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趣談·鄭逸梅
鄭逸梅(1895~1992),江蘇吳縣人。南社社員。文史掌故作家,素以撰寫清末民初文壇名人逸事著稱。20世紀20年代初曾任多種報刊主編,兼《申報》《新聞報》《時報》特約撰述,被譽為“補白大王”。建國后歷任多所大學文學教授。生前系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上海市文史研究館館員。
收藏南社資料
鄭逸梅先生一生從事過新聞、教育、電影編劇等職業(yè)。他收藏有金石書畫、書報雜志、文房四寶、信札名片等,幾乎無所不及,可以說是見一樣愛一樣。鄭老曾在一篇文章中寫道:“我好像開一個舊貨的鋪子,什么都要,破銅爛鐵,零縑殘柬,我都認為是有用之物?!?br>
青年時代,鄭逸梅與辛亥革命時的革命文學團體—南社的重要人物柳亞子、高天梅、李叔同、陳巢高、高吹萬、蘇曼殊、胡蘊、余壽頤等皆有交往,南社成員1000余人,他認識1/3左右。熱衷于收藏的鄭逸梅,當時就留心收集南社的各種資料。社員的著作,或由人贈送,或自己購買,星星點點,積累很多。社員中有好幾位是報章雜志的編輯,采登了較多的社友作品,對此,他也全部保存起來。尤其是南社社員的信札,哪怕片紙只言,他都用心收藏。70多年過去,這些資料在別處已無法尋覓,只有在鄭逸梅那里仍保存完好。他對這些藏品反復鉆研、分析、整理、考證,理出了南社的成立始末、活動情況和取得的成就,并為170余名社員作了小傳,于1989年寫成了洋洋數(shù)十萬字的《南社叢談》一書,交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以后又遵約編成《南社詩選》一書。他那煉石補天之作,不僅是對半個世紀前這段文壇往事的追憶,更是他個人研究成果的記錄。這一成就的取得,是他對藏品進行橫向探討的結果。
集火花10萬種
鄭逸梅先生在清末民初時就開始集藏火花。他集火花達10萬多種。我國本沒有火柴,以往都用火石取火,清末才有火柴的輸入,有些老人叫它“洋取燈”。最初是“龍頭牌”的,盒的正面繪一龍頭,反面有橢圓形的黑邊,四角鏤空,旁綴二花,中間印英文“瑞昌公司”。公司不久歇業(yè),故“龍頭牌”行期很短。以后,有家燮昌火柴公司出了“姜太公釣魚”的火柴商標,隨即又沒有了。這些火柴商標,鄭老均有收藏。他的收藏可說是一部中國的火柴發(fā)展史。
清末民國火花一組
名人名片千余種
“‘名片’也是我集藏物品之一,當然我所收藏的都是些名人名片,約千種?!编嵰菝废壬凇段抑安邸薄芬晃闹腥绱藢懙馈?br>
名片,漢代稱謁,漢末改稱“名刺”,原用削木書字,后雖改用紙寫,仍延用刺名。清代稱名帖,考究者帖用織綿,并用大紅絨為字。當年帖的大小是根據(jù)主人地位的高低而定,地位越高名片越大。鄭老收藏的名片有大中小之分,最大的名片如同16K的雜志似的,梅紅色,那時攜帶這種大片,極不方便,為了不被弄臟、折壞,皆裝在一種長方形的扁木盒中,這種做工精巧的木盒,多以楠木、椐木和紅木制成,有的鑲有螺鈿,有的雕花刻字,也有的鑲嵌銅飾。這種稱之為拜盒者,多由隨身傭人攜帶,到了某某府前,呈上拜盒。主人從盒中取出紅紙書寫的名片,知道貴客臨門,立即開門迎接。鄭逸梅所收藏的梅紅大片皆為清末顯赫人物,如康有為、譚嗣同、曾國藩和李鴻章等的名帖。
