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韓原之戰
公元前651年,垂垂老矣的晉獻公終于一命嗚呼。
晉國政局出現急劇的變化,誰將成為下一任國家元首?重耳、夷吾和奚齊三位競爭者浮出水面,背后都有實力派的支持,晉國的政局變得撲朔迷離。
申生自殺后,驪姬的兒子奚齊成為合法的繼承人。支持奚齊的實力派人物是荀息,就是制訂“假道滅虢”計劃的戰略大師。晉獻公是個明白人,知道晉國高層許多實力派人物支持流亡在外的重耳與夷吾,他特地讓荀息擔任奚齊的老師,希望以其智慧使奚齊順利繼位。
晉獻公病危時,召來荀息,對他說:“我把幼小的孤兒托付給你,你打算怎么辦呢?”忠誠的荀息叩頭答道:“臣會竭盡所能,忠貞不貳輔佐公子奚齊。如果事情不成功,唯有一死報之。”
由于驪姬逼死太子、逼走重耳與夷吾,朝中許多重臣并不支持奚齊。晉獻公死后,大將里克主張由重耳回國繼位。里克是晉國名將,是滅虢之役與征狄之役的戰場總指揮。要迎回重耳,必須要除掉奚齊及其母親驪姬。
意志堅定的里克決定發動政變鏟除驪姬。
里克與荀息關系不錯,想爭取荀息的支持,事先通風說:“申生、重耳和夷吾三方勢力都要清除驪姬,得到國內人民的支持。秦國也表示支持,你打算怎么辦?”
荀息沒有猶豫,回答說:“作為公子奚齊的輔佐大臣,我會為他而死。”
里克嘆了一聲道:“你死了也于事無補。”
荀息堅定地答道:“我向死去的國君保證過,不能改變。一個人不能既要實踐自己的諾言,又想保全自己的生命。即便死亡于事無益,我也不能躲避。”
里克見荀息心志不可動搖,不再多說,告辭而去。
十月,距晉獻公去世僅一個月,里克發動政變。當時晉獻公還未下葬,奚齊正在茅屋里守喪,里克率軍隊闖進來殺死了奚齊。
荀息得知奚齊被殺之后,準備自殺殉主,手下人勸道:“不如擁立卓子而輔佐他。”卓子是驪姬的妹妹所生,荀息接受這個建議,改立卓子為國君。
里克沒有給荀息機會,他率叛軍攻入宮中殺死卓子,徹底斷絕驪姬一黨的希望。絕望之中荀息自殺身亡,以一死完成對晉獻公的承諾。失去晉獻公庇護的驪姬雖然聰明一世,但靠山已去。一個文弱女子沒有翻云覆雨的本領了,最后也被里克殺死。
晉國的內亂引起了大國的密切關注。
首先是東方的齊國,齊桓公稱雄中原,但勢力尚未到達晉國。晉國內亂對于他來說,是一次絕佳的機會。在齊國的號召下中原諸侯國組成聯軍,以平定內亂為由,出兵晉國,抵達高梁城。
另一個企圖干涉晉國內政的大國是秦國,此時秦國正由雄才大略的秦穆公統治,逃亡到梁國的公子夷吾與秦穆公達成一項秘密協定。其核心是秦穆公幫助夷吾返回晉國當上國君,晉國將割讓土地給秦國作為酬謝,這是一份出賣主權的協定。
秦穆公得到夷吾的許諾后,當即派遣軍隊護送公子夷吾回國。齊桓公也樂得順水推舟做個人情,他令大將隰朋率領多國聯軍,加入到護送的行列。
