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狐趙之爭
趙盾的父親趙衰是晉文公時代的元老與功臣,隨同晉文公重耳流亡十九年。他足智多謀,功勞赫赫。最初流亡狄國時,趙衰娶了一名叫“叔隗”的狄女,生下了趙盾。后來晉惠公派人潛入狄國,準備暗殺重耳,重耳和趙衰等人不得不離開狄國,開始新一輪的流亡。這時趙盾還年幼,趙衰無法把他帶在身旁,就留在狄國由母親養大。
后來流亡集團回到晉國,重耳成為晉文公,趙衰也成為一代功臣。晉文公為了對趙衰多年來的忠心表示感謝,將自己的女兒(后來被稱為“趙姬”)嫁給了趙衰,并生了三個兒子。
趙衰喜新厭舊,并不想念狄國的妻子和兒子,壓根沒有想過把他們接回晉國。心地善良的趙姬卻一直提醒趙衰將狄國的妻兒接回國,但是趙衰拒絕了。
趙姬對趙衰說:“有了新寵就忘了舊愛,這樣做不太好,如何使人信服呢?一定要將她們母子二人接回來。”趙衰之所以不想迎回叔隗與趙盾,可能還有一個擔心,就是怕趙姬會吃醋。這女人要是吃醋了,往老爹晉文公那兒一說壞話,趙衰的地位就不穩固了。既然趙姬如此堅持,趙衰就答應了。
趙盾和他的母親從狄國返回晉國。
趙姬見趙盾一表人才,很有才干,非常喜歡。向父親晉文公請求,讓趙盾成為趙衰的嫡子。趙盾成為嫡子,意味著趙盾的母親叔隗將成為趙衰的正夫人。而趙姬只能是庶夫人,名位排在叔隗之下。趙姬這名女子真的非常偉大,善良且寬容,又富有智慧。倘若沒有她對趙盾的鼎力支持,趙氏能否成就數百年的基業確實是個未知數。
晉文公對趙衰十分信任,晉國組建三軍時想任命他為中軍元帥,實際上也是三軍總司令。趙衰卻勇于讓賢,推薦郤縠為中軍司令;晉文公打算讓他出任下軍司令,他又一次推讓給欒枝與先軫。
直到晉文公八年(公元前629年),晉國組建新上軍與新下軍。趙衰擔任了新下軍司令,才算正式進入到軍界的高層,后來他還擔任過上軍副司令與中軍副司令。
三軍正副司令共有六位,趙衰在中軍副司令的位置上待了五年,直至去世。他死于公元前622年,即秦穆公與晉襄公去世的前一年。令人奇怪的是,這一年三軍六位高級指揮官中,竟然死了四位,即先且居、趙衰、欒枝和胥臣。
四位司令級的將軍在同一年去世,實在令人難以置信,史料對此記載十分簡略,無法了解四人的死亡原因。這一重大事件,也表明晉國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晉文公那一代的謀臣武將基本不在人世,權力就落在第二代的身上。
四位大將在同一年去世,晉國軍事高層人事將面臨巨大的變動。晉襄公不得不考慮將晉國的軍事力量由原先的五個軍整編為三個軍。即裁撤了新上軍和新下軍,保留原先的上、中和下三軍。
誰將出任權位最重的中軍元帥一職呢?
晉國是軍政合一的國家,軍隊的最高統帥同時也是國家的首席執政。只要擔任中軍司令一職,就意味著同時也成為宰相級的權臣。
在追隨晉文公重耳流亡的功臣中,最顯赫的人物便是狐偃與趙衰,狐偃的兒子狐射姑與趙衰的兒子趙盾成為中軍元帥最有力的競爭者。
起初晉襄公打算任命狐射姑為中軍元帥,趙盾為副元帥。正當委任令要下達時,晉國的元老之一、趙衰的老部下陽處父結束在衛國的國事訪問返回晉國。在狐和趙兩大家族中,陽處父是偏向趙氏的。他力勸晉襄公任命趙盾為中軍司令,極力稱贊趙盾有治國之才,并說道:“中軍元帥必須讓有才能的人來擔任,如此才是國家之福。”
陽處父的言下之意,趙盾的才干要遠遠超過狐射姑。
晉襄公權衡再三,最后采納陽處父的意見,將狐射姑與趙盾的位置做了對調,即趙盾出任中軍元帥,狐射姑出任中軍副元帥,這意味著趙盾掌控了軍政大權。
趙盾的確是非常有才能的人,他上任后,雷厲風行地進行內政改革,成為令人矚目的政治新星。根據史書的記載,趙盾“制事典、正法罪、辟獄刑,董逋逃,由質要,治舊污,本秩禮,續常職,出滯淹”。就是制定各項法律,清理訴訟案,加強對國家通緝犯的追捕。并且治理政治腐敗問題,恢復社會正常秩序,提拔下層優秀人才等。
位居趙盾之下,狐射姑焉能吞下這口惡氣?