鄭老先生收藏的最小名片,大小如同一張郵票,是以善畫竹而聞名東南的畫家申石伽所用。這位大畫家別出心裁,名片上的大名,僅有綠豆般大小,遇有眼神不靈者,手捧名片,一籌莫展,不知道遞過微型名片的主人,即是大名鼎鼎的申石伽,為了不失禮,也只好說:久仰大名。可手中的名片卻是倒拿著。另一位丹青名手吳湖帆極愛米芾的書法,即從米南宮字帖中選出所需之字,設法放大或縮小,湊成統(tǒng)一的行書體印在自己的名片上,這種別具一格的書法名片,因鄭老和吳湖帆同是文友,故有收藏。上世紀20年代,照相術還不普遍,揚州小說家黃少芹即在名片上印上自己的尊容,這種當年時髦而又新鮮的名片,鄭老也有收藏。
鄭老收藏著一張很奇特的名片,名片主人為蔡爾康。這張名片也許是當年最長的名片。說它長,并非名片本身超長,而是主人介紹自己超長。這張小小的石印名片上,密密麻麻印滿了字。中間有“震旦江蘇上海蔡爾康”。下附有極小的小字:“字子,號紫黻,晚號支佛,外號鑄鐵庵主、縷馨仙史。清帝遜位后,改號采芝翁?!庇疑辖牵瑒t有“四品銜分部主事,奏保經(jīng)濟特科,大舉優(yōu)恩黃生。歷辦《申報》副主筆,《滬報》總主筆,《新聞報》開創(chuàng)正主筆,《南洋官報》采訪委員;歷掌《萬國公報》廣學會正翻譯”。左下角則有“世居老北門內(nèi)西穿星街十九號,通訊處:老西門北敦潤里二十五號”。這張名片不加標點符號,數(shù)一數(shù),竟有126字之多,片主尤感介紹不夠詳細,又在名片的反面印了他的著作十多種。鄭逸梅在一篇文章中評論這張名片寫道:“這位蔡爾康,的確是報界的前輩,但不知道的看見這幀怪名片,也許認為此人患有精神病?!?br>
清末名片
妓女名片,也許有人不屑一顧,可鄭逸梅也當成收藏品加以珍藏。這種名片,其頭銜多為某某花園大總統(tǒng)、某某女兒國三公主等,還有的印著“林黛玉”、“王熙鳳”等綽號,這類風靡一時的名片,當今已成為難求的藏品,出高價也難覓一張。
鄭老藏有專貯太史公的名片冊,封面上“名標翰苑”四字為潘勤孟所題,冊內(nèi)不但有同治甲戌狀元陸潤庠、咸豐己未年狀元孫家鼎、光緒癸卯狀元王壽彭的名片,還有榜眼喻芹林、探花馮煦等人的名片,以及北洋政府徐世昌大總統(tǒng)的名片。
自謂“嗜扇成癖”
當今收藏折扇最講專題集藏的應屬鄭逸梅先生。先生自稱“嗜扇成癖”,集扇約600余柄,每扇備一錦袋。他的扇子大都成龍配套,富有情趣,用先生的話講“往往玩些花樣出來”。他藏有生肖扇12柄,由12位畫家執(zhí)筆,如柳漁笙的鼠、錢文彬的牛、張善的虎、洪庶安的兔、熊松泉的龍、胡藻斌的蛇、金碧艷的馬、張大壯的牛、朱文侯的猴、商笙百的雞、陳昔儔的狗、張聿光的豬,都很工致。他還有梅花扇10柄,有絳,有素,有綠,有墨,有雙鉤的,有沒骨的。又有五倫扇,父子的,王一亭書,王秀眉畫;兄弟的,謝公展畫,謝介子書;夫婦的,何萬廬書,顧青瑤畫;朋友的,20余人簽名題識;君臣的,不易配合,只能將就從事;楊哲子書,袁寒云(袁世凱次子袁克文)畫。