在齊秦兩大軍事強國的支持下,公子夷吾順利返回晉國登上國君寶座,史稱“晉惠公”。
晉惠公即位后,立即逮捕里克。理由很荒謬,稱里克是造成晉國動亂的罪魁禍首。實際上沒有里克鏟除驪姬和奚齊,夷吾哪有機會成為晉惠公呢?晉惠公真正害怕的原因,是里克傾向于立公子重耳且手握重兵,這是對君主權力的一大威脅。晉惠公給里克傳話說:“沒有你,我當不了國君,可是你接連殺了兩位國君與一位大夫。現在我是國君,你讓我很為難。”言下之意,你里克殺國君像踩死螞蟻一樣,說不定哪天輪到我頭上了。
里克聽得明白,他說道:“我不殺奚齊和卓子,哪能輪到你當國君呢?欲加之罪,何患無辭!我明白你的意思了。”說罷伏劍自殺。
不久后,晉惠公清洗了里克的同黨,里克手下的干將丕鄭、祁舉,以及七位高級軍官全部被殺。
晉惠公能登上權力之巔,與秦穆公的武力支持是分不開的。秦穆公的支持是有條件的,那就是晉惠公必須要割讓土地給秦國。可是晉惠公翻臉不認賬,拒絕交出土地。
這樣一來,晉國與秦國的關系惡化了。
公元前647年,晉國發生大規模的饑荒。晉惠公厚著臉皮派人到秦國,請求秦穆公將糧食賣給晉國。秦穆公還為晉惠公違約而憤憤不平,現在晉國人找上門來了,要不要提供糧食援助呢?
公孫枝對秦穆公說:“我看還是先給他們提供糧食援助,如果晉國人知恩圖報,就會把約定的土地割讓給我們;如果晉國國君再次忘恩負義,那么他的百姓必然離心。一旦政府失去了人民的支持,我們前去攻打,他必敗無疑。”
秦穆公心里還是很猶豫,又問百里奚:“要不要給晉國人提供援助?”百里奚回答說:“天災流行,這是各國都難免發生的事情。救災恤鄰是符合道義的,多做善事,國家會有福報的。”
當時流亡秦國的丕豹是丕鄭的兒子,他父親由于受到里克案的牽連,被晉惠公所殺。他將晉國饑荒看做是一個報復晉惠公的機會,便跑來向秦穆公說:“現在正是攻打晉國的時候。”秦國大臣們都力主對晉國實施人道主義援助,晉國的流亡分子卻幸災樂禍。這令秦穆公有些不高興,他正色地說:“晉國國君著實可惡,但是人民卻是無罪的。”
救急的糧食從秦的雍城到晉的絳城,通過水路源源不斷輸送到災區。這次大規模的糧食運輸,又被稱為“泛舟之役”。
秦國的人道主義援助,并沒有讓晉惠公感恩戴德。
風水輪流轉,第二年輪到秦國鬧饑荒了。
秦穆公派人趕往晉國,請求晉惠公提供糧食援助。晉惠公是個十足的地痞無賴,又一次忘恩負義,拒絕賣糧。
大夫慶鄭憤怒地說:“忘恩負義者無親,幸災樂禍者不仁,貪圖小利者不祥,激怒鄰國者不義。不親、不仁、不祥、不義,請問將如何守國呢?”
晉惠公的舅舅虢射不以為然地反駁說:“我們沒有按約定割讓土地給秦國,秦對我們心懷怨恨。即使現在賣糧食給他們,也不能平息怨恨。還會增強其實力,我看還是不要賣。”
慶鄭反駁道:“忘恩負義、幸災樂禍,這些行為即使是老百姓也要唾棄的,何況是一個國家呢?對親朋好友背信棄義,都會招致反目成仇,更何況一個與我們有宿怨的國家呢?”