當年(公元前621年)八月,晉襄公病逝。
由于晉襄公嫡子夷皋年紀還小,為了保持晉國的穩定與霸業,大臣們傾向選擇年長的接班人。但在接班人選的問題上,狐射姑與趙盾針鋒相對。使得狐和趙的矛盾由隱蔽走向公開,沖突迅速升級。
趙盾和狐射姑各推出一位候選人。
趙盾推出的候選人是公子雍,公子雍是晉文公之子,晉襄公的庶弟。公子雍此時正在秦國,他為什么去了秦國,史書沒有詳細記載。結合這一年秦穆公去世的事件,估計他可能是去參加秦穆公的葬禮。
如果這個推斷成立,可以判斷趙盾主政之后晉國在外交政策上出現了大調整。即積極恢復與秦國的友好外交,以保證晉國在東進過程中避免西線的沖突。趙盾認為公子雍具有四大優勢,第一,德才兼備且心地善良;第二,年齡比較大,可以勝任管理國家的重任;第三,深受晉文公的喜愛,有利于得到老臣們的支持;第四,與秦國的關系比較好,有利于發展與秦國的友好關系,穩住秦國是晉國的基本國策。
狐射姑推出的候選人是公子樂,公子樂是晉文公與文嬴的兒子。文嬴就是懷嬴,秦穆公的女兒,先是嫁給晉懷公,后又嫁給晉文公的那個有個性的女子。秦穆公對晉文公登上君位起了決定性的作用,所以在晉文公眾多的妻子中文嬴地位是非常特殊的。
狐射姑的父親狐偃是個很精明的人,他可能有意贏得文嬴的信任。狐家與文嬴的關系非常密切,因而狐射姑力主由文嬴的兒子公子樂來繼任君位。他的理由是既然晉國的基本國策是要緩和與秦國的關系,公子樂作為秦穆公的外孫當然是最佳的人選。
狐射姑的提議令趙盾勃然大怒,他罵道:“在晉文公的后宮中,文嬴本來地位就很低,只位列第九。何況這個女人先嫁懷公,再嫁文公,淫蕩下賤。她的兒子公子樂在陳國當外交官,陳國不過只是個小國,這個職位也是比較低的。母子兩人均地位較低,而讓地位低的人來統治國家,國家怎么可能安定?相反,公子雍的母親在文公諸夫人中,位列第二。她又深受晉文公的喜愛,這是國人皆知的事實,大臣與百姓都會接受的。”
晉國的卿族勢力強大,趙盾居然可以將晉文公的夫人文嬴大罵一通。這里的原因是文嬴曾經在殽山之役后,放走了秦國的三位大將并最終導致先軫之死,晉國人對文嬴確實沒有好感。然而狐氏與趙氏同為晉國最負聲望的家族,狐射姑面對趙盾的指責并不示軟。仍然一意孤行,決心與趙盾對抗到底。
只要能將公子樂推上君主的寶座,狐射姑就是大功臣。就憑著趙盾幾句對國母的痛罵,到時可以輕松地擠掉趙盾。立君之爭,使得狐和趙兩大家族的對抗急劇升溫,一場權力之爭漸趨高潮。
當時公子雍在秦國,公子樂在陳國。趙盾派先蔑和士會兩人前往秦國,迎接公子雍回國;而狐射姑也派人前往陳國,迎接公子樂。趙盾與狐射姑均手握重兵,一旦兩位候選人回到晉國勢必面臨軍隊的分裂,挑起晉國的內戰。
作為中軍總司令的趙盾一不做,二不休,為了徹底清除隱患,他干脆派出刺客將公子樂刺死。這樣一來,狐射姑在斗爭的天平上失去了砝碼。
狐射姑轉而將怒氣發泄到陽處父的身上。
如果不是陽處父力勸晉襄公改變決定,此時的中軍大元帥怎么能由趙盾來擔任呢?狐射姑惡念頓生,派人殺死陽處父。這一沖動之舉葬送了自己的前途,也葬送了狐家的前途。殺死了陽處父之后,趙盾立即介入此事的調查。逮捕并處死殺死陽處父的兇手,并且牽出了幕后主謀狐射姑。
狐射姑沒有其他的選擇,只有逃亡一路,他逃到狄國避難。在晉國最有勢力的狐家,權力一夜之間崩潰,狐氏退出晉國的權力核心。后來逃到狄國的狐射姑對趙衰和趙盾父子有一個評價:“趙衰,冬日之日也;趙盾,夏日之日也。”趙衰像冬天的太陽一樣,使人感到溫暖;而趙盾像夏天的太陽一樣,烈日灼人,令人畏懼。烈日灼人,這正是趙盾的特點。從執掌軍隊與內政以來,他體現出了果斷的魄力。雷厲風行,精力充沛,勇于任事。作為趙盾的政敵,狐射姑用最簡練的“夏日之日”四個字非常貼切地評價他的對手。
狐射姑失敗了,然而立君之爭并沒有結束。
先蔑與士會兩人前往秦國,會見秦康公。當時晉秦兩國關系稍稍緩和,秦康公也樂意由公子雍回到晉國擔任國君。秦國主要向西擴張,而晉國主要向東發展。兩國的基本戰略取向決定了兩個鄰國都希望結束敵對,秦康公答應派遣軍隊護送公子雍返回晉國。
先蔑與士會兩人圓滿完成了這次使命,歡歡喜喜地返回晉國。沒想到就在這個時候,晉國立君之事又節外生枝。
由于晉襄公去世得比較早,也比較突然。原先立為太子的夷皋尚年幼,所以以趙盾為首的大臣都認為不宜立為君主。但是晉襄公的遺孀,即夷皋的母親穆嬴可不高興啦,天天抱著小太子,到朝廷上又哭又鬧:“襄公尸骨未寒,太子又犯了什么過錯呢?你們卻不立他為君主,反倒到國外去尋找接班人,你們究竟要如何處置這個孩子啊?”