又有老少扇,老的各人寫一壽字,關榕柞85歲,陳重威82歲,湯子章82歲,李芳芳113歲,宋文蔚82歲,莊清華82歲,盧鴻痕81歲,裘可桴80歲,喻長霖80歲,王同愈82歲,馬相伯96歲,沈心海80歲,伊立勛80歲,共13人,合1221歲。由蔣竹莊加跋。少的,莊翔聲子祖怡書,年12歲,孫味齏子大千畫水山,年13歲。又有革命扇,林森、陳其采、吳稚暉、陳樹人、薛篤弼、蔡子民書,經(jīng)亨頤畫。又有藝術扇,歐陽予倩、黎錦暉、江小鶼、張丹斧書,丁悚、光宇、淺予、少飛、籟鳴畫。又五朱(諧聲銖)十錢扇,五朱為汝珍、元樹、寶瑩、其石、圮瞻,5位都是朱姓;十錢為名山、瘦鐵、云鶴、石仙、一海、崇威、枕霞、海龍、問明、鼎,10位都是錢姓。又叛徒扇,文字叛徒胡適之書,藝術叛徒劉海粟畫。又雙鐵扇,錢瘦鐵、鄭鈍鐵二金石家拓印。又九云五松圖14柄,萬佛樓扇30柄,百芝千齡扇2柄。又某年獲得一古泉,有“龜鶴延年”4字,就集合20余人在扇頭上各畫一龜。一面由王一亭書“鶴壽”2字。扇面成套,扇骨也很講究,有湘妃的,象牙的,棕竹的,梅鹿的,紫檀的,玳瑁的,鳳眼的,檀香的,斑竹的,刻竹的,燙花的,桃絲的,烏木的,雞翅木的,羅漢竹的,嵌螺鈿的,銀絲棕的,波羅漆的,洋漆的,等等。
壯志不已藏尺牘
鄭逸梅多年收存名人書札尺牘,前后搜羅將近萬通,雖經(jīng)浩劫,損失殆盡,但他壯心不已,后來又復積得二三千之數(shù)。其中內(nèi)容,有學術性的,有歷史性的,有社會性的。他將書札尺牘裝黏成冊,自明朝至清代,至民國,至建國后。并將書札尺牘分為若干類,如小說家的,收集了劉鐵云、李伯元、李涵秋、張春帆、孫玉聲、包天笑、畢倚虹、程瞻廬、徐枕亞、張恨水等,成為一組。如畫家的,則將董香光、費曉樓、程庭鷺、顧若波、胡公壽、楊柏潤、吳昌碩、齊白石、張大千等集為一組,及人稱“三吳一馮”的吳湖帆、吳待秋、吳子深、馮超然,又成為一組。其他還有“蘇報”案主人陳蛻的,康有為稱為“天下第一奇士”丘菽園的,《孽海花》作者曾孟樸的,早年商務印書館《辭?!分骶庩憼柨模幩慕翘柎a王云五的,著《中國大文學史》謝無量的,前清大吏張之洞、端方、鐵良的,末代狀元劉春霖的,清末國子監(jiān)祭酒王懿榮的,郵票大王周今覺的,京劇兩巨子梅蘭芳、程硯秋的,上海文史館館長張元濟、江庸、金兆梓的,民初上海兩大書法家曾農(nóng)髯、李梅庵的,以及黃賓虹、譚延、羅振玉、邵力子、馬一浮、徐志摩、陳叔通等人的。以上諸札,不但寫作俱佳,且內(nèi)容也具有文獻史料價值。
鄭先生自謂集藏書札尺牘,有很多的便利和利益。其一不占地位,只須騰出一二抽屜,或小小的簡篋,就可解決;其二有歷史文獻價值,書札尺牘中所敘述的,往往有助于史實的考證;其三多率真語;其四可保存名家手澤;其五可裱成冊頁,也可裝為手卷,點綴書齋。因而他生前無論怎樣忙,每天必擠出些時間來,翻檢收藏,有如和前賢時彥,歡敘一堂,傾襟聯(lián)袂,胸懷間廓然開暢,一無掛礙,成為常規(guī)定例。鄭老先生遺憾的是同好太少,否則相互觀摩,相互交流,其樂定然無窮。
松壑飛泉 吳湖帆
紅梅雙蜂 齊白石
吳昌碩書札
梁漱溟信札
上一篇:楹聯(lián)趣談·鄭燮
下一篇:楹聯(lián)趣談·郭沫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