自私自利的晉惠公不為所動,堅持不賣糧食給秦國。
晉惠公的一意孤行,終于激怒了秦穆公。
晉惠公干了三件不光彩的事情,第一件,他曾答應割讓五座城邑給秦國,但是食言了。第二件,他曾答應姐姐,即秦穆公夫人,回國后照顧好前太子申生的遺孀賈君并讓重耳歸國。可當上國君后,他與賈君通奸,又拒絕重耳返回國內。第三件,晉國鬧饑荒時秦國慷慨提供援助,而秦國鬧饑荒時他卻拒絕提供援助。
秦國人憑借自己的堅強,度過了最艱苦的饑年。第二年災情緩和后,秦穆公要報復了。
秦國大舉發兵,越過邊界,殺入晉國。三戰三勝,渡過黃河,兵臨韓原。
面對秦國人兇悍的攻勢,晉惠公手足無措,慌慌張張地問慶鄭:“敵人已經深入,我們要怎么辦?”
慶鄭沒好氣地答道:“這都是您惹來的禍,還能怎么辦?”
晉惠公聽了之后大怒道:“你好大膽,竟敢出言不遜。”說罷把慶鄭轟了出去。好漢做事好漢當,他決心親征,與秦穆公一決高低。
春秋時代的戰爭,一般戰前先占卜一下。負責保護國君的戰車護衛人選是很重要的,占卜結果是慶鄭最合適。晉惠公不高興,慶鄭老跟他過不去。不能用,另挑了一個人選。
選擇戰車所用馬匹時,晉惠公對鄭國產的小駟馬情有獨鐘,愛管事的慶鄭又跳出來說:“打仗還是要使用本國的馬匹,本國馬匹熟悉當地的氣候、地形與道路。外國馬匹遇到意外時,難以控制,到時會出亂子的。”晉惠公偏偏不聽,跟他對著干。
九月,晉惠公親抵韓原前線,先派大將韓簡去偵察秦軍的虛實。
韓簡回來后向晉惠公匯報說:“秦軍的人數比我們要少,但斗志比我們高了一倍。”
晉惠公聽了很納悶,問道:“這話怎么講?”
韓簡答道:“秦國曾多次幫助晉國,晉國卻一次也沒有報答,他們才興師問罪。現在您不但不反省自己,向秦軍求和,反倒傾國家之力迎戰。我軍士氣低落,秦軍士氣高昂。這樣看來,秦國的斗志何止比晉國高一倍呢?”
晉惠公聽后怒氣沖沖地說:“一個普通人都不能受人輕侮,何況是一個國家呢?”他讓韓簡充當先鋒,向秦軍挑戰,并傳話給秦穆公:“寡人不才,只能把軍隊集合起來,不能解散他們。您如果不退兵,將無處逃命。”
秦穆公聽后不禁輕蔑一笑,派公孫枝答復道:“您還未返回晉國時,寡人為您憂懼;您地位尚未穩固時,寡人為您擔心;現在您的地位穩固了,我豈敢不接受您的挑戰命令呢?”
韓簡知道秦軍上下同仇敵愾,氣勢如虹,他回到兵營對左右說:“我們如果能活著當秦國人的俘虜,就已經是幸運了。”
連晉國大將都失去信心了,更不用說一般的將士了。
九月十三日,秦晉這兩支最兇悍的軍隊在韓原展開巔峰對決。
秦軍如餓狼撲食,晉軍如猛虎下山;秦軍的士氣旺盛,晉軍則人多勢眾。這是勇者的時代,兩位國君親自揮戈,各自在戰車上參加戰斗。晉軍將領韓簡的戰術是擒賊先擒王,他的戰車迅速插入秦軍陣中直撲秦穆公,在韓簡身邊還有慶鄭的戰車。
韓簡的戰車與秦穆公的戰車糾纏在一起,打得難得難分,他回頭示意慶鄭的戰車夾擊秦穆公。只要生擒秦穆公,秦軍必然陷入群龍無首的境地,不戰自敗矣。
