有盛譽的文人學者。舊時代的書香門第在交往中常常以墨相饋贈,甚至于嫁娶也以墨為賀禮。除了這種墨以外,周家還有專為祝壽的禮品——壽禮墨,比如分裝匣內的“八仙人墨”等等。幼小的周紹良在家中見過許多涂金施彩、上面刻有漂亮圖案的墨錠,他常常拿在手里欣賞把玩。長大以后,他愛好起美術,并受到魯迅先生喜歡版畫的影響,認為墨上所刻的圖案體現了中國傳統的木刻藝術和造型藝術,是一種精美的“版畫”,于是他在用墨的同時,也就留心搜集和保存起墨來。
周先生先后收存了200多種年號墨,他本人認為尤以“吳叔大玄粟齋墨”和“道光御墨”最為珍貴。
吳叔大是明代晚期興起的墨工,安徽休寧人。善制仿古墨,自設墨肆“玄粟齋”,曾創造過36丸義墨。“天琛”、“千秋光”等都是他的精心杰作。吳叔大造墨由明入清經歷崇禎、順治兩朝,后傳業于清代最為著名的制墨大師曹素功。周先生收藏的“玄粟齋墨”蓊然有光,陽光照射下云霞四起,歷數百年歷史滄桑,如今早已是鳳毛麟角。
“御墨”顧名思義是皇帝所用的墨。唐代以后,設有墨務官專門制造“御墨”。清康熙年間,內務府秘書處也設庫掌、匠役,專門制墨。有清一朝,幾乎每一代皇帝都有用墨,但只有康熙和乾隆有御墨傳世,周紹良先生竟找到一枚道光皇帝的墨,真是難得!
周先生還收藏了大量清代名流自用墨。自用墨大都由用者題詞、設計,由墨工生產。這類墨文化氣息極濃,而且都融入文人名家的意趣,頗有欣賞價值。周紹良的名流墨有周亮工、宋犖、曹寅、劉墉等“文人自娛”品,也有與曾國藩、聶士成、梁啟超、張謇等近代名人朝夕相伴的自制墨品。周先生對所藏古墨分別著錄,并施以氈拓,加注小跋,在香港《大公報·文史周刊》撰文發表。以后,又將有關文人的自用墨考證資料匯集成《蓄墨小言》一書刊行。
清代的墨鋪都有字號,墨上往往刻著字號和制墨者的名字,形成特有的“品牌”,這是一種極具中國傳統文化意味的現象。周紹良根據他收藏的形形色色的墨上的名稱記載,考證鋪子名和人名的關系,編輯整理了一部力作,這就是《清代名墨談叢》,有人評價這部書是建國以來第一本“中國墨史”。
周紹良著《清代名墨談叢》書影
周紹良著《蓄墨小言》書影
周紹良著《馂余雜記》書影
蒼龍珠墨拓片
含經味道墨拓片
胡開文制墨拓片
上一篇:信札趣談·周恩來
下一篇:閑章趣談·唐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