鬧完朝廷,穆嬴跑到趙盾家去,又是叩頭又是哭的:“襄公去世前,曾經把這個孩子托付給您。說這孩子要是可以成材的話就是受了您的恩賜;要是這孩子不能成材,他在九泉之下,也會埋怨您的。現在襄公剛剛去世,遺言還余音繞梁。可是您卻已經不把先主的話當一回事了,這究竟是為什么呢?”
看來穆嬴這個女人很不簡單,從其名字看,這個晉襄公夫人也可能是秦國人,此女子確實頗有鍥而不舍的精神。穆嬴作為前第一夫人,天天這樣吵鬧。大臣們又得罪不得,覺得很不好辦。又怕她吵下去,會惹出更多的亂子。趙盾就與其他重臣商量,最后決定更立太子夷皋為君主繼承人,這就是后來的晉靈公。
更立接班人,到底趙盾有沒有自己的小算盤呢?可能有;否則以他“夏日之日”、烈日灼人的性格,何至于受制于一個女子呢?也許趙盾認為君主年幼,反倒可以讓自己大權在握,當然這只是猜測。
從秦國返回的先篾與士會看到立君之事發生如此巨變,感到非常的憤怒。兩人為了國家利益出使秦國,目標是迎接公子雍返回晉國登位。而這群國內的政客們卻趁他們不在之時,不經他們的同意,就將夷皋擁上君位。這不僅使晉國失信于秦國,更使先篾和士會兩人蒙受了羞恥。
就在這個時候,秦康公派出軍隊護送公子雍回晉國了,護送的軍隊已經進入了晉國的國境,趙盾決定以武力阻止秦國軍隊進一步深入。晉國在這件事情上做得很糟,起初要求秦國人護送公子雍回國。當秦國人來了之后,卻要以兵戎相見,晉國政府在道義上先輸一招了。
為了阻止秦軍前進,趙盾集結了龐大的軍隊,三軍總動員。此時晉國三軍的人事安排是中軍總司令趙盾,副司令先克;上軍總司令箕鄭,副司令荀林父;下軍總司令先蔑,副司令先都。狐氏家族的勢力被清除,趙氏與先氏兩大家族在晉國三軍中占重要地位。
晉國出動三軍的兵力來對付秦軍的護送部隊,有點殺雞用牛刀的味道;同時表明趙盾要堅決阻止公子雍回國。秦軍護衛隊在晉國的令狐地區(今山西省臨猗縣西南)受到了晉國軍隊的阻擊,晉軍傾巢而出。秦軍焉是對手,一時間被打得狼狽鼠竄。
雖然晉軍取得了勝利,但是晉國卻違約失信在先,這使先蔑深感恥辱。這位下軍總司令索性秘密離開晉軍,尾隨秦軍去了秦國。與先蔑同行的還有和他一同出使秦國的士會。晉國是一個軍國主義國家,軍人奉行一系列武士行為準則,信義即是其一。晉國違背信義,先蔑和士會作為一名武士,深感有辱名譽,便離晉赴秦了。
這場戰役雖然晉國獲勝,但是從戰略上說,晉國卻是很失敗。
原本晉國與秦國關系有所緩和,經此一役兩國關系再度陷入僵局,這使晉國西翼再度受到秦國的威脅;另外,趙盾扶植起來的晉靈公,根本是個比阿斗還不如的人物。關于晉靈公的種種惡行留到后文再說,先來看看秦晉再度交惡帶來的后果。
上一篇:熊通自立為王,楚國登上春秋舞臺-春秋故事-春秋時代歷史
下一篇:狗尾續貂-春秋故事-春秋時代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