正當慶鄭準備從側面襲擊秦穆公時,突然聽到了晉惠公的求救聲。原來晉惠公戰車上的鄭國馬匹果然不聽使喚,跑到泥潭中。馬蹄拔不出來,晉惠公慌了手腳,趕緊向慶鄭求援。
慶鄭一看這種情況,丟下秦穆公,駕著車奔向晉惠公。一看是鄭國馬匹惹的禍,他一下子氣就上來了。他早就勸晉惠公不要用鄭國馬,這位剛愎自用的君主就是不聽。賭氣的慶鄭發牢騷地說:“這位任性的國君既不聽我的勸諫,又拒絕讓我擔任戰車護衛。現在出了問題,這是自己找死,逃避不了的。”說罷他駕著自己的戰車跑開了,不理會晉惠公的死活。
韓簡正想與慶鄭夾擊生擒秦穆公,不想慶鄭跑掉了,計劃落空了。就在這個時候,秦軍一擁而上,將陷入泥中的晉惠公活捉了。國君被生擒,群龍無首。晉軍被打得大敗而逃,同時被俘虜的還有不少晉國的大夫與將領。
按理說,晉國在晉獻公時代軍力極盛,開疆略地,戰斗力不應如此不濟。可是持續的內亂使名將荀息和里克均死于非命,受其牽連的高級將領也遭到無情的清洗,大大削弱了晉軍的戰斗力。
垂頭喪氣的晉惠公被押解到秦國,晉國被俘的大夫們為戰敗深感恥辱,便把頭發弄得散亂。蓬頭垢面地露宿在草地上,無精打采。
秦穆公安慰他們道:“你們不要憂傷了,我陪晉國國君西行,只是為了履踐妖夢之言,不然我怎么敢這樣呢?”秦穆公說的妖夢之言是怎么回事呢?這事說來頗為神秘。
據說晉惠公上臺那年,曾經侍奉過太子申生的狐突回到曲沃。忽然死去的太子申生駕著一輛車,出現在他的身邊。申生讓狐突上車駕馭,并說:“夷吾(即晉惠公)無道,我已求得上天的同意,準備把晉國送給秦國,秦國人會祭祀我的。”
狐突趕緊說:“那怎么行呢?聽說神靈不享用別族的祭品,百姓也不祭祀別族的神靈。您這樣做,恐怕會斷了祭祀吧?”太子申生的鬼魂說道:“那好吧,我重新向上天請求,你等我七天。七天之后,你在新城西邊將會遇到一個巫師,他會代我傳話的。”說完后,太子申生就不見了。
七天之后,狐突在約定的地方等著,果然來了一個巫師替申生傳話說:“上天允許我懲罰有罪之人,他將在韓原遭遇失敗。”
這則故事就是秦穆公所說的妖夢之言,這個鬼故事驚悚離奇,應該是太子申生的支持者杜撰出來的。因為晉惠公即位后就與申生夫人通奸,便編了這么一個故事來嚇唬他。
現在秦穆公利用這則妖夢傳說,表明冥冥中有上天的旨意。晉國大夫們想起了這個在晉國流傳很廣的故事,嚇出一身冷汗,紛紛向秦穆公跪拜道:“您履后土而戴皇天,連皇天后土都聽到您說的話了,我們甘拜下風。”
晉惠公被俘虜,引起了一個人的不安。她就是秦穆公的夫人秦穆姬,也是晉惠公的異母姐姐。秦穆姬是個有人情味的女人,想方設法要救自己的弟弟,怎么辦呢?她決心以死相要挾。
秦穆姬帶著兩個兒子和兩個女兒登上高臺,高臺下堆滿了柴火,然后派人告知秦穆公說:“天降災難,使秦晉兩國兵戎相見。如果晉國君主白天被押進秦都,妾就在晚上自焚;如果晚上押進秦都,妾就在早晨自焚,這件事請您做出決斷。”
秦穆公沒有想到夫人來了這么一手,他嘆了一口氣說:“俘虜晉君,我本來認為可以凱旋而歸。但如果勝利引發了喪事,那么拘執晉君又有什么用呢?”
公子縶說道:“我看不如把晉君殺了,以免他回國后又與我們作對。”
公孫枝不同意,提出一個方案說:“我看最好的辦法,是把晉君釋放,以此為條件讓晉國太子到秦國來充當人質。晉國是一個強國,我們無法消滅它,殺了晉君只會加深兩國的仇恨。”
秦穆公一聽,公孫枝說的辦法不錯。既可以與晉國實現和解,又對秦國有利。
晉惠公已是一名階下之囚,孤家寡人,沒有資本談判。在征得秦國人的同意后,他派郤乞先回到晉國,把情況告訴執政大臣呂甥并指名要呂甥前往秦國談判。
春秋戰國時人名叫法頗多,也很復雜。像這位呂甥,并非姓呂名甥。呂是他的采邑,甥是指他是晉惠公的外甥,其實他的名字叫“飴”,字為“子金”。呂甥是一個很有智慧,也很有政治抱負的人,聽完郤乞所說的情況后,他沉思了片刻。他心里想,晉惠公吃了敗仗,還成為秦國人的俘虜。名聲掃地,就算回到晉國,國人也會看不起他。無法收攏民心,怎么辦呢?他想出了一個辦法,并教郤乞要這么這么辦。
郤乞依呂甥所說,召集國人集會。他以晉惠公的名義向參加大會的民眾發放賞金,然后說道:“國君托我向國人轉告一句話:我即便可以回國,也有辱社稷,你們可以用占筮立太子圉為國君吧。”
有些人一聽到這些話,感動地哭了。這時呂甥宣布了一項重大的土地改革措施,稱為“作爰田”,就是將公室的土地分配給國人,成為各家長期固定占有的土地。也有其他觀點,如杜預認為是將公田的稅收分賞給國人。不管怎么說,這個改革措施對老百姓是有益的。
呂甥的做法,思路很明確,就是要討好民眾,收攏民心。他對大家說:“國君被俘流亡在外,沒有為自己操心;反而為民眾操心,這是無上的恩惠了,我們應該要怎么樣報答國君呢?”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說開了:“是呀,怎么樣報答國君呢?”
呂甥又高聲說道:“我們要做的事有這么幾件:征稅賦以充實國庫,修軍備鞏固國防,輔立太子圉為國君。各諸侯國聽說我們立了新君,團結一致,戰士越來越多。對我們抱有惡意的國家,就會懼怕我們;對我們友善的國家,就會勉勵我們,這樣對晉國應該有好處吧。”
呂甥的話,令所有人心悅誠服。在戰爭失利、國君被俘且士氣凋零之際,國家艱難之時,呂甥大膽改革,重振士氣,收攏人心,為晉國的復蘇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同時他很巧妙地將自己的改革設想以晉惠公的名義來推行。既減輕了來自內部反對勢力的壓力,也給晉惠公掙足了面子。即便晉惠公返回國內,也難以毀掉改革的成果。
晉國一直人才輩出,呂甥便是其中一個。
以晉惠公名義強制推行土地改革之后,呂甥前往秦國,參加秦晉之間的談判。作為戰敗國,晉國割讓給秦國黃河以西的土地,以及一部分河東之地,并同意太子入質秦國。在此之前,秦國一直處于東周政治的邊緣地帶。憑韓原一戰重挫晉國,秦穆公成為那個時代最杰出的君主之一,關于秦穆公的霸業我們后面還將說到。
躊躇滿志的秦穆公問呂甥:“對于和談一事,你們晉國內部的觀點一致嗎?”
呂甥回答說:“不一致,有些人以國君被俘為恥,為陣亡的人悲傷。不怕征稅賦和修兵革之苦,立太子圉為國君。他們說寧可侍奉戎狄,也要報仇。有些人愛戴國君,知道其過錯。因此不惜征稅賦和修兵革以待秦國釋放國君的命令。他們說必定報答秦國之恩,雖死無二心。所以說晉國民眾的看法是不一致的。”
呂甥的話暗示晉國無論是哪一類的人,雖然意見有分歧,在捍衛國家這一點上則是一致的。
秦穆公點了點頭,又問道:“晉國人是怎么看待自己的國君呢?”
呂甥又回答說:“有些人表示擔憂,認為國君很難幸免于難。他們說我國得罪了秦國,秦國豈肯釋放國君回國呢?有些人抱著寬恕之心,認為國君能安全返回。他們說我們承認犯了過錯,秦國必然會釋放國君。這是天大的恩德,同時也是一種威嚴。秦國憑借此恩德與威嚴,可以稱霸諸侯了。如果秦國殺掉了晉侯,這只會把以前的恩德變為怨恨,這樣對秦國有什么好處呢?”
秦穆公贊許地看了呂甥一眼,心想雖然晉國國君刻薄寡恩,忘恩負義,但是晉國還是有人才的,未可輕視。他說道:“你的話正合我的心意啊。”
晉惠公被俘三個月后,終于被釋放了。
這位剛愎自用的君主回國后,想到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報復。報復誰呢?不去救他并多次頂撞他的慶鄭。
晉國大夫蛾析與慶鄭的私人關系不錯,他很著急地對慶鄭說:“你怎么還不逃走啊?”
慶鄭從容地說:“國君陷入危險時,我一時賭氣,沒有去營救,致使我軍戰敗;我軍戰敗,我又沒有戰死疆場。如果為了躲避刑罰而逃跑,就沒有盡到臣子之職。作為臣子,卻沒盡到職責,你說我又能投奔誰呢?”
晉惠公把慶鄭抓起來,處以死刑。慶鄭曾多次規勸晉惠公,為人剛直。雖然在戰場上一時意氣,沒有營救國君,導致晉軍大敗,但他從容赴死的精神,正是晉國武士之寫照。晉國為什么能強大,從這些武士身上可以看出個端倪。
這一年對于晉國來說多災多難,不僅在韓原遭到大敗,而且又一次陷入饑荒之中。
關鍵時刻,秦穆公再次伸出援助之手。
秦國又向晉國輸運大量粟米。秦穆公解釋說:“晉君這個人,我很不喜歡,但是我憐憫晉國百姓。以前箕子曾經預言,晉國開國君主唐叔的后代一定會強大,這是我能圖謀的嗎?”
秦穆公這個人,確實很了不起。秦國與晉國實現和解,但遭到韓原之敗后的晉國,軍事實力已經大打折扣了。周邊的狄人虎視眈眈,趁晉國戰敗之機,出兵進攻奪取了三座城邑。
在巨大的外患面前,晉惠公對秦國低頭了。他將太子圉如約送抵秦國作為人質,秦穆公有意與晉國實現全面和解。所以并沒有把太子圉當做人質看待,還把女兒嫁給他;同時又歸還晉國所割讓的河東之地,可謂有理有節。這位春秋時代杰出的君主,既展現出他的鐵腕,也體現出其大度。
狄人的進攻令晉惠公感覺到一種威脅,這種威脅不僅來自狄國,也來自他的兄弟重耳。自從重耳為了躲避驪姬的毒手遠走狄國后,已經整整十二年了,這并沒有令晉惠公放心。首先,重耳的口碑很好,晉國內部還有許多大臣支持他;其次,重耳周圍有一群忠誠的追隨者,這些人都是富有勇氣與謀略的一時才俊。
只有干掉重耳,才能消除晉惠公心頭的陰影。
狄國與晉國為敵,不能采取強硬的外交手段,迫使狄人交出重耳。明的不行,就使用暗的,晉惠公打定主意搞暗殺。
派往狄國執行暗殺任務的,便是當年追捕重耳的急先鋒勃鞮,那一次他砍斷了重耳的一只衣袖;除此之外,還有幾位職業殺手。
這一年重耳五十四歲。
上一篇:霸業的阻擊者-春秋故事-春秋時代歷史
下一篇:餓死的霸主-春秋故事-春秋時代歷史